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教学多学科渗透与延伸教育的关系

2009-08-31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化学学科实验

孙 杰

【摘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试验修订本) 对比于旧教材,更强调实验性和探究性,它加强了与社会、自然、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新课标也肯定了其教学目标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而学科综合则是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之一,它作用于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上,以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关 键 词】化学教学;学科渗透;延伸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57-0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指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

中学化学教师除了传授化学知识、基本技能外,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的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与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化学课堂中要适当的切入德育,教师通过对我国杰出化学家和国家化工行业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叙述,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如讲到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经过艰辛的努力,他成功地改进了索维尔制碱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工业的垄断,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在原子结构这一章提到化学家张青莲院士时,要强调其在国际标准原子量测定所做的贡献,使中国在此研究领域到达世界先进水平。化学的明天靠年青的一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更好更快地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在化学基本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辩证唯物的思想。化学基本原理规律性很强,但在普遍规律中存在着特殊。如进行钠化合物的实验时,强调水能用来灭火,但当水遇到撒有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时,水不仅不能灭火反而能够“生火”。用这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学生学会辨证地思考问题,从而为学生树立了量变到质变的唯物主义辩证观点。

素质反应出人的思想,人的素质通常又反映了其在社会活动中体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可取方式多种多样,如利用现代教学设施、直观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设计化学创新型实验,猜想证明试验结果,并给学生适当暗示,从而去创造一个和谐、博爱和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上课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个体对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学生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素质。

利用化学试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通过化学演示实验中的规范性操作,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学生耳闻目染,自然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阶段,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生理成长以及智力、能力的开发与提高的最佳时期。学生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技能外,还要让学生会利用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初中化学演示实验为64个,高中为99个,教师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规范操作步骤。在操作过程中,对于每一个细节,都要尽可能的把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并使之掌握实验技能技巧,能准确地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正确结论。化学实验可以创造出新产品,如铜燃烧生成氧化铜;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与氢气生成水等等,这些都是以前的化学家在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而新物质的合成、分解,新物质的产生,都有待于年轻一代去摸索实践,所以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深入,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化学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往往都容含了一定的化学因素,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适当进行环境教育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仅是教学课标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更直观,更现实、更生动、其效果更显著。教师的重点不应局限在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应注重学生亲身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意识。

20世纪20年代以前,科学教育只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分科课程独立发展,各科自己独立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而在50年代以后自然科学在深入分化的同时出现了综合的趋势,产生了大量的综合学科。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有诸多优势:克服学科间封闭互不联系或很少联系的现象;促使教师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改变单一的知识结构,使教师在教学上伸缩自如,游刃有余。下表是一些中学学科之间联系话题的举例示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总结出学科知识点的交叉点、交集区。因为知识本身就是泛性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和互融性,不是按学科界限完全独立存在的。

教师在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保持学习科学文化的热情,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有效地促进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那些联结多个学科内容的知识点,挖掘出隐含的综合交叉点阵,以形成完整密集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联想能力。

知识是无穷的。利用化学知识的延伸性,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化学教学与实际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讲到一些原理,如勒夏特列原理,突出勒夏特例原理不仅适用于化学平衡,而且适用于一切平衡体系,如物理、生理甚至社会上各种平衡系统。这就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不局限于学科而能融会贯通。

在科学技术飞快进步的今天,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学科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研究前景更是一片光明,而且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需要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是不容忽视而且刻不容缓。许多地区已开始在初中试行综合科学课程,上海市高考“3+1+综合”中的综合科目也越来越倾向于多学科知识间的相互交叉与融合,构筑成整体认知结构,考查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

化学是中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所以化学教师更应该别具匠心地拿出自己的学科优势,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在关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把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带进去。学科渗透和化学课堂延伸教育的实行,能一定程度地对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芳龄,杨鹏飞.强化学科渗透意识 提高综合运用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7)8~9.

[2]杨丽萍.化学知识在生物学科中的渗透[J].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2007,(2)25~26.

[3]姚发业,张延.化学实验教学环保教育的探讨[J].山东教育科研,2000.(3)15~17.

[4] 李建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1. 9. 25.第2版.

[5]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21~322.1999.

猜你喜欢

化学学科实验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