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是生活 世界是舞台

2009-09-01

人民音乐 2009年7期
关键词:奏鸣曲小调作曲家

吕 屹

记忆中的王羽佳仍是那个笑容恬淡,演奏风格从容淡定的天才儿童。时光荏苒,如今,22岁

的王羽佳早已破茧成蝶、声名鹊起。近年来,她先后与众多世界重量级指挥大师和乐团合作,签约著名的DG唱片公司,成为世界古典乐坛上一颗夺目的新星。从记忆中的天才少年,到生活中活泼随性的时尚女孩,再到音乐会上大气磅礴的钢琴家,这之间的形象转换确实让人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王羽佳1987年出生于北京,自6岁起学习钢琴,之后一直师从于凌远教授,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期间,也得到了周广仁教授的帮助与指导。2001年,获得德国第二届“塞勒国际钢琴比赛”少年组第一名。随后,以交换生的身份前往加拿大蒙特皇家音乐学院,跟随陈宏宽和Tema Blackstone教授学习钢琴。2002年,获得美国阿斯本音乐节协奏曲组大奖。之后,王羽佳进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跟随该院院长格拉夫曼学习,与郎朗师出同门。2006年,王羽佳获得了著名的“吉尔莫青年艺术家奖”,2008年从柯蒂斯音乐学院毕业。目前,王羽佳演出足迹已经遍及北美和世界各地的许多主要城市,至今已与美国四大交响乐团以及苏黎世、圣彼得堡、东京交响乐团等合作过,与之合作过的指挥大师包括迪图瓦、阿巴多、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等等。仅2009年,王羽佳在全球的签约演出已经达到一百多场,且合作者多为阿巴多、阿什肯纳齐、托马斯等大师级的人物。今年9月她将在国家大剧院与阿巴多和瑞士卢瑟恩节日乐团合作演出,10月还会与阿什肯纳齐率领的悉尼交响乐团亮相北京国际音乐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月,全球最大的DG唱片公司在德国汉堡宣布与王羽佳签订专属艺人合约,使其成为继王建与朗朗之后DG签约的第三位华人演奏家,也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在王羽佳名为《奏鸣曲与练习曲》的首张唱片中,选择了极具音乐深度的肖邦《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与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还包括斯克里亚宾的《第二钢琴奏鸣曲》以及里盖蒂的两首练习曲。斯克里亚宾是王羽佳偏爱的作曲家之一,她在其早期作品《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演绎中表现出了作曲家和肖邦之间的精神联系——精致、优雅的抒情气质,也包含了李斯特式的宽广、宏大和富于激情的冲动,作品要求演奏者跨越12度音程,王羽佳的演奏技巧当说是游刃有余。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有着作曲家对天堂、地狱与现实生活的深层注解,在王羽佳的演奏中传达出她对于这样一部艰深的作品在思想深度上的探究。为了在这些大型浪漫主义作品之间加入对比,王羽佳选择了现代作曲家里盖蒂在1985年至1994年之间创作的练习曲。这些作品构思奇妙、技巧眩目,有着变幻、绚丽的效果,王羽佳选择了其中的第四号、第十号两首,像是穿插在大型作品中间的小火花,使整张唱片于庄重中不失灵动。应当说,这是一组很有份量的曲目,DG的评论称王羽佳为“有想法的艺术家”。

6月4日,王羽佳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了她国内首场独奏音乐会,她用超乎想象的钢琴演奏技巧震撼了现场的所有观众。羽佳的演奏风格大气率真,富有朝气和无穷的想象力,追求手指敏锐的控制能力,声部层次五彩纷呈,从演奏中能够感受到她在“努力找到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声音”。

本场音乐会曲目包括:斯卡拉蒂四首奏鸣曲;勃拉姆斯《a小调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钢琴改编曲《彼得鲁什卡》以及加演的三首作品。

四首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分别是:“G大调”(作品427号);“b小调”(作品87号);“E大调”(作品380号);“G大调”(作品455号)。其中第一首,王羽佳的演绎于清新率真之中不乏优美细腻的表达;第二首则绚丽多彩,五光十色,声部层次非常丰富,手指具有很强的控制力,使人仿佛置身于18世纪意大利多彩明丽的生活氛围之中。第三首富于歌唱性,细腻多情。第四首则华丽丰富,灿烂多姿。从这四首作品中可看到王羽佳独特的视角、充盈的自信心和清新自然、毫无斧凿的表达方式。而另一方面,尽管斯卡拉蒂是一位超越其时代的富有无穷想象力的意大利作曲家,但笔者仍认为王羽佳的诠释似乎多了一些浪漫主义的色彩与痕迹,而缺乏了一点巴洛克时期古朴的“味道”。

勃拉姆斯的《a小调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35号,创作于1862年,作品结构严谨、气势恢弘、感情真挚,有着艰深的钢琴技巧。王羽佳的诠释准确到位,收放自如,富于音乐表现力。

