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融自由化

2009-10-16班超杰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6期
关键词:自由化储蓄利率

班超杰

摘 要:金融自由化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从本质上讲,我认为金融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对金融领域不同程度的开放也逐渐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策选择。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具有消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时,应走渐进式道路,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以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 看法

中图分类号:F830.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143-02

1 金融自由化的产生

在一般意义上,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规则的放松(financial deregulation),指的是用市场机制来取代政府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直接干预和管制的过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是金融抑制——“当政府对国内资本市场征税或在其他方面扭曲国内资本市场时,该国经济即可说成是在金融上‘受抑制的”。金融抑制的手段主要有人为的低利率政策、证券市场管制、金融机构投资的数量限制、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管制及所有权交叉渗透的管制,对外国金融机构准入的限制、国际资本流动和外汇交易的控制等。产生这些抑制政策的根源也是比较复杂的,“有些国家似乎是无意卷入的” ;有些“好像是有意这样选择的” , 他们对市场的作用产生怀疑,宁愿相信行政机构的干预能力;有些“也许是殖民时期这种或那种经历的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利也影响着发展战略的选择”。

但不管怎样,选择金融抑制战略是一种缺乏远见的行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一方面,造成资金形成困难和使用低效率,阻碍经发展;另一方面,缺乏生机的经济又反过来抑制了资本形成和对国内金融服务的需求,形成金融与经济发展相掣肘的恶性循环。为此,爱德华•肖指出,金融抑制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不管由于什么样的良好动机,“在最好的情况下,它顶多是一个拙劣的战略,而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一个自我打击的战略”金融抑制的负效应明显表现在:

(1)投资质量低下。

“在落后经济中,政府当局决定了有组织市场上的帐面贷款利率,利率依贷款期限、借款者的信誉、贷款者的地位及贷款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贷款的过度需求是通过配给制来解决的,信贷配给制是根据经济计划、借款者以前的情况,或政治上的交往程度,甚至借款者支付回扣的多少来决定的”。强制的低利率政策一方面抑制了储蓄的增长,另一方面却鼓励了对资金的超额需求,政府通过信贷配给来干预分配有限的储蓄,储蓄就不能通过竞争流向收益率最高的投资项目,导致投资质量低劣。

(2)限制了资本的形成。

由于私营部门和传统部门被排除在正式的金融市场之外,它们只能以很高的代价在非公开的“地下资金场”或依靠自身的内源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可见金融抑制增强了对场外市场的资金需求,但另一方面却又减了场外市场的资金供应量,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必然是提高了场外市场的利率水平。“对那些可以通过受抑制中介机构满足一部分资金需求,而在储蓄者和经纪人都必须躲避高利贷限制的场外市”。

2 金融自由化及其利弊纷争

“金融自由化”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J.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ow)在20世纪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等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麦金农和肖认为,“金融自由化”就是通过改革金融制度,改变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分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反映资金供求,使汇率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减少对外资的依赖,最终达到充分动员金融资源,推进经济增长的目的(Mckinnon,Shaw,973)。1998年威廉姆森(Williamson)将金融自由化扩展为放松利率管制,消除贷款控制,金融服务业的自由进入,尊重金融机构自主权,银行私有化及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六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重点是推行国内的利率自由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壮大以及国际经贸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按照世界银行和IMF的一些经济学家的看法,完全的金融自由化包括:对公共金融机构的私有化;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强市场竞争;减少存款准备金要求;取消指导性贷款;利率市场化和开放资本市场等。

3 金融自由化对经济的影响

(1)有助于增加储蓄。金融自由化使得实际利率为正,金融资产的多样化,使储蓄者有可能分散国内资产的结构;金融机构的实际增长,增加了投资者获取借款的途径,这也会刺激他们进行储蓄;储蓄者的视野会变得更加开阔,现时消费的吸引力会随实际利率的上升而下降。这一切都表明“金融自由化有助于提高国内私人储蓄对收入的比率”。在金融抑制下,政府的储蓄一般很少,政府可以依赖通货膨胀税的征收而增强财力,而同时,政府企业的利润对通货膨胀是缺乏弹性的,这也会减少政府的储蓄。金融自由化使得这一切发生了变化,“将使政府部门的储蓄趋于增长”。金融自由化能使被扭曲的价格(如利率、汇率等)得以纠正,本国金融机构进入国外资本市场就比较容易,金融抑制下的资本逆向流动也将得到扭转。因此,“金融自由化也会影响国外部门的储蓄”。

