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校教师的职业倦怠谁来买单

2009-10-12王桂梅

师道 2009年9期
关键词:聋人聋校聋生

王桂梅

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谁偷走了教师的幸福》一文,感慨颇深。对于聋校教师来说,职业倦怠尤为突出,不单单是工作的压力,更多的是精神压抑。这种压抑来自“四难”“三低”。

教学难。教聋生学知识本身就很难,这种难度是我们意料之中的。而意料之外的是,聋校在小学阶段有自己单独的教材,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编制的1—9年试验教材,社会发展到今天,这套教材早已经不适用了。可到了初中、高中,又没有单独的教材了,学校只好使用普通初、高中的教材。况且聋生大多入学较晚,各校为了促使学生升学,不等读完九年就匆匆改教普通初中的教材。

聋校的教材相对“普小”的教材内容简单,到初中使用普通教材,难度可想而知。有的学校甚至从小学某个阶段起就开始使用“普小”教材。无论如何,这种教学难度是学生和老师都无法承受的。不像普通学校,教科书是现成的,教辅书也多的是,老师拿来就可以用。我们却不同,不仅要边教边选材还得自编习题。教学难相应地导致了升学难。聋人大学(本科)少得可怜,到目前为止也只有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天津大学、郑州大学等几所。所以聋生上大学的几率比普通学生要低得多。

教育难。聋生生理上的缺陷往往导致形成较严重的心理缺陷,他们相对较自私,且易冲动、狭隘、暴躁、嫉妒、多疑等。老师不但教他们知识,更要教他们做人、处事、交往,教他们学会自尊、自强、自立等。学生入学时小的五六岁,大的十几岁,完全寄宿在学校。生活上,老师是高级保姆,常常要为学生洗尿裤、擦屎裤……学生病了,老师得日夜守护在其身旁;到换季的时候,有许多学生没拿来或根本没有换季的衣服,老师就要从自己家里拿衣物来给他们换洗;很多时候还要用自己的钱给学生买生活及学习用品……

和这样的学生相处久了,难免会得较严重的职业病,如习惯于比比划划,习惯于说话颠三倒四,知识、智力水平易随之降低等。教学时一些精彩的语言派不上用场,还会导致语言严重退化。据说台湾地区对特殊教育的老师几年就要调换一次,以防止教师受学生的影响,这样对师生都有利。然而国内却没有这样的政策,老师们除了个别调动外,一干就是终生。我从事聋教已经25年了,在我校,比我教龄长的还有十几个。

管理难。聋生都寄宿在学校,这样,学校就承担了他们所有的责任。首先是安全问题。管理严格了,学生们觉得没有自由,没有幸福感;管理稍一放松就出事。例如,聋生谈恋爱的方式显得简单直接,没有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是行不通的。社会上聋人盗窃团伙的活动也时有发生,经常听说某某聋生被骗走的消息。聋生思想比较单纯,他们听信同伴,远远胜于听老师和家长的话。

我经常去公安机关做聋人的翻译工作,协助破案。从其中的一个案例可见一斑。河北的小Z来到辽宁沈阳,到了小B的工厂,称“跟我去河北凌源吧,在那里工作一个月2000元。”小B信以为真,于是就跟小Z来到凌源。他们认识的过程如此简单。到了凌源,小Z逼迫小B偷窃,小B不干,小Z就用刀威逼他。结果他们就合伙行窃。聋生这种单纯幼稚的弱点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就业难。教学难、教育难、管理难、升学难,就业则更难。就业难致使学生厌学、辍学。如果有好的就业渠道,学生一般会刻苦求学,立志成才。我校的井××是朝阳市第一位聋人大学生,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和只读了几年小学的学生赚钱一样多。这样的结局让学生和家长产生了一个误解:上不上大学都一样。上大学花七八万,有的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仍找不到工作,还不如用这些钱给孩子备个房子、安个家。所以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无论老师怎样苦口婆心地劝导,对学生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各个学校为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自食其力,都开设了职业课,但依然解决不了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问题。现在,有一部分聋人在社会上靠偷窃为生,使很多人把“聋”和“偷”必然地联系起来。我认为,聋人本身就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虽然国家和社会从各个方面关照他们,但仍然有太多的难题无法解决。加上他们中一些人的攀比心很强,由此怨恨父母使他们成为聋人。所以就业难是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

绝大多数聋人成功的机会很低,具体原因有“三低”。

家长要求低。大多数家长告诉老师,只要孩子会读书、看报,会花钱就行了。男孩子希望在学校处个对象,女孩子则想找个好人家,如此足矣。让老师哭笑不得的是,在孩子刚上三四年级时,有的家长就托老师帮忙找对象。真不知这是学校还是婚姻介绍所。

家长的“低要求”导致学生没心情、没兴趣学习,伺机处对象。这无疑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压力。

教师成就感低。有很多聋校老师认为,同样是教师,普通学校的可以“桃李满天下”,而他们自己则不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辛辛苦苦地育人十几年,只要求学生能自食其力,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这就是所希望的最好的报答。很多情况是,学生毕业了,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或家长与孩子沟通不了,就回过头来找老师帮忙。帮得了自然能受到感谢,帮不了,出现家庭矛盾的,你还得做说服工作;学生搞不上对象,你得承担骂名。有的学生甚至质问老师:在学校你不让我谈对象,现在年纪这么大了我还没有对象,你该怎么负责?做聋人的老师,真的是要对聋人终生负责,可是有些事情不是老师可以解决的啊。

社会地位低。现在的高中生很少有愿意报考师范院校的,社会上一部分人很看不起教师,更不了解或看不起聋校教师。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尴尬的提问:你们所谓的教学应该就是领着孩子玩吧;你们上课用不着张嘴说话,只比划就行,这样是不是很好玩……有的甚至会问,聋生都喜欢打人吧?一些人好像怀疑我有精神问题似的。朱永新先生讲“教师的职业是孤独的职业之一”,他说的是普校教师。可是普校教师有那么多语言丰富、思维活跃的健全学生,各校的教研活动也很多,可以互相学习和切磋。然而我们呢,一个地区的聋校只有那么几所,教研活动少得可怜。每天只和学生打交道,一年都看不见几次家长。真有与世隔绝之感。

尽管有如此种种的职业倦怠,特殊教育工作者们仍然孜孜以求地工作着,为这些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言的聋孩子能有幸福的明天而努力着,不断奉献着,可是,聋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有谁来买单?

(作者单位:辽宁建平县博爱学校)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聋人聋校聋生
聋校多年坚持用心用手“唱”响国歌
聋人本科生研发翻译软件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聋人团队管理模式研究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浅谈聋校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实施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初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聋校语文教育教学
论聋校语文对话教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