下半场肖邦的《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曲》是整场音乐会的重头戏。这首奏鸣曲作于1837—1839年,包括4个乐章:第一乐章从呻吟般的极慢板开始,紧接着快速奏出不安的第一主题。第二乐章为谐谑曲,以阴郁的情绪开头,速度转慢后,音乐变得纯净甜美。第三乐章的葬礼进行曲最为著名,是肖邦1837年为哀悼失去祖国而作,一开始表现了送葬的队伍和丧钟的低鸣,中段一段宁静的音乐仿佛来自上帝的安慰,之后送葬的队伍渐行渐远。最后一个乐章为急板,具有前瞻性的效果,音响纷繁密集,仿佛给出一个出人意料的预言。王羽佳在演奏中体现了很强的音乐洞察力和饱满的热情,其演奏兼有男性的力量和爆发力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与灵性。王羽佳用高超的技巧营造出斑驳的色彩和诗意的气氛。不足之处在于,音乐略显匆忙,在结构力和表现手法的丰富性方面还有完善的空间。驾驭这种结构宏大、内涵深刻的作品需要钢琴家丰富的生活感受和更为成熟、细腻的内心体验,正如王羽佳所说,“自己仍需要生活阅历的补充”,假以时日,这位已经锋芒初露的青年钢琴家必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斯特拉斯基的钢琴改编曲《彼得鲁什卡》是近年来钢琴独奏音乐会中经常上演的曲目,王羽佳的演奏速度超乎寻常的快,给人突出的印象是举重若轻,各种艰深的技巧、复杂的复节奏、狂野的表现效果对于王羽佳来讲似乎都是“小菜一碟”,她的演奏收放自如、大气磅礴,具有超强的节奏感和控制力,而且将这首现代作品弹得非常有趣味。《旧金山时报》曾经对王羽佳有这样的评价:……在现场听她的演出,你会不自觉地重新思考这个问题:钢琴到底能弹得多好?”

加演曲目之一是王羽佳自己改编的格鲁克的《旋律》,作品清新自然、色彩旖旎,像我们展示了羽佳另一方面的音乐才华。之后的两首炫技性加演作品则更是引起了全场的轰动,王羽佳演奏的沃洛多斯改编的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和齐夫拉版的《野蜂飞舞》早已在网络上盛传,现场聆听更是感到其技冠群芳,王羽佳以无以伦比的键盘技巧给在场的观众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

在音乐会之前,笔者与王羽佳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谈,对作品的选择和自己的演绎,王羽佳谈到:“我前几年非常喜欢炫技性曲目,对于大众来讲,欣赏音乐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学习,一种是娱乐,我认为两种都需要有。”从李斯特、齐夫拉到霍洛维茨、沃洛多斯,很多钢琴大师都以前辈音乐家的旋律为素材,创作了大量的高难度技巧的炫技性曲目,而羽佳在音乐会上常常把这些曲目当作返场曲,以飨听众。同时她也认为:“音乐会演奏这些改编曲,当然是叫好又叫座的,每一个演奏家本人也会觉得非常过瘾,但是一段时间总是演奏这些,也会让人渐渐觉得索然无味。可能这两年的音乐会给人造成的印象,觉得我是一个炫技型的演奏家,演奏的时候卷起旋风般的速度,五光十色的音符倾泄而下……但其实我对每一首曲子的处理都是尽可能地深入的。”

作为高层次的艺术家,技术不是决定性因素,艺术、尤其是艺术个性将决定她的发展方向。王羽佳第一张专辑里面的曲目都很有“棱角”,外表纤弱的王羽佳似乎也要以此明示她彰显自我,突出个性的艺术理念。但是,对作品哲理性的理解需要人生的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感悟。 对于今后,王羽佳说:“年轻时学习比较快,所以我希望我的手指先学会了,理解与诠释的能力再慢慢跟上。我希望我的演奏更有棱角,就像毕加索的画,就像现代舞。另一方面,让音乐更加打动人心,这些都是我在艺术上的追求。在这个时代,拥有如此多的演奏家,大家都在演奏差不多相同的曲目,你必需不断地钻研、琢磨,才能寻找出更多新鲜的音乐表现,以及深刻的感触。演奏中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被认同是幸运的,不被认同的如果能够说服自己,我也会这样弹,相信别人也会明白。”

目前,王羽佳的音乐会,包括首张唱片所选择的曲目多为浪漫主义时期及近现代作品,对于浪漫时期以前的作品公开演奏的相对较少,“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等作曲家的作品,我还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中,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琢磨,他们的作品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尤其需要时间去酝酿。”

14岁就只身去国外,形成了王羽佳独特的视角和中西交融的世界观。王羽佳兴趣广泛,爱读哲学书,除了古典音乐,对其它风格的音乐也涉及颇多,如爵士、摇滚、R&B、Rap等等。现代音乐的音色、音质、声音的动态都强烈地吸引了她,作为一个现代演奏家,王羽佳不仅出于兴趣,还将为当代作曲家宣传作品看作是自己的职责和荣誉。为此,她特别邀请了32岁的电子音乐作曲家Mason Bates为自己创作作品。2008年7月,DG总裁迈克•朗在瑞士维尔比耶听到王羽佳的演奏后说:“我意识到她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而且将会是新一代的古典音乐家的完美代言人”。

笔者在此期待这位备受宠爱的新生代钢琴家能够进一步走向成熟,取得更高的艺术成就,继续演绎属于她的钢琴传奇。

吕屹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张萌)

猜你喜欢

奏鸣曲小调作曲家
小小作曲家
手机上的奏鸣曲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四 季 相 思
春天的奏鸣曲
思 夫
五河小调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