(2)提高了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的效率。“在金融自由化经济中,储蓄者有较大的资产选择范围。他们的储蓄投放市场扩大了;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金融资产的规模、期和风险成为可能;比较各种投资选择的信息也容易获得”。由于对金融体系的较少管制,能使金融信息更具公开性、客观性,资金价格的变化(如利率的变化)能更准确、更全面、更及时地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形成了更为有效合理的价格信号体系。“利率这种价格可用来甄别各种投资选择,扩展的资本市场往往是新投资企业和技术创新投资项目出现的相应条件。各种投资竞相争夺储蓄支配权”。资金在产品间、银行间流动障碍的减少,会使有限的储蓄资源通过竞争方式流向收益率最高的投资项目或产业。因此,取消了直接的利率控制和信贷配给,减少了资金相对成本的扭曲,使投资资源配置更为优化。

(3)提高了发展中国家金融部门的经营效益。

首先,以高科技为基础的金融创新大大减少了金融活动所需的时间和交易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金融自由化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发展中国家金融部门间的竞争,促使金融机构提高效率,效率低下者被淘汰出局。再次,金融自由化使得银行业经营的限制性措施逐步取消,尤其是分业管理制度逐步解除后,在大部分国家,银行从服务费和利差中赚得的收入占总资本的比例下降,工资开支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营业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这三个比重降,表明银行业的竞争导致经营成本和利差的降低,在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之外,与证券有关的业务及各种表外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银行业的资金来源、规模、业务活动范围更为广阔,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经营手段,就有可能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与低风险、低受益的产品合理地搭配起来,为银行在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选择提供了可能。同时,资本帐户的自由化提供了资产组合国际化的机会。

(4)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

“落后经济只有推行国内金融深化和外汇自由化,才能吸引国外储蓄。如果落后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并趋于稳定,同时外汇市场实行弹性汇率和自由兑换,那末,国外的储蓄者和投资者可望对落后经济进行较多的直接或间接投资”。这不仅弥补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而且也带来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技术知识的转移、市场开发和外贸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由资本积累加速而导致的落后经济的加快发展,会产生积累效应,使储蓄者对未来的投资充满信心”。从理论上讲,国际金融自由化在世界范围内改善了资源配置。

4 结语

(1)金融自由化的推行必须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前提条件。金融自由化废除了扭曲市场机制的法则,从而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然而,金融自由化和与其相伴而生的金融创新在促进市场竞争和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会使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受到威胁。只有在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在拥有严格的财政纪律、健全的国内市场体系、完备的市场设施和规范的市场管理的背景下推行金融自由化才能获得成功,才能避免金融体系不稳定状况的出现。(2)金融自由化离不开金融监管。不受监管的金融自由是一种放任自由,只会增加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而一旦发生这种危机,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而重走管制的老路。金融自由化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管理,并不意味着“金融机构的自由经营”,而是要改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方式——用法律和规章的约束取代人为的行政干预。可以说,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也是金融监管的范围、结构和力度调整的过程。审慎而有效的金融监管是金融自由化顺利推进的保证。(3)金融自由化必须遵循一定的时序。金融自由化是伴随整体经济改革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应根据经济发展的成熟程度和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做出合理的时序安排。政府不能够也不应该同时采取全部的自由化措施,相反,经济自由化有一个“最佳”的顺序,由于各个国家最初的国情不同,因此这种顺序可能依国家的不同而各异。除非金融稳定和国内市场利率已经形成,否则不宜开放资本项目、实行货币自由兑换,过早开放资本项目会助长资金的无序流动,扰乱经济与金融秩序。金融自由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但不存在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必然逻辑。在现阶段,发展中国家需要走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道路,不能完全放弃政府的监管,目的是使金融自由化带来的良性效应发挥至极大,而将其弊端降至最小。

参考文献

[1]@McKinnon, Ronald I.“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 Reassessment of Interest-Rate Policies in Asia and Latin America”,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1989..

[2]@[美]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猜你喜欢

自由化储蓄利率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为何会有负利率
探索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略谈金融自由化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关于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文献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