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兴趣 勤于练笔

2009-09-01李丹茜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作文能力教师

李丹茜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从作文中体现。随着考试制度改革,作文几乎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其成绩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一、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写作兴趣

所谓个性,它既包括需要、动机、理想等个性倾向,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状态。强调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就是要求教师允许并努力引导学生写“我”,表现“我”,使学生的作文能够真正体现他们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即着力描述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抒发他们的真实的思想感情。我要求学生作文时,从不硬性规定题目,而是由学生写出自己最想写的作文题目,并简要说说最想写这些题目的理由。放开了学生的手脚,他们就会从身边的父母、老师、朋友等,一直谈到他们所喜欢的花鸟、风雨等。这样,学生体现出了习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再稍加引导,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去酝酿,使他们能够在写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想,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会临摹写作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小学基础不够扎实,所识词汇有限,加之词、句、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不强,在作文中往往错别字连篇,语无伦次。针对这些实际,我把字、词、句的教学作为重要环节来抓,让学生每天记诵若干词句,再逐步把新的词汇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长期如此,学生的词汇量就会逐渐丰富,就可能做到用词准确,说话流畅,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大部分学生还是会“举笔维艰”。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消除写作时的心理障碍。教师可以让他们先读类似题材的范文,逐步揣摩故事情节、写作方法、主题思想、材料的组织等有关知识,然后诱导他们搜索生活经历中相似的境况及相同的感受。待这些在心中都有“谱”之后,再动手“依葫芦画瓢”试着仿写。经过长期进行各种类型的仿写,学生会认为作文不过是这么一回事,逐渐消除了畏惧心理。在初中教材中,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篇目很多,如《我的老师》《羚羊木雕》《背影》等就是很好的范文。其题材、情感体验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只要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就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加强阅读,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农村的初中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曾经带过一届学生,从初一起,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他们进入文学宝库,利用学校有限的图书资源,阅读四大名著和外国一些名著,组织学生筹建班上图书角,争取每天阅读一篇作文,试着让他们圈点批注。扩大了阅读量,学生对完成写作就有了信心,从而积极完成每次的作文训练。但仅仅靠读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对生活做一些细心的观察,如引导学生透过新闻媒体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和思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引导学生及时记录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件;写一段感言,提出一些看法,在班上做交流,使大家都能共享这些“资源”,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四、勤于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作文能力的培养,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叶圣陶先生语)可见经常多写是使写作成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写作是一种技能,多进行训练才会熟能生巧,技能才会得以提高。农村学生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怕写作文,即使有点写作基础的写出来也不尽如人意。这关键就在于学生平时训练的力度不够。有的老师按课程标准来布置作文,每学期学生只写6篇(每单元一篇)作文,这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不断地练,反复地练。其实,练笔可以通过不同方式:1.写日记。2.利用所学课文或课外阅读文章进行扩写、改写、仿写、续写等练习,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3.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4.利用创设情境让学生即兴演讲,就事论事等方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需要老师平时要多鼓励、指导、培养学生多读、多练、多写。长此以往,必能使学生的习作水平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责编 覃亮生)

猜你喜欢

作文能力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