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客传播对我国公民民主权利的影响

2009-09-02罗文华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1期
关键词:民主权利博客政治

罗文华

问题的提出

博客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传播方式,凭借其个人性、开放性、交互性的传播特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世界里,博客正在以不同的身份扮演更多的重要角色,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想、行为方式,而且给社会文化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博客已经成为传播学领域,尤其是网络传播界不可忽视的重要命题。

有学者注意到博客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分析博客作为一种自媒体对传统媒体传播的影响,指出博客有利于平民话语权的实现。本文分析博客对我国公民民主权利的影响,探讨博客在培养公民意识、行使公民民主权利方面所起的作用。以期更好地发挥博客这个新的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反映舆情、采集民意的社会功能,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服务。

博客对保障与促进我国公民民主权利的积极功能

博客作为一种媒介工具。在维护和扩大我国人民民主权利方面发挥的作用正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博客充当公众参与决策的工具,充当公众参与评判决策及其后果、议论公共事务的工具,充当聚焦公众注意力围绕重大问题形成公众舆论的工具,充当对权利进行舆论监督的工具。当然,博客固然可以在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充当服务工具,发挥有助于公众的政治参与、政治表达、民主意识培养、舆论的形成、对权力的舆论监督等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博客自然而然会在这些方面产生正面效应,自然而然会带来福音。博客作为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工具服务得如何,关键在于人类社会如何驾驭这一工具@。下面就具体分析博客对保障与促进我国人民民主权利的积极功能:

教育功能。博客兼有人内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特征,能实现多重传播效果。博主通过写博客梳理自己的思路。回顾和反省自己的言行,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提高和完善自我的目的:博主在博客中与好友、在圈子里与圈友进行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思想的分享中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滋润了自己的情感。逐步提高了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博客写作的积累,博主收获的不单是博客点击量的增加。还有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清楚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增强维权意识。

博客通过提供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平台对受众起到了教育、涵化作用。博客类似于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师平等地坐在学生中间主持话题,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当一个社会给人们提供了为国家考虑问题的机会和条件,才会鼓励人们关心国家和社会。为了准备发言、辩论,想方设法去说服别人,人们会投入精力和时间去进行信息收集、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和道德修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博客能够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交流沟通功能。博客的“点对点”、“面对面”的双向多向交流颠覆了传统媒介的“点对面”的单向宣传性传播,博客的这种双向多向交互性有利于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博客作为一种自媒体,相对于同样具有双向多向交互性的聊天室、BBS论坛要更严肃、更有秩序些,意见表达也更完整、更系统,大部分发言者一般都会重视自己的情感抒发和意见表达。博客的沟通交流效果会更好。

有些政府职能部门注意到博客在政治民主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尝试利用博客迅速了解民意、与民沟通。如政府部门开博客(公安博客)、人大代表通过博客与老百姓交流,察纳雅言良策,让自己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自己的民主权利。人民网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推出强国博客,强国博客的推出,可算是党和政府在人民主权方面做的一个有益尝试,从博客上看民意,人民网站依托资源优势,走高端路线,重视意见表达,鼓励社会大众对国家大事品头论足。有助于党和政府迅速了解民意、顺应民意。同时强国博客办好了,影响大了,有利于引导社会舆论,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满足公众行使民主权利的功能。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国家的长远发展,渴望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而博客的开放性和“零门槛”使博客队伍不断壮大,博客的交互性带给人们横向交流的便利。博客的个人性使原有的网民从被动的消费者转为主动的消费者,从受众转变为公众,使每个个体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个人博客也较少受到权力与资本的影响,在议程设置和信息交流沟通活动中更加自由,视野更开阔。博客的精髓是越分享越多!通过分享,美化每一个博客,使每一个人的生活更加美好,整个社会自然会更加美好。对于写博客的人,对于阅读博客的人: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对于社会;对于工作,对于生活,“越分享越多”的博客精髓注定了它的发展势不可挡。

影响舆论、监督权力的功能。博客可以通过“超链接”等技术手段,将个人的信息“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而这些“个人”的信息一旦流人大众传播的渠道,它们就成为社会舆论的一部分,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对社会舆论产生影响。在博客王国中。新闻信息传播就不再是“把关人”这样的少数人的特权,非权力化的议程设置和信息交流活动使得人们主体意识空前独立,言论自由领域空前开阔。在这个虚拟空间,个人借助博客方式,可以将最个人化的东西与大众共享,人们也较少受到权力与资本的影响,以独立的思维和批判的意识审视世界,信息在此自由流动,观念在此自由碰撞,凭借信息及观念自由流动的力量可达到对公共权力、公共事务的参与和监督。时事类的博客传播圈在编辑和运作上就非常注意反映舆论、影响舆论。下面以新浪网上的中国时事评论圈为例来分析:

