APP下载

老年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的护理

2009-10-20曲晓婷王晓娜孙春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15期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

曲晓婷 王晓娜 孙春梅

[摘要] 目的:通过老年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护理的临床观察,探讨老年患者介入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比较老年组(244例),非老年组(582例)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的效果。结果:两组渗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别;老年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局部红肿发生率略高于非老年组;两组均未发生假性动脉瘤。结论:通过观察和总结,老年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是安全可靠的。但一定要掌握好老年患者介入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老年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经皮血管缝合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26-02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血管闭合装置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该技术的应用较以往人工或机械压迫止血的方法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并发症,也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1-2]。但该技术是否适用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应用血管闭合装置后的护理规范及注意事项等尚不明确。本文比较244例老年患者和582例非老年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应用血管闭合装置的护理结果,探讨老年患者

介入术后应用血管闭合装置的护理特点和注意事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9月~2009年2月间接受经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成功应用血管闭合装置的连续826例患者,其中老年患者244例,非老年患者582例,详见表1。

1.2 护理

1.2.1 术前护理

1.2.1.1 常规消毒备皮 患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的老年患者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血管闭合装置在国内外临床的使用情况,重点介绍血管闭合装置的优点,如止血效果确实,出血并发症少,卧床时间短等,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以轻松的心态接受手术。

1.2.1.2 对患者家属 重点讲明血管闭合装置存在操作失败风险,一旦操作失败,需长时间人工机械压迫(尤其是冠脉成形术后)。并嘱咐患者家属配合护士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穿刺部位延迟出血的情况。并向患者家属解释,应用血管闭合装置后,因局部没有加压包扎,一旦发生延迟出血,有可能酿成瞬间的大出血。因此,更应该提高警惕。

1.2.2术后护理

1.2.2.1常规护理患者回病房后取平卧位或半卧位,适量补液和进食。鼓励其适量饮水以利造影剂排泄。对排尿困难的老年患者如常规方法(腹部热敷或按摩)诱导无效要及时给予留置导尿。

1.2.2.2观察项目 除观察患者一般状态(精神状态和意识)、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和呼吸)外,尚需密切注意有无腹痛、下腹部包块和触痛等。重点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情况,缝合成功后,无需加压包扎,仅用1~2块无菌纱布

覆盖伤口[3]以便观察,注意渗血、血肿、腹股沟区血管杂音、下肢皮温皮色、足背动脉搏动及局部感染等情况。

1.2.2.3活动指导 术后4 h如患者穿刺处无渗血、血肿及血管杂音等异常情况,且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护士应指导患者先进行床上活动:患肢平直上抬(与床面成30°角)5~10次,患肢膝部向头部缓慢提拉(使大腿与躯干成90°角)5~10次。然后坐起, 5~10 min后下床活动。

1.2.2.4并发症处理:如患者穿刺处有渗血、血肿及血管杂音等异常情况,或生命体征不平稳,则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意见推迟下床活动的时间。如出现少量渗血则加压包扎1~2 h,下床时间推迟2 h左右。如出现血肿则立即加压包扎12~24 h再下床活动。如出现假性动脉瘤则立即徒手压迫1~2 h(尽量在超声指导下进行),然后加压包扎12~24 h,待杂音消失后再卧床12~24 h。如杂音仍不消失,则不再加压包扎,待其自然愈合或择期向动脉瘤假腔内注射凝血酶。

2 结果

两组渗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别。两组血肿均为直径小于4 cm的小血肿,老年组血肿发生率略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且多数发生于回病房后30 min内。老年组局部红肿发生率略高于非老年组(P<0.05),观察1周后均自行消散,无感染并发症发生。两组均未发生假性动脉瘤(表2)。

3 讨论

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不仅缩短了卧床时间,减轻了患者卧床及局部加压包扎的痛苦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4-5]。老年冠心病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外周血管迂曲、弹性差,应用血管缝合器效果是否可靠,是否需要制定专门的护理方案?给予特殊的术后护理?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观察和总结。

本文观察到,老年患者应用血管缝合器后局部渗血发生率与非老年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无假性动脉瘤发生。术后血肿发生率老年组略高于非老年组,说明老年患者外周血管较严重的动脉硬化对血管缝合器的缝合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两组血肿均为直径小于4 cm的小血肿,可能跟穿刺口闭合不严有关,或是由于皮下组织内较大的出血点造成。应用血管缝合器后迷走神经反射多数发生于回病房后30 min内,推测可能与血管缝合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有关。老年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提示应重视老年患者血管穿刺部位的止痛处理。

穿刺部位虽无感染发生,但老年组患者局部红肿发生率略高于非老年组,可能与其全身抵抗力低有关,提示应加强对应用血管缝合器的老年患者局部感染的观察和预防。

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患者在下床活动前应在护士的指导下先进行床上活动。床上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术后局部并发症,其次是评估下床活动的风险。床上活动的方式和运动量应尽量统一,以增加评估的准确性和预测价值[6-7]。本组患者下床活动前先在护士的指导下,采用统一的床上活动方案[8],经过评估后再下床活动,结果无一例发生出血、血肿等并发症。

通过以上的观察和总结,我们认为,老年患者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是安全可靠的。虽然局部红肿、血肿等轻微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患者,但未发生严重的局部并发症。因此,一定掌握好老年患者介入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特点和注意事项,对老年患者术后下床时机的确定,应采用统一的床上活动方案进行判定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方跃华,沈卫峰,张瑞岩,等.经皮血管缝合器的临床安全性评价[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6:339.

[2]姜东炬,马德元,付荣,等.经皮血管缝合器的临床应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2,10(1):50-51.

[3]于桂香,吴瑛.经皮血管缝合器患者活动后并发症与舒适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6-7.

[4]龚新宇,周玉杰,陈郁生,等.Perclose血管缝合器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5):320-321.

[5]张小红.Perclose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的临床运用及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8,16(10):65-68.

[6]朱卫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8):119.

[7]白建云,李强国.心脏介入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左心衰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74,76.

[8]赵慧丽,李延知,宋春宵.焦虑与冠心病相关性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

猜你喜欢

老年患者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