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与爱情交织的灿烂星光

2009-09-01高拂晓

人民音乐 2009年7期
关键词:托斯卡普契尼咏叹调

2009年4月15日—18日,国家大剧院上演了普契尼的名剧《托斯卡》,为国家大剧院首届“歌剧节”揭开了序幕。我有幸“观看”了18日晚的由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张立萍教授饰演女主角(托斯卡),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饰演男主角(卡瓦拉多西),李心草指挥、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及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的新版本。在进入剧院的时候,人们对另一对男女主角的演出已经好评如潮,即在15日和17日由奥地利女高音纳塔利亚•乌沙科娃饰演女主角,被誉为“新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马尔切罗•乔尔达尼饰演男主角的版本。然而,我更期待的是“中国版本”,其一是我完全相信中国歌唱家的国际水准,其二是我欣赏国家大剧院为推动西方歌剧艺术在中国的传播而精心策划的大手笔。

普契尼作为19世纪西方歌剧艺术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把意大利歌剧推向了晚期浪漫主义的一个新阶段。他在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基础上,以优美流畅的旋律、丰富多变的节奏、大胆新颖的和声处理、细腻感人的心理刻画、宣叙调与咏叹调融合的语言意境、声乐与器乐交响性发展的创作思维,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类似而又超越真实主义歌剧的风格。《托斯卡》就是这样的经典之作,自1900年首演于罗马之后,一百多年来在世界各大歌剧舞台传唱不衰,许多伟大的歌唱家都饰演过其中的角色。该剧由伊利卡、契亚克萨根据萨尔杜的故事脚本编写而成,是描写画家马里奥•卡瓦拉多西和女歌唱家托斯卡在暴政之下的爱情悲剧。该剧以对现实的真切描述、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爱恨情仇的生动演绎,展现了连绵不断的优美旋律之中的强烈悲剧性戏剧冲突。欣赏了中国上演的“新版本”之后,我又一次在“艺术与爱情”的力量中得到了精神的洗礼,对其“新版本”的理解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集结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美总设计师陈岩、灯光总设计师沙晓岚及颁奖礼服设计师郭培等“精英”,为普契尼的百年名作穿上了“现代”的视觉外衣。舞台布景简洁而具有象征意义,三幕布景均以十字架的阶梯设计为核心,只呈现这个神谕的象征,其它一切皆留给音乐和人物的表情。这种简化而意蕴深远的舞台处理能够把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觉方面,而留给视觉更多想象的空间。服饰设计上则具有现代感。第一幕托斯卡的出场,一身白色的褶裙,搭配大束洁白的百合,显出女主角的纯洁和高贵,衬托出她的平凡、单纯和直率,与剧情发展中的凶杀、强暴和血腥形成强烈对比。第二幕的服饰极为现代,披风设计成时装舞台上的“太空骨架”,虽然与普契尼的时代相去甚远,但是也算配合了警察总监斯卡皮亚等人的十字黑色服装,满足了现代观众的眼光需求。而第三幕中自杀的匕首与一身惊艳的红裙,以及映红了整个舞台的“十字架”交相辉映,产生了强烈的视觉震撼。张立萍说:“艺术最终是要表达‘人是怎样去爱、怎样去恨、怎么去活的,用现代人的穿着和思考去表达古代人的情感,这是一种创新和进步!‘古剧新唱的方式将舞台简化,让我们能够更加集中精神去听,并且在视觉上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普契尼的理解,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而言,都是积极的。”

第二,对刺杀和自杀剧情的细节处理更哲学化。旧版的刺杀是托斯卡在警长办公室里用水果刀刺死警察总监斯卡皮亚,而新版则由“幽灵”赐予了托斯卡一把匕首,帮助托斯卡刺杀了斯卡皮亚,配合着托斯卡连续三次,一次比一次更强烈更迫切的呐喊“死吧!死吧!死吧!”,斯卡皮亚终于倒在了十字架形的阶梯上。笔者更喜欢这个新版剧情,似乎让这个可恶又贪图便宜的警察总监斯卡皮亚去死是上帝的安排,而对托斯卡来说是上帝给予了她最大的保护,同时也让这个单纯的女人更加幻想并相信,她和马里奥会逃脱魔爪,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这个新剧本的改编为剧情的升华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二个情节的哲理性表现在最后自杀的时刻,旧版本是托斯卡跳下了城堡,而新版本则是“幽灵”再一次出现,赐予了托斯卡一把匕首,结束了托斯卡的生命。这一次依然是上帝的旨意。这种方式把西方文化中人性的善良与罪恶置于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体现了惩罚罪恶同时又减轻罪感,从而走向赎罪的悲剧性超越。在死亡的结局中,一切戏剧性的冲突都归于女主角得到的深深的同情和怜悯,从而安息。

