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技校生心理健康教育

2009-10-12黄文誉

职业·中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技校生心理健康心理

黄文誉

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导致技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不仅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为学校的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而这些难题更多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心理层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在开展各项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这对稳定技校的教学管理秩序, 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接纳,增强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校生的心理特点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情绪和意识等方面的良好状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针对学生群体而言,有学者将其表述为十个层面:一是具有充分的适应力;二是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三是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是不脱离现实环境;五是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是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七是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是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九是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是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技校生,尤其中技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在心理发展上自然也体现出这种变化显著、可塑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有强烈的成人感,但是又带有盲目性和封闭性;

第二,性意识迅速觉醒,渴望与异性交往,但个别学生自控能力差;

第三,认知能力大大增强,喜欢独立思考、争论,但是容易固执己见,强调片面,怀疑一切;

第四,情感易冲动,喜欢模仿,意志品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常感情用事,盲目崇拜,有时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二、技校生的心理问题

1.主要问题

对照技校生的心理特点,发现技校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集中在:

(1)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懒散,得过且过,对考试观念淡泊,对学习成绩更是麻木。

(2)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做事缺乏耐心,意志薄弱,没有奋斗精神,惧怕失败。

(3)容易冲动,行为粗暴,自我克制力差,常因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得意忘形,也会因达不到目的而悲观失望,造成旷课逃学,寻畔滋事,损害公物,严重的加入不良团伙、违法乱纪。

(4)不少农村学生恐惧交往,疑心过重,嫉妒心强,情绪不稳;

(5)节俭意识淡薄,消费观念超前。一些同学不顾家庭的经济状况,一味的攀比吃喝玩乐,甚至走向偷、拐、抢等犯罪道路。

(6)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导致自卑感重,就业压力大,缺乏自信心,过度焦虑,甚至抑郁等等。

(7)适应性差、依赖性强。如: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学校或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不适应,考试依赖老师划重点;在用人单位的选择上只是被动的承受,缺乏自主择业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我们常会换位思考,扪心自问现在的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事实上,所有的事情有果必有因。

2.外因诱导

(1)社会上的不良因素:不良的社会风气及某些畸形的社会关系。如:简单的物欲追求,弄虚作假、坑瞒拐骗等;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如:低级庸俗的刊物、影片、黑网吧等;非法的群体组织、各种不正当的帮派团伙。

(2)家庭中的不良因素。表现为:家庭结构不全,如单亲家庭;教养方式不良,如:对子女进行惩罚、过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等;父母人格缺陷,如:暴躁冲动、悲观、冷漠、依赖、敏感、多疑等。

(3)学校中的不良因素。表现为:教育目标失当,忽视素质教育,更没有系统教育;教育方法失当,不适应技校生特点,也缺乏个别差异的考虑;教育组织形式单调,设备不足,使学生厌倦;个别教育者品质不良:如以貌、权、利取学生、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视若无睹等;部分教师对心理教育的意识还不强,甚至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

(4)技校生毕业生待遇低,社会评价地位低,就业理想与现实差距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造成在校生对前途信心不足,过度焦虑。如用人单位不自觉地追求毕业生的外在形象,尽管会参考综合素质,也未能真正做到优学优分。一直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最后却通过非正常的途径进入效益较好的企业单位,这也是造成消极心理的一个原因。

3.内因驱使技校生出现心理问题

在内因方面有四点:

(1)动机水平低下,容易被个人的低级需要所驱使,自私自利,简单地追求吃喝玩乐。

(2)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能力,不能区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

(3)意志力薄弱,不能控制自己的不合理需要或不文明的行为,不能坚持应该追求的高尚目标或文明行为。

(4)在虚荣心的驱使下,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不能正确判断行为的对与错,自我感觉良好,以“我”为中心来衡量自已身边的人或事。

三、技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是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

1.技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主要内容:认识自我与接纳自我、性心理教育、学习心理指导、挫折应付与情绪调节、协调人际关系、生命教育等,同时加强工作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的训练。

2.技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在学校开展心理素质培养系列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个别和团体咨询;开展专题讲座;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素质培养。

(2)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就业趋势多元化。家长应该转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给予子女更多的温情与爱,子女出现行为问题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反之,如果父母过多地采用惩罚、干涉、过度保护等方法,子女中出现行为问题的几率会较之增加。所以父母要避免过度溺爱、保护和惩罚孩子,保持家庭内民主、和睦的气氛,给予子女更多的关爱的。同时,加强自身的修养,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

(3)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技校生毕业以后大多数从事生产、服务行业,于是社会上就有很多的偏见。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如今大学毕业等于失业。“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国“蓝领”缺口仍有很大,尤其高级“蓝领”, 更是高薪难求。社会应该重新评价各行各业的社会价值,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3.技校生心理教育的原则

技校生的心理教育应尊重学生,注意他们的个性,鼓励创新,发挥他们的特长,体现专业特色。在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提高中,在自我价值的显示、发现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具体的心理辅导工作原则是:

(1)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开展工作的原则。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只是针对有心理问题及障碍的学生。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老师应该是全体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心理咨询人员则需受过专门的训练。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倾向,提前安排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那些在发展中可能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早了解情况并提供帮助;促使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学生心理支持系统,联合各级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开展工作,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系统。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严禁对学生任何形式的不尊重,如轻蔑、讽刺、训斥、羞辱等;无条件接纳及关怀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处境,体会他们的感受;尊重学生做选择的权力,不代替学生做决定。

(4)学生主体性原则。必须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感;绝不能采用命令式的谈话方式,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做决定。

(5)针对性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态度及个性特征,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生活环境和特殊的经历及体验;制定辅导目标及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收集学生个案资料,开展专门的个案研究。

(6)全面发展原则。与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目标一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采用综合式的辅导方法,多种途径、多条渠道相结合。

(7)遵守保密原则。对学生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电话记录等专业信息应严格保密;进行危机干预、精神病症转介时,可向专业机构提供相关资料。

孩子的未来不仅是能力的竞争,更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在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中,非智力因素(EQ)比智力因素(IQ)有着更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就是心理因素。要坚持长期开展,才能发挥其教育的作用。还应不断地总结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技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能力和方法。

总之,以学校教育为关键,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保证,形成技校生心理教育的网络体系,使技校生由最初走进校门的兴趣单一、求知欲低发展到兴趣日益广泛、求知欲强烈,由最初的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发展到热情、大方、诚恳、竞争,由最初的害怕吃苦、责任心差、经受不住挫折发展到乐于吃苦、勇于探索、求知奋进、刻苦钻研和有技术专长、敢于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技校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让学生成为情绪的主人
免学费形势下技校生消费状况
网络购物背景下技校生消费者从众心理的分析——以淘宝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