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秦人民最忠诚的医疗兵

2009-09-21

糖尿病新世界 2009年7期
关键词:第四军医大学恩师治学

王 敏

陕西,古为雍州、又称为三秦大地,位于中国地理中心区,黄河中游,历史悠久,是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有一位忠诚的医疗兵,历经二十五年寒暑,把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奉献给当地的人民。他,就是陕西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姬秋和教授。

兴趣是第一生产力

1962年,姬秋和出生在湖北武汉。父亲是铁路职工,母亲在汉口空军医院工作。受母亲的影响,他对医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高考时正逢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来武汉招生,他面临着抉择:是否报考该院校。

在80年代初,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是为数不多的重点医学院校之一,而姬秋和的高中成绩也是学校的前三名,担任物理课代表和班长的他,物理成绩尤其优异。“当时回家和父母商量,很快就决定下来学医。受母亲影响,我从小接触医学知识,比其他孩子对医学更感兴趣。”姬秋和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

进入第四军医大学后,姬秋和学习非常努力,各门功课成绩皆优,对解剖学更是情有独钟。那时负责该课程的是获得全军总后勤部“优秀教员”称号的彭兆芝老师。“那时跟着彭老师做解剖,我简直入了迷。看着人体复杂的生理构造,我感觉眼前呈现出一片新天地,尤其是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更是复杂,充满挑战!”姬教授说起当时对解剖学和内分泌系统的痴迷,至今仍然唏嘘不已。

1985年,姬秋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时还以学校“干部骨干”、“三好生”等荣誉获得了留校工作的机会。求学这5年,他经常用一句话勉励自己:“除了北京301医院,就是留校!”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为他赢取了留校的机会。这时,他的恩师彭兆芝先生,看他对内分泌这么感兴趣,把他推荐给当时的内分泌名医、硕士生导师——胡绍文教授。自此,姬秋和正式走入了内分泌领域。后来他又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内分泌研究所,师从陈家伦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回顾自己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和求学经历,姬教授认为自己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和勤奋。邓小平同志有一句至理名言“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对于学生和青少年来说,兴趣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任何一门学问或学科,人一旦产生了兴趣,就意味着愿意为之付出汗水和光阴,愿意为之努力而奋斗终生。

恩师是学习典范

陈家伦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内分泌学专家,他的老师邝安 是中国内分泌学的三位创始人之一。师从陈家伦教授,让姬秋和培养了扎实的内分泌学基本功、严谨的治学态度。

陈教授的名气很大,治学非常严谨,无论是姬秋和出诊,还是选课题,做实验,写论文,每一个过程陈教授都会亲自指导,提出不足的地方和建议。

“陈老师的特点就是治学特别严谨。他不告诉你必须做什么,只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得更好。”

从彭兆芝到胡绍文,再到陈家伦,姬教授回忆着自己每一位恩师,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都是自己的学习典范。没有恩师们的谆谆教诲,自己就不会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不会形成今天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对待病人如家人

除了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姬秋和还受恩师的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老一辈的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非常好。像陈家伦老师定期为疑难病人查房,无论多累都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老师们的医德医风,深深的影响了姬秋和。记者走访了姬教授的几位患者,“耐心、和蔼、友好、严谨、尽职尽责”是他们一致的评价。

在姬教授从医二十五年的过程中,有两位病人让他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位叫王玉霞的女病人,54岁就心功能不全、并患有糖尿病肾病,就诊时还发着高烧。姬教授仔细分析,动用了透析设备,终于把这位“百病缠身”的病人抢救过来。通过这个病例,姬教授总结出:一方面,医生要有坚强的意识,周详的计划和细致的分析;另一方面,病人生命意识顽强,对治疗也有帮助。

还有一位病人,患有“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的内分泌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昏迷的病人对姬教授和医生又打又骂。后来康复后得知此事,充满了歉疚和尊敬之情。对待这些事,姬教授从不介意:“病人就如同家人,所以我忍受暂时的委屈没关系,只要最终能把病人治好就行。”

对待成就不满足

2001年,姬教授横渡日本到大阪大学进修,做有关糖尿病基因方面的课题,2002年,发表了一篇关于糖尿病基因的国际论文,在他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25年来,累计发表国内外论文5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课题9项。

当记者问及对哪项科研课题最为满意时,姬教授却说:“没有特别满意的,只有更感兴趣、更有价值的。”姬教授对待自己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满足,他一方面继续把现有科研项目做得更加扎实和更加深入,例如从1993年开始做“糖尿病与肠道胰腺研究”,至今还在继续深入研究和挖掘;一方面也在积极争取更多科研项目,以期取得更大成就。

未来任重而道远

姬教授的母亲是汉口空军医院职工,父亲是武汉铁路工人,弟弟也是一名医生,而哥哥是残疾人。从小,姬教授就承担起“家庭老大”的担子,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在汶川大地震时,姬教授跟随部队,作为医疗扶贫救灾专家组成员,投入到灾区治病就医的工作之中。

作为陕西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姬教授对陕西和西安地区的群众健康状况充满了担忧。从糖尿病角度来说,陕西各地的医疗卫生状况相对落后,而且参差不齐。西安及周边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糖尿病患者能定期复查;但一些农村基层患者,基本不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状况不好。

另外,根据全国范围糖尿病及流行病研究及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陕西省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已达8%。姬教授呼吁:希望各级政府、各个医院、医生、各个家庭都要关注糖尿病,希望更多糖尿病患者得到有效的救助。

光阴荏苒25载,姬教授始终坚守在内分泌事业的最前线,他就像一位忠诚的医疗兵,守护着三秦大地百姓的健康!

专家简介:

姬秋和,主任医师,教授。1985年毕业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内分泌科至今,分别担任陕西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内分泌代谢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专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猜你喜欢

第四军医大学恩师治学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曾字拜见恩师
谢谢您,我的恩师
分期付款
《麻醉安全与质控》征订启事
《麻醉安全与质控》征订启事
教育家朱九思的治学观
怀念恩师欧阳天晶
脉冲式超宽带生命探测雷达时间抖动抑制
桂皮醛对小鼠柯萨奇病毒诱发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