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2009-09-02李思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错误新课改意识

李思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把“反思”这一教学理念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强调反思“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反思教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和方式都会产生转变,以此加速自己的角色转换过程;反思教学,教师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如果只有教师的反思,而没有学生的反思,新课程教学之旅还是迷惘甚至是痛苦的,教师反思的服务对象主要还是学生,由于学生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无法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直至知道出错后才有反思的意识,造成思维过程与反思的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是教学取得高效率的根本保证,所以,在反思能力的培养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调控,教师要告诉学生反思的重要意义,教给他们基本的方法,提供必要的训练,通过反馈,不断加以矫正,从而加强学生的反思意识,最终转化为反思能力。

2渐进性原则

和认知活动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时,不要急躁,要遵循规律,分阶段逐步实施,在训练中既要有序,又要有层次,让学生在反思活动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二、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

1通过学生作业的错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解决学生的作业或考试试卷中的错题时,教师切勿把正确的答题方法、过程和答案直接给学生,否则学生就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解法进行反思,这样就失去了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一次好机会,教师可先把学生的错误答案归纳起来,然后展现给学生,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反思错误之处,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2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提醒学生回顾旧知识,在记忆中搜索、反思以前所学的类似的内容、类似的情境、类似的方法,从而猜想本节课内容的探究方法,较为典型的例子是在学习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后,学生掌握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和用法,在后续的《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学习中,只要引导学生反思前面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回顾中迁移,在反思中猜想,轻而易举地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反思的优势所在,乐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3通过得到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倡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在做完一道数学题时,可以将题中的一些特殊条件一般化,从而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使问题得到推广,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例如:

原题:动点P到直线x+4=0的距离减去它到点M(2,0)的距离之差等于2,则点P的轨迹是什么?

变式:动点P到直线x+y-4=0的距离等于它到点M(2,2)的距离,则点P的轨迹是什么?

根据这组变式题,学生必定会好奇地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虽然这两题差不多,但原题的答案是抛物线,而变式题的答案是直线,其主要原因是点M(2,2)在直线x+y=4=0上。

4通过做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不少学生写作业、试卷时以快速完成为目标,缺乏检查和验算,面对错误看不出来,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差,反思意识薄弱,反思能力低,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提醒学生答题时注意思考:“我这样做对不对?”“这种方法好不好?”等问题;订正时,多想想“我错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做错?”“我以后如何做?”在学生答完题之后,对较为典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整理解题思路,复述思考过程,通过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质量,使学生尝到反思的“甜头”。

总之,新课改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我们认识到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为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尝试,以期达到落实新课改教育的目的。

责任编辑廖银燕

猜你喜欢

错误新课改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