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非理性因素,切实提高中学生素质

2009-09-01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意志幻想想象力

陈 娟

让我们先来了解非理性因素是什么?哲学界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理解。非理性因素是指以非逻辑思维式出现的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幻想、想象、顿悟、灵感、直觉、潜意识、信念等形式。

非理性因素在认知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它对人的认知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知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激活、驱动作用,和调节、控制的作用。

1.中学生成长中非理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1.1.激情、热情,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激情、热情能给人的认知活动注入巨大的活力,可以打破思维的平静,使人爆发出智慧的火花。

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办好学校的生命线,而课堂教学则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激发主体学习的激情、热情,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这样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既学到知识又发展智力。我们提倡对教学工作要充满激情和热情,这是做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曾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列宁也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1.2.意志的强弱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否

在社会实践中,意志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绝不能低估其作用,特别是进行艰苦复杂、困难重重的工作,意志力的强弱关系到事情的成败。历史上许许多多著名的艺术家、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在回顾他们自己和别人走过的路程时,都深感成功的重要条件是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我国古代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情者不唯有超出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也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谈到科学研究时说“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然而,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成长的少年儿童,有许多新的心理特点和新的教育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懂艰苦奋斗,贪图享乐,意志脆弱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均是素质教育要突破的问题。素质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创造力强、有个性的高素质人才。要成为这种合格的21世纪人才,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战胜困难、挫折、磨难,克服自身懦弱和卑怯,满怀信心地顽强拼搏,冷静思考,善于从失败、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困难,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2.学生的非理性因素的培养

2.1.非理性因素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则是包括了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如果把人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整体,那么政治、思想、道德、知识、能力、意志、心理、身体等方面的素质就是构成这个整体的部分。人的各方面素质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整体效应性,一个人的高素质的有机统一。整体统帅部分,部分也制约整体。人的素质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缺陷,都会导致素质结构的不合理,并影响素质整体效能的发挥。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特征的教育,它要求学生各个方面素质都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提高综合素质。这正是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具体表现。因此,我国才下工夫狠抓素质教育。

然而,目前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中,一部分人不重视智育之外的非理性教育,比如不重视意志、性格的培养,以致出现“智力越发达,意志越薄弱”的状况。为此,笔者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在重视德育、智育的同时,必须加强非理性方面的教育,重视意志、情感、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2.2.中学生非理性因素培养的具体途径

2.2.1.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培养中学生的社会情感

高级社会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主要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青少年一代应该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的道德情感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与荣誉感,对公共事务负责的义务感和责任感,革命的同志之情和友谊,革命人道主义以及是非感、善恶感、正义感等。

要培养中学生高级的社会情感,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一,规范升降国旗仪式,坚持国旗下讲话制度;第二,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理论水平;第三,以社会为依托,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第四,课堂渗透和主题班会相结合;第五,组织观看爱国影片;第六,重大节日举行文艺汇演……通过以上多种途径与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和丰富学生的革命情操。

2.2.2.加强教育与自我锻炼,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变革现实的过程中,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动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加强中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一,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观念意识;第二,严格管理教育,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第三,加强行为训练,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第四,针对个别差异与意志的弱点,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第五,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

2.2.3.善于启发引导,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智力重要。”历史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马克思、恩格斯也认为,想象力是“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可见想象力是人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素质。

要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想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正确使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广泛深入地观察人析事物,就能不断丰富学生表象以发展其想象力;第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大门。想象和思维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发展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第三,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文艺、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为发展想象力创造良好条件;第四,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幻想是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要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幻想、善于幻想,帮助他们把幻想变成理想,把幻想同创造结合起来。

中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这些重要的素质资源如同一座宝藏等待我们去开发。

2.2.4.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

学习心态,即通常所说的学习心境、学习心情,它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具有的一种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扩散弥漫式情绪状态,能使学生感觉到周围的一切染上一种情绪色彩。尽管它比较微弱,但影响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的方法有:第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第二,树立自信心,让学生认识自己;第三,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第五,以良好的教学心态影响学习心态;第六,熏陶学生,让学生用情……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一所学校里,从班随意抽出10名学生,私下称先赞了一番他们各自优点,宣称他们是最有前途的学生,然后把他们交给负责任的教师,结果这些学生刻苦求学、锐意进取,4个月后,奇迹出现了,期末考试,他们的成绩全部达到优等。”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德、智育的发展,而且要促进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基本素质发展到高素质”这个质的飞跃,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

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都来重视中学生非理性因素的培养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2卷:169,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列宁全集.第1版,第25卷,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3卷:26,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列宁全集.第2版,第43卷:12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时代精神之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教育理论(公共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意志幻想想象力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想象力
观点集萃
锁不住的幻想
幻想画
幻想画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幻想画
知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