第三,中国艺术家展现了阐释西方艺术经典的国际水准。在歌剧艺术里,张立萍不仅是学院里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而且是世界舞台上活跃的中国明星。她自己说:“很多歌剧院都曾邀请过我出演托斯卡,但是我都拒绝了,因为那时我感到自己在各方面还没有足够的成熟。这个角色要在开口演唱第一个音的时候,就将全剧的悲剧氛围奠定,声音一定要有足够的力度和密度,把握起来相当有难度。当大剧院歌剧节的开幕演出《托斯卡》向我发出邀请时,我一方面感到很荣幸,另一方面也感到,自己的水平也已经足以胜任这个角色了,能够在这个恰当的时候,有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也倍加珍惜,乐意去接受挑战!” 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对艺术的理解是值得赞赏的。普契尼的音乐贯穿于剧情,具有内在张力,在速度、力度、节奏韵律等方面具有很细致的变化,在《托斯卡》中虽然也有他经常使用的悲剧式伤感情调,但更以张弛有力的音乐风格去震撼听众的心弦。张立萍的声音特点是能够充分保证全局性的稳定,擅长细微的力度变化和控制,同时兼有戏剧性的爆发力和感染力,很适合阐释《托斯卡》。在演绎《托斯卡》的过程中她的这些声音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第一幕她刚出场就以干净、单纯和直接的声音,把自己的怀疑与嫉妒表现得很到位,并总是能从乐队中脱颖而出,充满了整个剧院,表达着托斯卡对马里奥的爱——充满了紧张、怀疑、嫉妒、顽强、勇敢,不惜牺牲一切。第二幕中的《为艺术,为爱情》是《托斯卡》中最为著名的女高音唱段,是整部剧的亮点。长线条的抒情性音调,具有如泣如诉、如诗如画般的意境,然而却是悲剧性的。这首经典的咏叹调是全场的核心,我认为是决定这部歌剧命运的部分,形成了一种音乐内部结构的高潮,是晚期浪漫主义情感深化的表现,这种高潮没有表面的激烈,而是具有内心情感体验的深度,戏剧性的张力融化在哭诉般软弱而柔和的表达中,揭示着托斯卡这位善良的女子遭受痛苦折磨而无可奈何、难以逃脱的命运。也许正是因为这段咏叹调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上的核心地位,我认为在某种意义讲,这段咏叹调的演唱成功就是这部歌剧的成功。张立萍的演绎非常出色,情感真挚,气息控制恰到好处,音色柔和而细腻,沁人心脾而又使人感伤动情,这是靠声音的张力和持续性控制所形成的一种“渗透”,这正是普契尼的戏剧性所需要的。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声音之外,女主角的表演也相当精彩,张立萍对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研究很下功夫,已经有了非常透彻的把握,在对付贪婪的斯卡皮亚和保护爱人卡瓦拉多西的情节中,她都在没有道具的舞台上用“写意”的动作与惟妙惟肖的表情把托斯卡的伪装、惊恐、怀疑、忐忑不安和小心翼翼表演得非常真实、准确。

在同样重要的男高音角色中,歌唱家戴玉强在第三幕的《星光灿烂》咏叹调中演唱特别精彩,形成了全剧的又一个亮点。戴玉强的声音家喻户晓,特别是他那与生俱来的激情风格和完全投入的情感状态为人赞赏。在当晚这首经典的男高音咏叹调《星光灿烂》中,戴玉强很好地表达了角色的情感状态,虽有激情,却控制到位;星光虽然“灿烂”,声音却很“柔情”,更多的是甜蜜、幸福,是美好、温馨;虽然生命即将终结,但是爱情的力量要永恒。戴玉强唱出了该曲的韵味,博得了全场非常激烈的掌声。《托斯卡》的第三幕在音乐写作上是极为出色的部分,音乐主题中有一种强大的张力,是为爱情而斗争的力量,老百姓有争取自己最为普通的情感和生命的权利,那些处心积虑和阴谋诡计都似乎被融化在永恒的力量中。普契尼用音乐的力量沟通听众的心灵,让人身体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体验到了那种永恒的力量。

此外,男中音刘跃饰演的斯卡皮亚演唱也是可圈可点,李心草指挥的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在音乐上张弛有度,处理精致而又配合默契,与剧中人物内在的微妙心理变化融为一体,声乐与交响融为一体。《托斯卡》作为2009国家大剧院首届“歌剧节”的开幕演出是成功的。

当然,在“新版”的含义中,我个人的批评意见是,第三幕中卡瓦拉多西的《星光灿烂》不该重唱(现场唱了两遍),即使演唱得特别精彩,也不应该牺牲歌剧剧情的完整,而满足现代听众的口味,而是应该留下些回味更好。音乐的魅力就在于“余音绕梁”,何必一定要当场“尽兴”。其次,卡瓦拉多西开场的咏叹调《奇妙的和谐》不如《星光灿烂》,且咬字上略带有点中国味,而这绝不应该是新版的含义。

高拂晓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博士

(责任编辑 张萌)

猜你喜欢

托斯卡普契尼咏叹调
歌剧《托斯卡》中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特征分析
论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以《艺术家的生涯》中唱段《漫步街上》为例
悲剧人物托斯卡戏剧形象分析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人生咏叹调
关于咏叹调《冰凉的小手》的诠释与演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