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限”之中见“无限”

2009-10-09

电影文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小鞋子童心诗意

丁 颖

[摘要]伊朗第三代导演马基德·马基迪出类拔萃的作品《小鞋子》,又译《The children of heaven》,将伊朗电影简洁、朴素的风格推向完美的境界,以接近生活的日常性叙事,聚焦于儿童精神生活和心灵世界的澄澈、纯净与美好。影片既无绚丽多姿的技术处理,也无气壮山河的精神震撼,在对童心和爱的诗意表达中,言说着一个由苦难、梦想。追求构成的民族寓言。

[关键词]《小鞋子》;童心;爱;诗意、梦想;民族寓言

在张爱玲的眼里,成人世界庸俗暗淡,“散场是时间的悲剧,少年时代一过,就被逐出伊甸园”,暗示着儿童所歆享的无忧和快乐转瞬即逝。天真的失落和儿童意识的淡薄、欠缺折射出成人世界的世故和冷漠,也反映了童心和梦想的被放逐和缺席。电影镜像下的儿童描写,大多沾染了现实世界的成人思考,涂抹着世俗人生的色调。为此,安得烈巴赞在评价《德意志零年》中这样写道:“细想起来,儿童电影所表现的童年生活仿佛都可以被我们理解,可以引起我们的同情,成人化是儿童电影的一大特征。”与之相对照的是,由伊朗第三代导演马基德·马基迪执导的电影《小鞋子》放弃了鸿篇巨制的宏大叙事,也远离了成人世界的惯常习好和审美偏执,站在人类理性的天平上,剥离出凡俗人生浮华的表面,聚焦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并衡量其可贵的天真和丰饶的美好,不仅获得1997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观众票选最佳影片的巨大荣誉,赢得了高额度的票房收入,也深深地感动了世人,赢得了世界。

“爱”与梦想——电影《小鞋子》情节简约,节奏轻缓而不枝蔓,以九岁的贫民儿童阿里为主人公,讲述了两个小孩儿和一双小鞋之间的爱心故事。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阿里艰苦、耐劳,极富爱心且勇于担当,当无意间将妹妹唯一的一双破旧童鞋弄丢后,他便开始了独自的属于自己的拯救过程。为了给困境中愁肠百结的父母减轻负担,他央求并说服妹妹莎拉,和他轮流穿自己的那双破旧而肥大的男鞋上学,无论莎拉怎样努力,还是多次因晚归而耽误了哥哥上课的时间,阿里因而多次遭到了教务长的批评和苛责。导演充分发挥了电影艺术的优长,运用长短镜头的伸缩弹性,聚焦于阿里在黑压压的比赛队伍中奔跑的过程和全部细节,描写他对一双球鞋的向往和追求,他瘦弱矮小的身形,愈来愈粗重的呼吸,奔跑中交叉出现的想象画面,强烈的求胜的眼神,最终与那双球鞋失之交臂的彻底的沮丧,深深地感染着镜头外的人们,收获着一份温暖而深沉的感情,领会到一颗爱他人、爱世界的心灵,将现实思考和审美体验连成一片。阿里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无疑是为了实现一个爱的愿望,对一个孩子而言,小鞋子就是他世界的全部,也是他表达爱、创造爱的方式。阿里的梦想单纯而直接,牢固而执著,有些稚嫩但透着天真,展示着童心的可贵和良善的品德,在这里,爱、梦想和追求融合在一起,难分彼此。电影《小鞋子》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执著于儿童平凡的生活和完美无瑕的心灵世界,展示了童心的纯粹和美好,也正视了孩子的力量。在温情而细腻的描述中,向世人表明善意和梦想引导人们前行,是人类社会奋斗不息,矢志求索的力量源泉。爱心终将承载并泅渡梦想,天然和纯真使世界更加美好。

有关心灵的诗意表达——米特别里将影像分为了三个层次:知觉层次、叙事层次和诗意层次。其中诗意层次与电影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学性关系密切,或者可以并置于同一个视域里加以审视,它们的存在使电影超越了平凡的生活而获得形而上的深刻,召唤梦想也放飞心灵。电影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创作技术方面的先验性,更在于它有关心灵,作为特殊的艺术类型给予观众永久的回味和不尽的思考。电影《小鞋子》倾情的世界是一个童真的世界,它生机勃勃,充满着情意,呈现着人性的美丽。它远离尘嚣和世俗,完成对于心灵的撞击,体现出生命的价值,闪耀着本真生活的光华,而这些正契合着诗的本质——即海德格尔所言的,诗不再单纯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人生,是一种存在的方式。作品虽然多次描述到穷苦不堪的阿里一家,写他们的入不敷出,穷困潦倒,生计无着,既无力面对房东,也无法面对社会。可是在暗淡的生活里,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葆有天性的纯良,父母坚决不用由他们暂管的清真寺摊派了一地的糖块,阿里弄丢了妹妹的小鞋子以后,他并没有去父母那里寻求帮助,而是懂得独自担当。当发现莎拉的小鞋儿被邻家的小孩捡到并穿在脚上,他们本想讨要过来,了解到孩子家里的实情后他们还是选择了放弃。此外,体育老师无意间对莎拉的赞许,任课教师为迟到的阿里及时解围,小女孩归还莎拉遗失的钢笔,邻居给阿里汤水和果子,虔诚而静穆的宗教仪式,无疑给贫窘暗淡的生活中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莎拉欣慰的笑容,阿里的限泪,父亲如释熏负的限神,金鱼嗅向阿里的脚面,阳光下肥皂泡泛起的七色阳光,导演充分利用这些细节元素,把握住心灵之花安详绽放的瞬间,从而使温暖漾开,诗意盎然。

民族的寓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伊朗“新电影”崛起,以《樱桃的滋味》、《黑板》、《生命的圆圈》、《天堂的孩子》(即《小鞋子》)、《天堂的颜色》、《苹果》等影片先后获得了世界各地各个级别的奖项,以温情平和、清新朴素的风格,深深扎根于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创作意识,回归人本主义的叙事策略,掀起了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给全球范围内的观众带来了诉诸于心灵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反思。《小鞋子》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导演超凡的艺术天才,更取决于伊朗电影优良传统直接和间接的惠及,联系着、体现着伊朗特殊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生活。它真实地描绘了伊朗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表现了平民世界可贵的人性善良,尤其倾心描写他们在困境中的关爱、宽容、怜悯和理解,纯良的天性和相濡以沫的情感不仅安慰了在困苦中的人们,模塑他们的品格,锤炼他们的意志,也温暖着人世,由此所激发出民族的创造潜能,更深沉地昭示出民族的力量和希望。孩子的善良和纯真影像着平民世界的内涵,平民世界的道德风范和人文关怀正象征着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发展中的伊朗。“当一个国家的民众的生存状态、社会心理和文化精神全方位地纳入人们的视野时,我们才可以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载体,已经将这个国家的灵魂赤裸裸地展现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

《小鞋子》关于童心、爱、梦想和追求的和声拨动着世人的心弦,它的成功不仅在于讲述了一个美丽心灵的童话,也宣布着朴素美和人性善的胜利,更意味着电影艺术在民族化、本土化、国际化、世界化兼容并生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小鞋子童心诗意
诗意地栖居
小鞋子的波尔卡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被耽搁的诗意
仰望童年的天堂——影片《小鞋子》剧情简介
小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