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恶搞的特征、原因与对策

2009-09-30聂晶磊

新闻界 2009年4期
关键词:娱乐受众文化

聂晶磊

摘要本文时网络恶搞现象的特征、原因以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恶搞特征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从2006年初胡戈恶搞电影《无极》的“馒头血案”开始,越来越多的恶搞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而且愈演愈烈,越来越离谱。从视频到文本,从人物到事件,从流行歌曲到诗词歌赋,甚至公众英雄人物等等,都难逃被恶搞的命运。

一、网络恶搞的基本特征

恶搞是人们以调侃、幽默或讽刺的心态,运用游戏、flash电影短片等形式,对事物(图片、文字、影视作品等)进行具有幽默、讽喻意味的颠覆性解构行为及其创作风格。网络恶搞则是指以网络为载体对图片、文字、影视作品等进行的颠覆性解构行为。

1传播成本低

首先,近两三年随着网络流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播放十分方便,从而导致网络空间从文字图片时代过渡到视频时代,多媒体网络空间成型。这些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都为恶搞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其次,电脑和网络技术降低了恶搞作品生产的门槛,降低了生产制作的成本,只需要下载几部电影或MTV的视频,进行剪辑拼贴即可完成。如胡戈用两台电脑、一张盗版碟、8天时间制作出来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后舍男生这两个普通大学生在宿舍的假唱表演仅用一个视频摄像头就可以完成拍摄。恶摘作品的发布阵地如网络论坛、博客、播客等等,也都是不需要付费的。

2传播速度快

网络技术提供的免费传播、兼容共享、自由下载等便利,一时之间,使恶搞成风。一般来说,除了明确署名的网络恶搞作品,大多数恶搞作品很难找到最初的制作者和传播者。第一个传播者通常也是制作者,他将制作完成的恶搞作品投放到网络上去,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最初的传播者在这里起到了激活传播网络的“第一次推动”作用。每一个接受者对于下一个接受者来说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者的角色被无限延伸下去。

3传播娱乐性强

娱乐性是恶摘作品的最基本特性,是恶摘作品传播力所在,不能给网民带来娱乐的恶搞作品会很快在网络上销声匿迹。提供娱乐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功能之一,恶搞作为网络传播中流行的一种文化,其传播内容体现了网络传播的娱乐与消遣功能。受众在接受恶搞作品的过程中享受娱乐。

4内容戏仿成分多

网络恶搞作品的戏仿性是指它以原有历史事实、文化作品、集体情绪、大众体验、公众人物以及社会事件为母体进行再创作,它需要借助接受者现有的认知结构并配上必要的“注脚”才能够实现对母体意义的解构。依托原有作品的文化胚胎和雏形,将原作品文本或事件体现的意识片段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这己经成为恶搞最常用的创作手段。以《夜宴——同学会惨案》为例,这个恶搞作品在制作上充分运用了这一技巧。它先是借用CCTV《焦点访谈》的外壳,直接挪用了其制作样式、片头预告、播报方式、用语习惯、演播室镜头、甚至是节目主持人,但却掏空该节目原本具有的真实、客观、严肃的内涵,然后填充进一部离奇荒诞、匪夷所思的闹剧。在这出闹尉里,许多原本不相关联的人物、场景、画面、动作、语言、音乐被有组织的拼贴在一起。

二、网络恶搞形成的原因

从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鸟笼山剿匪记》,从“后舍男生”恶搞“假唱”到“非常真人”的“真人漫画版”,恶搞之风愈演愈烈。一系列恶搞视频短片正以一种排山倒海之势在网络上传播,网络恶搞涵盖了文学、艺术等几大方面。这一切聚成一种氛围,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娱乐文化形式。

1大环境是网络恶搞形成的“土壤”

随着民众休闲娱乐的大众需求大大增加,恶搞也成为表达意见、发表观点、展现自我、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由于电脑技术的迅速传播。制作手段的方便快捷,创作不再为专业人员独享,普通网民也可以便捷地进行创作,并同时兼顾创意、素材等方面,这些都为网络恶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宽松,文化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都为恶搞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90年代以后的文化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以个体性的欲望释放为内在基础,娱乐化为表现形态的享乐消费文化。这种与传统文化消费方式截然不同的娱乐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人的生活方式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与当前社会发展带来部分人的大量闲暇相关。同时,作为一种忙碌而紧张的竞争时代的精神调整心理修复手段,大众也希望看到一些新鲜有刺激的东西来满足审美疲劳的神经。

