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民俗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及开发对策初探

2009-09-28王晓乐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SWOT分析延安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延安开展民俗体育旅游中存在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威胁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延安民俗体育旅游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统一规划,协调发展;2、突出特色,加强营销;3、深度开发,不断创新。

[关键词]延安;民俗体育旅游;SWOT分析;对策

民俗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为条件、以旅游为形式,为旅游者在游玩过程中提供娱乐服务并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一种经营活动,具有形式丰富多样、群众广泛参与和地域风情明显等特征。延安拥有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但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利用好这些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创立延安民俗体育旅游的品牌,对于延安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增强,以及延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延安民俗体育旅游概况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圣地。有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和人文初祖黄帝陵、壶口瀑布等著名的历史文物、自然景观,具有浓郁的黄土高原风光城市特色,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延安市特殊的区位优势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蕴涵了丰厚且不可替代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例如,陕北大秧歌、腰鼓、跑旱船、跑驴、高跷、矮跷、转九曲、抽陀螺、扳手腕、拔桩等等。这些民间民俗体育活动是延安人民生活智慧和生活艺术的结晶,体现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民间风情和民俗文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延安的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黄龙猎鼓、志丹扇鼓构成了延安的“五鼓”艺术,已打遍中华大地,在多次大型文体活动中屡获大奖,并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此外,以“延安过大年”为主题的秧歌节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定期举办的、极具延安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已连续举办长达十五年,受到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的一致好评。延安的黄土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民俗体育旅游正作为一种新的旅游趋向成为延安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延安民俗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就是指对区域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Strength)、劣势(Weakness)、发展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因素(Threat)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定区域旅游发展策略提供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依据。以下就运用此方法,对延安民俗体育旅游的开发进行分析研究。

1、延安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优势(S)

①资源优势。延安拥有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例如,享誉海内外的安塞腰鼓、宜川胸鼓等“五鼓”艺术,精美绝伦的剪纸,绚丽多姿的农民画、毛麻刺绣,以及别具韵味的信天游、唢呐曲、陕北大秧歌、陕北道情和陕北说书等等。不仅如此,上述民俗体育活动县县不同,乡乡有别,内涵丰富。例如,久负盛名的安塞腰鼓仅是陕北腰鼓的一种,仅仅在安塞就有男子腰鼓、女子腰鼓、老年腰鼓、少儿腰鼓之分,分布于谭家营、西河口、沿河湾、真武洞等乡镇。可见,延安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可谓博大精深,积淀深厚,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

②功能优势。首先,延安的民俗体育活动从动作结构上由跑、跳、扭、转、摆、跺、踢、闪等要素构成,例如腰鼓的打、跳、踢、跨等动作,陕北大秧歌中的“十字扭步”、“扭腰步”等手法和步伐等,都具有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弹性,提高机体协调能力,塑造优美体态等功能。其次,这些民俗体育活动还可以从编排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让参与者体会到勇敢直爽、坚韧不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再次,一些集体性、竞技性的民俗体育活动,更可以使参与者亲身感受到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③产业优势。近年来,延安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得到了极大提高。据统计,延安在2008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46万人次,综合收入达43.03亿元,这为延安市开展民俗体育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基础。此外,延安全市目前共有定点饭店58家,其中星级宾馆27家,客房5000余间,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这也为民俗体育旅游的接待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备和配套设施。

2、延安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劣势(W)

①缺乏规划,开发不足。延安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然而多年来一直尚未得到高度重视和深度研究,也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发掘利用。民俗体育旅游的管理部门在职能分工上依然比较模糊,民委、体育局、旅游局等都有管理职责,却又出现了缺乏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整体布局的局面,导致了未能实现对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规范化、科学化的整合,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强度不足、后续效应低下的局面。

②营销和宣传推广意识薄弱。首先,政府、旅行社和景区等各方面主体对民俗体育旅游市场的宣传推广意识都不够强烈,对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没有统一的包装和营销策略。其次,较少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这类现代化媒体,对延安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宣传促销。再次,延安虽有着诸多的名胜古迹、革命旧址等景点,然而其中涉及到民俗体育旅游的业务少之又少,景区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经营一盘散沙,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随意性和季节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延安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