中国时事评论圈重视扩大自己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圈子从创建到2008年2月共向锐博客推荐博文109篇。创办中国时事评论圈官方博客和中国时事评论月刊,中国时事评论月刊从创刊到克服圈子被私密的困难,从未间断,共出刊17期,每期都围绕时事,精心设置问题,每期月刊设政治观察、社会视野、文化看台、国际瞭望(国际/军事)、每月话题等栏目,有些期还刊发特稿,这些都是意在通过议程设置来达到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作用。圈子也重视博客之间的交流和意见领袖的培养,通过“时评博客精选”活动,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博客,让这批博客成为意见领袖,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博客作为一种下与上的对话渠道,所反映的民意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极大地增强了政治信息的传导和反馈系统,日益影响政治决策和高层思考。在汶川救灾中出现“卫生厅官员打志愿者”事件就是由网络舆论监督处理的结果。

博客在保障、促进公民民主权利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博客兼具个人性与公共性的双重属性,为公众提供了进行有效政治传播和积极政治参与的全新方法和便捷渠道。但博客空间这种兼有私密性与公共性相结合的意见平台,由于意见表达者有些处在匿名状态,容易产生情绪化、非理性甚至偏

颇的意见,各执一词、互不妥协,与公众舆论对于理性讨论基础上作出选择的要求相去甚远:博客上的话题大量涉及私人领域,如个人体验、明星八卦、名人隐私等,削弱了网络媒介的反思与批判力度;博客意见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尚无法均衡地反映社会各个阶层的诉求。代表性差。下面具体分析博客在保障、促进公民民主权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1博客的政治诉求代表性差。尽管博客满足了一部分人一定程度上参政议政的需要,但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尚无法均衡地反映社会各个阶层的诉求。

尽管博客快速发展,但由于“知沟”差异——当前我国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落差较大——网络远没有像大众传媒一样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区域。

博客虽然被称为“草根媒体”,但许多尚在为温饱发愁的百姓,甚至连电脑键盘都没有摸过。博客虽然被称为“零进入门槛”的出版方式,但要想使自己的博客在众多博客中脱颖而出,夺取更多的注意力,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驾驭文字的能力,这道“文字鸿沟”实际上已将一部分低文化水平的弱势群体挡在了公众的视野之外。在博客上行使表达权和参与权的人数还是有限的,能利用博客有效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还是民众中的少数文化精英,因而博客所表达的政治诉求也是精英阶层的政治诉求,并不能完全代表全民的政治诉求。

2公信力不足削弱了博客的舆论监督功能。博客传者、受众合二为一,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几乎不存在。人人都可以成为博客,但就博客个体而言,无论在时间和精力上,还是在法律上(记者有采访权,博客没有)要想和传统媒体记者一样保证其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很难。选择自己的议题时不会像专业记者那样严肃和谨慎,博客素质高。则会力求报道真实客观。博客素质差,就会肆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而无所顾忌,甚至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发表偏激的言论,存在低俗化、色情化倾向。由于除去了把关人环节的博客没有传统媒体的监督审查和监管体系,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给任何一种观点以相等的传播空间和时间,这就可能使模糊的事实甚至谣言得以迅速扩散。这些问题都对博客作为政治传播工具的公信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博客社区的话题大量涉及私人领域,如个人体验、明星八卦、名人隐私等。削弱了博客的反思与批判力度,影响了博客的社会公信力。自从中国博客诞生以来,谩骂、裸露、情色、隐私、窥视与被窥视等现象就没有停止过,虚假信息发布的情况也相当普遍,垃圾信息广泛传播,对社会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博客社会的公信力。

博客是一个言论高度自由的空间,而自由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博客在给大众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公共平台时,也让某些人利用博客泄露他人的隐私、诽谤甚至诈骗。目前针对博客还没有明确的行业限制条款,博客上诸如侵犯知识权、泄露个人隐私、诽谤甚至诈骗的情况越来越多,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纷争。

缺乏公信力的博客难以引导舆论及对政府决策和社会民主化产生积极影响。博客传播要真正影响政府决策。还是要借助于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这两个中介环节,也就是说在博客上探讨的话题若能够引起大众传媒的注意和公开报道,由大众传媒提供“意见气候”,获得社会成员的公开支持,才能对民主政治和政府政治产生积极影响。

对策

1坚持推广利用博客政治传播平台。博客双向性、互动性、能动性、多向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便于政府与民众互动,为公民和谐议政、参政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制定经常化、制度化措施,使其成为各级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高效沟通渠道。“两会”闭幕后。许多网友呼吁“两会”博客长期坚持下去,成为民众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场所。

2提高政府和公民的网络素质。提高政府的网络素质。应用网络式的思维管理网络。政策制定者只有善于通过网络系统占有和利用足够、及时、准确和适用的有效信息,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并通过网络随时了解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以及实际达到的政策效果,以便随时加以修正或完善。在政策分析中,应注意以下信息:(1)与政策现实相关的信息;(2)与政策未来相关的信息;(3)与政策实施相关的信息;(4)与政策结果相关的信息,主要是政策实施前的假设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较的信息;(5)与政策体系相关的信息。主要是政策的制定者与参与者在政策环境方面的信息。

提高公民的网络素质,大力加强公民的网络知识教育,使公民在信息社会中,能利用博客积极参与和监督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3加强监管、规范博客使用。健全和完善互联网管理长效机制。中央提出了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目标,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现在的关键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猜你喜欢

民主权利博客政治
权利—能力型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法逻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教师管理应当关注“人本主义”诉求
基层党支部怎样过好组织生活
保障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为博客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