2社会热点是网络恶搞发展的基础

大部分恶搞视频短片,所涉及到的事件和人物与社会热点事件、热点问题、公众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是对电影《无极》的重新解构。胡戈以一种嘲弄、调侃的方式对《无极》进行了重新解构,“解读出了陈凯歌费劲心思想表达却表达不清的内容”。其成功与陈凯歌这一名人及《无极》有很大的关系。《春运帝国》则关心民生疾苦,具有较强的现实感。作品以调侃的语气将春运困难、黄牛党猖獗等现象进行了另类解析。就是最没有“内容”的“后舍男生”对口型假唱,他们所选择的歌曲也是在乐坛上非常流行的。所有短片中所涉及到的事件、问题及人物都与现实社会中的热点事件、焦点问题和公众人物有很大的关联,所以,才造就了那些短片及创作者的成功,才有了那些短片能得以广泛、快速地传播的现实基础。另外,在网络传播环境下,随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专业传播组织不再能垄断传播平台来自民间的不登大雅之堂、具有肆无忌惮风格和充满反讽意味的“草根文化”则有了大行其道的空间。

3受众是网络恶捕的最大动力

互联网是年轻人娱乐的天堂,我国网民构成明显呈现低龄化趋势。互联网娱乐化、强调个性,作为网络多数用户的年轻人,他们是恶搞作品的追捧者,也是恶搞作品的积极创作者。浏览和制作恶搞作品成为许多年轻人寻求娱乐的主要方式。这些人激进、容易接收新事物、爱好娱乐等等都是网络恶搞迅速壮大的很大动力。

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受众也希望看到一些新鲜的东西,甚至是有刺激的东西来满足处于审美疲劳的神经。这个时候,网络恶搞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受众的娱乐神经。恶搞俨然成为青年言说心声的一种手段,成为青年们解构权威的一种方式,成为青年大众集体娱乐的一种文化行为,甚至成为无名小卒一夜走红名扬天下的一条捷径。恶搞制作者在用一种亲切的甚至是暖睬的方式体验着时代的娱乐精神。虽然恶搞作品在总体技巧和思想上都还稚嫩,但在“恶搞文化”的魔棒操纵下。在受众审美的需求下,恶搞作品充斥整个网络,各式各样的恶搞组合,石榴哥哥、芙蓉姐姐、后舍男生等恶搞人群铺天盏地而来。在恶搞迷中也有一部分年龄稍大的人群,但心态年轻,推崇创新、冒险、浪漫、自由、思想多元化,厌烦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多从事具挑战性

的新锐行业,接触的是最前端的科技信息。正是这些人掌握了恶摘文化的精华要义,并对此进行深刻剖析和利用,大胆地借助游戏精神为外在形式,并赋予其具有冲击力的内容,最终将恶搞成为一种文化。

4心理满足是网络恶搞的根本原因

中国目前最大的播客网——土豆网,在2006年3月曾经开展过主题为“恶搞”的活动,其口号就是“三月土豆让你尽情颠覆再颠覆,化经典为神奇。将电影恶搞到底。我们的口号是:创意无限,恶搞有理!”这个活动让我们见识到了恶搞的魅力所在,无数的恶搞作品在一瞬间就充斥了整个网络,让我们了解到了“恶搞”的动力所在——崇尚创意,追求娱乐。无论是热衷于恶搞的恶搞族,极力追捧恶搞的网友,表面看来是追求娱乐的效果,但是如果将这一现象作为一个整体向其背后挖掘,网络恶搞现象的产生究其本质还是心理因素。网上文化的自由使自由的人性在网上暴露无遗,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是人性反而在这种方式下更充分地暴露。网络恶搞对权威、明星等等的亵渎表现出了人类某种狭小的心理,在恶搞的面纱下展现了恶搞作者的心理满足。

受众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有巨大压力,却缺少发泄的渠道,压力最后转化为压抑的情绪,网络恶搞提供了宣泄社会性情绪的通道,成为减压的阀门。无论是制造者还是共享者,网络恶搞提供给他们减压的方式和减压的养料。网络提供了平等的文化平台,大众的自我可以在网上得到展示,自我实现的愿望成为受众热爱网络恶搞的动因。

