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2009-10-16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6期

张 莹

摘 要:2000-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外国直接投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企业国际化行为中,内向型国际化与外向型国际化的选择也逐渐成为进入方式中重要的选择决定。研究并利用内向/外向国际化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的推动机制,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内向型/外向型国际化;内外向联系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003-02

1 世界内外向投资的基本情况

2000-2007年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生产的若干指标如表1所示。表中将统计项目主要分为: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内/外向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收入、跨国并购、合同方式及出口方式六类。以下将选取有代表性的数据加以分析。

1.1 企业内/外向国际化的划分——基于企业国际化内外联系模型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由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发展的过程。国际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它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内向国际化是指以“引进来”的方式参与国际资源转换和国际经济循环,即通过引进外国企业的产品、服务、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不断学习和积累国际经营知识与经验,逐步实现企业的国际化;而外向国际化是指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循环,即通过本国企业产品、服务、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质要素走向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进一步学习和积累国际经营知识与经验,最终实现企业的国际化。芬兰学者威尔什和罗斯坦瑞尼在1993年发表的题为“国际化中的内外向联系”一文中,认为“企业内向国际化过程会影响其外向国际化的发展,企业内向国际化的效果将决定其外向国际化的成功。”对于后发展型跨国公司而言,企业的内向国际化是其外向国际化的基础和条件。外向国际化的形式主要指直接或间接出口、技术转让、国外各种合同安排、国外合资合营、海外子公司和分公司;内向国际化活动主要包括进口、购买技术专利、三来一补、国内合资合营、成为外国公司的国内子公司或分公司(如表2)。

1.2 数据分析

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前景和国内政策调整将是影响投资流向的主要力量。2001年,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量与流出量均出现大规模下降,与2000年的数据相比,几乎减半,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下降,股市低迷;2002-2003年,由于对经济恢复的信心不高,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继续维持下降趋势,但降幅明显下降;从2004年开始,由于发展中国家强劲的发展趋势,世界FDI流量结束下降趋势;2005-2006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保持加速增长的态势,到2006年底已恢复到2000年水平;2007年,企业利润率、股市价格以及跨国并购快速增长,使得世界范围内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与流出量分别达到18330亿美元和19970亿美元。

从2005-2007年,内向、外向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收入呈持续增长,其中外向外国直接投资的存量收入多于内向外国直接投资的存量收入。因此,以下分析将集中在外向型国际化方式上,其中跨国并购方式在外国直接投资额中的份额最大。几种主要外国直接投资方式的表现如下:

(1)出口方式。

2000-2007年以货物和非要素服务为代表的世界出口持续增长。其中2001-2002增长较缓慢,增长率在0.05%-0.06%之间;2003-2005年增幅增大,维持在0.15%以上的增长率;2006年增长率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0.1%以上;2007年世界出口快速增长,其增长率几乎是2006年增长率的两倍,达到0.21%。

(2)合同方式。

合同安排方式中主要选取特许经营及许可证贸易方式。2000-2007年,合同方式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在2005年出现拐点,与2004年相比减少了70亿美元,下降率为0.07%。在2006、2007年,保持高增长态势,增长率分别为0.45%和0.24%。

(3)合资/独资方式。

2001年,全球跨国并购较2000年下降了近一半,主要由于全球性衰退,特别是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新科技企业和股票市场的繁荣破灭,股市下滑,削弱了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能力和意向;2002年世界经济尚未恢复,股市继续低迷、公司利润率下滑,减缓产业重组的速度,跨国并购值再次减半;2003年下降至2970亿美元,但由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企业利润增加与股市转机,跨国并购数量出现反弹;2004年,由于多个行业中的领导企业开始寻求新的竞争力,向外寻求资源,规避各国的政策限制,世界范围内的FDI流量开始增长,跨国并购也重现活力;2005年,股市复苏带动大宗交易,跨国并购值增长至7160亿美元,数量达到6134起;2006年,跨国并购仍然主导FDI,跨国投资额达8800亿美元,绿地投资开始增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2007年,跨国并购继续整合,大大推动了FDI的全球增长,此类交易额达到16370亿美元,比2000年的创纪录水平增长了21%,美国次贷危机对2007年全球跨国并购没有产生明显的削弱影响。

2 中国内外向投资状况

外国直接投资和我国对外投资分别是内向和外向国际化的重要指标。1989年至2004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基本上保持增长的趋势。2002年,我国吸引的外接直接投资总额居世界第一。

与我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相比,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要少得多。表1、表2分别陈列了2000-2007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存量情况以及中国跨国并购的相关数据。从表1中可以发现,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无论是流量还是存量,都是内向型多于外向型。其中,2005-2007年增长尤为明显。而在外国直接投资中占主要地位的跨国并购方式中,通过出售国内公司成为外国企业的子公司方式进行的企业国际化总值也明显多于收购国外企业的方式(如表3)。

通过以上两个表格可以发现,我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主要依靠内向型国际化方式。

3 对中国企业FDI的启示

(1)积累经验与组织经营能力,并注重总结与应用。

国际化进程是一个以知识的持续积累和根据反馈进行调整为核心的动态的、多维的过程。在制定关于国际化经营的决策时,知识和组织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模型集中讨论了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逐步演变。不断的获取和应用关于国外的市场和经营方法的知识被认为是国际化进程的核心,也是企业进行国际化的基础。内向国际化通过知识的获取与利用对外向国际化起到推动作用。另外,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要注重有意识的总结与应用,抓住时机向外向国际化转变。

(2)利用内向国际化提高资金数量与质量,为外向国际化奠定基础。

资金是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资金数量上看,外国直接投资可以为东道国带来大量外部资金,为东道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是外商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做出的最主要、直接的贡献之一。从资金的质量上看,来自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通过提高东道国资金的配置效率、促进资产质量的改善,改善东道国总体的投资质量。提高资产质量所需的创造性资源如人力资本、技术水平、技术开发与使用能力、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管理技术水平、技术开发与使用能力、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管理能力、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能力等,都会随着跨国公司的投资一同进入国内。

我国一直是资金短缺国,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所占的比重总体上呈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所以在我国企业应该抓住内向国际化中积累的资金优势,利用外来资本的数量与质量,把握优势资源,积极进行外向国际化。

(3)抓住内向国际化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企业“走出去”。

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是其在东道国生产经营活动的副产品。技术外溢的途径通常包括:逆向设计、技术工人的流动、示范效应和供应商-客户关系。

我国企业在进行大量的内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因此应该利用这些成果积极展开外向国际化,将企业国际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另外,在继续内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也应该选取“技术外溢”较多的方式与对象,为外向国际化打下基础。

(4)利用网络效应,加强外向战略联盟。

我国企业在发展国际战略联盟方面内向型战略联盟比较多,外向型联盟则相对较少。内向型战略联盟多是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与跨国公司在我国本土建立合资、合作企业,开放市场和劳动力换取对方的资金和技术,从而推动我国后发的工业化进程。跨国公司的资金与先进技术进入国内后需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才能值得我国在市场与资源方面做出的牺牲。企业应在内向型的国际战略联盟中建立的关系网络,学习和积累的知识,然后积极参与外向型的国际战略联盟,加快国际化的进程。而在国家的宏观政策层面上,利用内向对外向国际化的推动作用机制,以更好地利用内向对外向国际化的技术溢出效应、战略联盟的内外向联系效应等,推动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参考文献

[1]@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2]@鲁桐.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发展[D].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论文系列,2001,(7).

[3]@赵兰泽,段志蓉.内向与外向国际化的联系机理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J].国际经济观察,2006,(4):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