③民俗体育旅游的相关人才支持不足。专业人才是开发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保障,然而日渐稀缺的相关专业人才成为延安民俗体育旅游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例如,从事陕北说书、陕北道情表演的人越来越少,掌握踩高跷、跑旱船等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很多民俗体育项目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另外,延安还缺乏一支从事民俗体育旅游服务的专业化队伍,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这些都不利于延安民俗体育旅游的规范化发展。

3、延安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机遇(O)

①政策机遇。延安各级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民间艺术和民俗体育的挖掘整理和重点开发。延安市文化局于1993年提出了挖掘、整理、开发延安的“一艺一品”目标,即每县必须有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必须有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在此政策的指导和推动下,安塞腰鼓、宜川胸鼓、延川大秧歌等艺术表演形式,以及剪纸、农民画、面花和豆粘画等民间工艺美术品种都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延安市又出台了《2005—2010年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实施纲要》,为进一步发展延安民俗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②需求机遇。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主要表现在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从静态旅游向动态旅游转变。越来越多的游客已不满足于自然观光旅游,而是更加注重旅游的独特文化内涵,他们求新、求异、求知,寻求健身、亲身体验和参与的快乐。延安的民俗体育旅游,通过对民俗文化与民俗体育活动、人文自然景观的结合,恰恰能够很好地满足游客的上述需求。

4、延安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威胁(T)

①陕北区域内的威胁。榆林素有“陕北民间艺术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榆林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风姿独特的各种民俗体育项目。如,踢毽子、跳皮筋、抽牛、民间举重、跳绳、大秧歌、花鼓等等。通过对客源地市场的调查发现,游客对延安、榆林这两个陕北城市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感知非常相近,二者的竞争力比较接近。如何将延安民俗体育旅游的特点和优势凸显出来,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②关中地区的威胁。西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是文明礼仪之邦,秦风唐韵之乡,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人,在衣、食、住、行、娱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式,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俗体育活动。由于西安市的旅游资源等级较高,会对延安旅游产生替代效应的威胁。游客们基于时间、距离、经济等方面的考虑,可能仅将西安作为旅游目的地。

三、延安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1、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针对延安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民委、体育、旅游、规划、经济、新闻等部门应该相互协调、共同参与对延安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系统调查和科学论证,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有效地开发、管理、指导和支持。同时,要结合延安各地不同的地理状况、民俗风情、人文因素等,在各个区县实施各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旅游开发战略,做大做强重点项目,统筹兼顾普通项目,为游客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民俗体育旅游大餐。

2、突出特色,加强营销

延安民俗体育旅游开发要以特色为根本,积极对民俗体育旅游产品进行新的开发和定位。例如,以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等特色资源为主,形成观看、参与、竞技等多种类型的旅游形式和旅游产品,构建“时时有卖点、个个有特色、处处可参与”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布局。在凸显特色的同时,延安民俗体育旅游开发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市场营销,学会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等多种渠道,把延安民俗体育旅游的特点和好处推荐给广大游客。

3、深度开发,不断创新

首先,要深度挖掘延安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充分发扬延安民俗体育的独特风格和优势。其次,要充分考虑现代人的文化追求、娱乐需求和审美标准,不断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保持延安民俗体育旅游的巨大吸引力。再次,要不断创新民俗体育旅游的项目和形式,例如,组织游客参与民俗体育竞赛活动,采取分组对抗、设立奖品等形式,吸引游客的兴趣点,激发游客的参与热情。总之,只有不断发掘传统文化、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才能使延安民俗体育旅游快速发展、魅力常在。

[参考文献]

[1]马耀峰,陶丽莉.延安旅游开发的SWOT和GIS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

[2]曹宏信.陕北民俗[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5:344—354.

[3]吴阳标.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新西部,2008.06.

[4]刘勇.陕北民俗体育的社会特征及功能价值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8.11.

[5]葛莉珍.陕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方略浅探[J].商业研究,2009.01.

[作者简介]

王晓乐(1981-)男,陕西延安人,西安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教师,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人文地理与旅游研究.

猜你喜欢

SWOT分析延安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延安的故事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