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与制度:摇摆中的百年管理史

2009-09-02姬军荣

企业导报 2009年6期
关键词:人性制度

姬军荣

【摘要】 通过对管理百年发展史的回顾,提出管理历史就是管理者在人性和制度的两难抉择中,进行判断选择和把握平衡的过程。指出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更加尊重人性,制度将会在充分考虑员工需求。

【关键词】 人性;制度;管理史

一、管理中的最基本的矛盾:追求效率与追求自由

企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的历史源头是家庭和作坊,接下来是少数个体进行简单协作生产的手工工场。从现有的企业管理理论来看,比较基本和普遍的观点是:作为一种更为有效的创造财富的组织形式,企业的产生源于对生产费用和交易费用的节约。

正是因为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可以节约生产费用和交易费用,从而更有效地创造财富,企业才作为不仅是家庭和作坊的替代,而且也是市场的替代品出现在人类社会中。企业从产生其追求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社会效率,更加有效的创造财富。随着管理责任的变化和管理环境的变迁,管理所追求基本的目标没有发生变化,即效率和效果。效率指的是如何高效的利用资源,快速的生产;效果指的是如何生产出符合管理者和社会要求的产品。

二、管理百年中追求基本目的的两种倾向:人性化和制度化

为了实现管理目标的实现,一个世纪甚者更多时间以来,管理实践者和管理思想家们提出了种种的方法和管理思想。当然基于对人的认识的水平和角度的不同,管理学一百年以来基本上是沿着两条路线进行的——追求效率,效率优先的制度化管理;追求人文关怀,奉行人本主义的人性化管理。

管理思想的先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罗伯特·欧文等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以制针为例,提出了分工的理论,强调的是良好的分工分工和专业化,可以被认为是制度约束的祖先。他认为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只能做某些专一性的工作才能够达到高效的目的,并且认为人都是追逐金钱的。亚当·斯密的理论从根本上是追求效率至上,并未过多的关注人的物质以外的其他需要。

早期的管理思想家罗伯特·欧文认为改变工人的生活环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他反对雇佣童工,提高工人福利,关注社区建设,加强工人培训等等,可以被认为是人性化管理思想的起源。罗伯特·欧文的管理思想和所推行的管理改革以及后来所进行的空想社会主义实验,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最终失败了,但却开创了人本管理思想的先河,为行为科学理论播下了种子。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弗里德里克·泰勒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工厂中以前凭习惯与经验解决的操作方法、工作量、工资报酬、业务管理等问题,认为人只有在压力和动力之下才会努力工作。基于此种认识,泰勒创造出了工作定额、差别计件工资制度等一系列的方法,员工成为如同机器般运转的“工具人”。

亨利·法约尔和韦伯继承了泰勒的基本思想,强调集中、纪律、秩序原则等,人在组织中间更像是整个系统的部件,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规则运行。以泰勒等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其实质是把员工作为一种行为的载体,不考虑员工的多样化需要,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设定一个制度体系(环境)使员工在其中工作,侧重的是制度约束而非人性关怀。

泰勒制后有关学者的验证研究却出现了经济报酬高,但工作效率不高的现象,基本上推翻了泰勒的理论。埃尔顿?梅奥等人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反复试验研究,终于找到了根源所在:人的社会性需求。并据此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后续的学者继承和拓展了这一理论,并在相关的激励和领导行为研究等领域走的更远。

亚伯拉罕·马斯洛、麦格雷戈、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希则更深入的对人性进行了层层揭示和多面展示。20 世纪 20 年代至 60 年代,行为科学理论经历人际关系学说、个体行为学说、组织行为学说形成了完整的人本管理理论体系,对于人性有了更深刻更完整的认识。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看出管理理论的侧重点是关注人性,强调组织的人文关怀和如何满足员工的多样性的需要。

二次大战以来,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推动管理向技术、理性回归。哈罗德·孔茨于1961和1980年两次提出了管理理论丛林的概念,各个学派观点各异,研究的切入点不同。但不管是那个学派仍然基本上是在阐述如何解决管理学的效率和效果问题,但我们可以看出的一个趋势是随着人们对于人性认识的深入。

综上所述,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科学管理理论,使得管理从经验迈向科学。基于“社会人”假设的行为科学理论,使得管理转变到开始注重组织的人文关怀,继之出现的人本管理理论与现代科技孕育出现代管理的“理论丛林”,并进一步推动了制度化和人性化两者的更高级别的发展和整合。

三、总结和评述:摇摆的过程

从亚当·斯密到彼得·圣吉,管理百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者在百年的过程中在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苦苦思考、探索管理真谛的景象,管理者在不断对员工进行认知的过程中,试图在制度和人性之间选择一种平衡,从而达到企业追求在既定状态下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

制度化管理思想经过了亚当·斯密——泰勒、法约尔、马克思·韦伯——过程学派、数量管理学派等一脉传承的路线,人性化管理思想经历了罗伯特·欧文——艾伯顿·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弗洛姆等——社会系统学派、决策学派等不同阶段的继承和发展。制度化管理思想和人性化管理思想两者基本是呈现交错发展的趋势,这也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管理者在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之间进行摇摆和艰难取舍情况。

在每一阶段的历史背景下,对效率和效果的追求促使企业的管理者想出种种可能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我们也可以看出管理者其实就是在处理人性与制度或者说是效率和自由之间的关系。只有尊重人性,设计出合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制度,管理才能够取得追求的效果。从管理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的融合趋势,随着学习型组织、竞争优势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以及前述各个学派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推进,在充分考虑人性的前提下设计制度成为一种必然。

正如斯图尔特·克雷纳在《The Management century 》中所说“管理只有永恒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人性认识的深入,管理中人性化和制度化问题的探讨,必将有更加有说服力的观点和结论出现。但是不管未来的结论是什么,企业的终极目的不会改变,那就是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为社会持续创造更多的财富,让人类生活的更自由、更美好。脱离了这一主题,任何企业终将被历史所淹没。

参考文献

[1]Frederic W.Taylor,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New York:Harper & Row,1911

[2]Henri Fayol,Administration Industrielle et Generale, Paris,Dunod,1916

[3]Max Weber,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tans.by T.Parsons,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47

[4]Elton Mayo,The Human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Co.,1933

[5]A.H.Maslow,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Harper & Row,1954

[6]Douglas Mcgregor,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1960

[7]H.Koontz and C.Odonnell,Principles of Management,New York:McGrow Hill Book Co.,1955

[8][英]斯图尔特·克雷纳.邱琼等译.管理百年:20世纪管理思想与实践的批判性回顾[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

[9]黄群慧.管理学发展的历史逻辑[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12)

[10]高小玲,刘巨钦.从人性假设的视角探究管理思想回归的内在历史逻辑[J].管理科学.2003(8)

猜你喜欢

人性制度
逼近人性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论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立法选择
功能与人性
制度严格 温柔执行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