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临床分析

2009-10-06刘琰珠

右江医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

刘琰珠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诊断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1-0080-02

中图分类号:R 743.35

文献标识码:Bお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动脉瘤或者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该病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死亡率高。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共收治28例,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6例,女12例,男女比例接近1.3∶1,年龄最小27岁,最大76岁 ,平均年龄56岁,以50~65岁多见,其中60岁以上21例,60岁以下7例。发病1天内入院26例,4天内入院2例,既往有高血压病17例。活动情况下发病21例,安静情况下发病7例。

2.症状及体征28例中头痛者25例(89.3%),呕吐者23例(82.1%),意识障碍12例(42.9%),抽搐5例(17.9%),偏瘫3例(10.7%),脑膜刺激征阳性者14例(50.0%),精神症状3例(10.7%),动眼神经麻痹3例(10.7%),病理反射阳性者16例(57.1%),合并出现应激性溃疡的7例(25.0%)。

3.头颅CT及腰穿全部经过CT确诊,其中5例在住院期间反复出血,经复查头颅CT对照前片证实有再出血。对于头颅CT已经确诊的SAH不需要再做腰穿,而对于CT不能确诊临床又不能排除的疑似病例,需做腰穿明确诊断,腰穿脑脊液外观多为均匀粉红色或者血性。

4.治疗方法发病后应绝对卧床休息3周~4周,防止躁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控制高血压,脱水降颅内压,用20%甘露醇150 ml,每日3~4次,病情重时加用激素减轻脑水肿,用止血药抗纤溶推迟血块溶解和防止再出血,预防性应用钙拮抗剂尼莫地平防止或者减少出血造成的脑血管痉挛。同时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对症止痛。

结果

住院4周以上,临床症状消失,痊愈无后遗症者20例(71.4%),反复出血转院3例(10.7%),其中1例每隔18天出血一次,均在安静情况下发生,住院期间发生两次,最后转上级医院治疗,另2例都是发生在住院第14~17天,可能因未严格卧床引起。死亡3例(10.7%),1例在活动中发病以为感冒未引起重视,直到发病第4天才来就诊,死于入院后16小时,另2例入院时即是昏迷状态,入院后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脑疝死亡。症状减轻住院不足20天好转出院2例(7.1%)。入院后误诊为癔症的2例,误诊为癫痫的1例,误诊为高血压脑病的1例,误诊率为14.3%。

讨论

SAH的典型症状是剧烈的头痛伴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伴或不伴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多无局灶性神经体征,腰穿呈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或脑CT、MRI示脑蛛网膜间隙或脑池内出血影像,这样的病人诊断不难。但有部分病人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本组病人23例有典型的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而其他病人症状不典型,尤其是老年人SAH多因动脉硬化性微动脉瘤破裂而发病,出血速度较慢,出血量亦少,且多伴有脑萎缩,故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较轻或缺如,再者老年人的脑细胞减少10%~17%,对SAH的应激耐受性降低,故老年人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比较突出。近年发现60岁以上SAH的患者有所增多,本组28例中60岁以上的21例,占75%。CT是早期SAH检查的首选[1],但CT和MRI对SAH不是特异的诊断手段,阴性者仍不能除外SAH,对疑似SAH者最好给予腰穿检查,以防漏诊。

再出血是SAH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一般SAH患者经治疗病情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应考虑再出血的可能。 再出血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在首次出血的2周内,出血处虽然形成血凝块,但此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处于活跃阶段,易使破裂处的血凝块发生溶解,而在此期间由于破裂处的动脉壁修复尚未完成,加之以下因素极易再出血:①患者清醒后亲人及家属探望使其激动而致血压突然升高;②因头痛躁动不安使血压波动剧烈;③不习惯于床上排便及卧床后肠蠕动减慢,无力大便而秘结,用力排便使血压骤然升高;④过早下床活动。再出血可能发生于发病后的任何时间,但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的2周内[2],2~4周是高峰。本组再出血的3例中,有2例3次出血都发生在第3周,表明第3周纤溶系统仍处于活跃阶段,使破裂处的血凝块发生溶解,所以防止再出血除避免病人情绪激动、用力和过早活动外,抗纤溶治疗是预防再出血的重要措施。

SAH是神经科急症之一,常常因为表现不典型而误诊,不利于病情的及时诊治而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老年人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其它疾病,故我们在临诊时应加以注意,重视详细的询问病史、症状及反复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对于有意识障碍,无脑膜刺激症状和头痛、呕吐者,或有轻微头痛有可疑脑膜刺激症状者,因头痛治疗无效者,或突发抽搐,突发眩晕,视力障碍者都要想到本病的可能,应尽早做头颅CT或者腰穿,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3.

[2]王新德.神经系统脑血管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9.

(收稿日期:2008-11-28修回日期:2009-01-12)

(编辑:潘明志)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经造影导管血管内注入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