恶搞内容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网络的零门槛使得普通民众能够自由进入网络文化空间,并能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绪,网络空间成为展示自我的平台。网络恶搞现象也成为大众展示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平台,人性非常复杂,人性的阴暗面和促狭面都在网络恶摘现象中展现出来。但对于大众而言,重要的是自我在网络中实现,并获得被阅读和接受的机会,从而满足了大众展示自我的愿望。例如,在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前后,“牛郎没钱买房,不能娶织女”之类的恶搞成为焦点话题。《恶搞国足——大腕版》中对国足不如人意的恶习以及赛场表现所做出的嘲讽,让“很铁不成钢”的郁闷的中国球迷酣畅淋漓,其长久积蓄的怨愤和不满在阅读这个笑料的过程中得到了宣泄。“后舍男生”系列心理动机其实就是满足自我的展示愿望,并由于网络传播导致名声大噪,因此实现自我。

三、应对网络恶搞的策略

1引导网络恶搞的有利因素

网络恶搞现象刺激了一部分受众的创作积极性,青年是网络恶搞文化的主要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大众文化的兴盛为他们提供了制造网络恶搞作品的舞台和生存路径。一种新的媒介现象产生后,我们应该谨慎地分析其发展的合理性。

(1)恶搞以“娱乐为王”

娱乐是网络恶搞的最高原则,在娱乐中体现“恶搞无度,娱乐无限”的精神。离奇的人物、荒诞的情节、滑稽的动作、幽默的语言,所有这一切共同制造了让受众不得不笑的娱乐精神。网络恶搞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都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神圣性或者不易性,通过“恶摘”,往往能在瞬间抽掉这些“崇拜物”,从而使受众体验到因为极速心理落差所带来的刺激和快感。

(2)恶搞展现社会问题

网络恶搞通过看似认真却是调侃的态度,运用搞笑幽默的台词和情景,加人大量时尚元素展现当今社会问题。这种方式也正在为人们所熟悉,让人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得到教育,收获领悟。如《春运帝国》中反映的买票难,《满城尽是加班族》中反映的自领加班过多产生亚健康问题,都成为了网络恶搞的题材。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恶搞的批判功能是在一种轻松、搞笑的氛围中实现的,如《中国队勇夺世界杯》,以不存在的“实事”,讽刺了中国国家队队员的无能和中国足协的官僚作风。

(3)恶搞要有一定的“度”“恶搞”借助于互联网的传播,其影响力早已超出了个人范围而波及到了整个社会。“网络恶摘”的存在是否合理,如何扬其优而祛其害。许多问题尚在探讨之中。然而,一些网络恶搞作儡毫无底线,没有尺度,恶搞成疾,无疑已成为众矢之的,遭到了社会和公众的批评。有些网络恶搞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篡改史实,腐蚀了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其表象背后。实质反映出有的青年对现有文化价值的混乱、困惑、迷茫状态。我们处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发展时期,对我们来说;还有那些崇高的、庄重的传统文化不能失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不断创新,它们也需要借助网络技术改造其传播模式,重新发现和整理已有的文化价值。

2弃“恶”为善,实现良性发展

(1)强化媒体与传播者的自律

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广大网民的网络道德水平,增强网络虚拟空间的自律意识。媒体要坚决抵制因利益而丧失自己的原则,以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引导公众文明上网,多创造富有内涵和教育意义的网络作品、影视作品,做一个负责任的媒体。

(2)加强监控体系建设

对于参差不齐的网络恶搞作品,我们应该加强网络编辑的把关,加强对作品的内容审查,过滤不健康的思想内容。绝对不能放任自流,有效的遏制网络恶搞。必须进一步优化网络监控体系,如当前很多网站都装备了网络电子警察,一旦发现有黄、赌、毒等相关信息,网络将会自动反映,有利于净化网络传播环境。

(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绝大部分的网络恶擒作品,都涉及到知识产权或个人隐私权等法律争议,但当前我国的知识产权和网络方面的法律规范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要,网络的自由使恶搞作品不受法律约束,但任何的自由都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所以对当前网络方面的立法规范是迫在眉睫的,只有对侵权的网络恶搞依法惩处,才能警示他人并维护自己的权益。

猜你喜欢

娱乐受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谁远谁近?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娱乐眼
努力学,尽情玩
娱乐猛回头,让你乐翻天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