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学生心理 激发学习兴趣

2009-08-25唐国友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米妮导语知识点

作为教师,也许会听到你的学生课后议论:某节课,感觉时间很慢,盼望下课;某节课,感觉时间真快,不想下课。你听了,也许会感觉有点刺耳,有些感叹。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相信也有同感,有些教师上课学生很喜欢,而有些教师上课学生很厌烦。究其原因,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教师形象和魅力,二是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前者为客观原因,后者是主观原因,主观因素可以靠后天学习得以改进、提高。因此,要让学生听到生动的课、感兴趣的课,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有特色的、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下面几种方法值得尝试。

一、使教学过程具有情节性、悬念性

所谓教学过程具有情节性、悬念性,是指教师在钻研文本基础上,在定位教学目标的同时,确立学生需要掌握的若干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力争做到让它们有层次地衔接起来,使教学过程具有情节性、悬念性。其效果如同我们看情节波澜起伏的小说一样——看完上集,急着想看下集。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方面,重视导语的运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喜欢用新颖的导语来导入新课,常见的导语方式有:温故知新式、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陈述式、对比式、题解式、故事式等。这些导语的灵活运用,能够在上课伊始就抓住学生心理,凝聚注意力,让他们的听课神经兴奋起来,掀起一个小高潮。笔者曾在一个新的班级上过公开课,由于与学生的关系陌生,有点担心学生配合不理想,我灵机一动,把姓名介绍设计成导语。我说,我的姓名叫唐国友,唐朝的“唐”,国民党的“国”,朋友的“友”,但是不要认为我是国民党的朋友(学生大笑)。我是同学们的朋友(学生鼓掌),今天,我能站在这里上课,是因为我们“有缘千里来相会”(学生大笑),我相信我们合作很愉快,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生齐说:有!)这一节课很成功,因为我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起学生欢快的笑声,在笑声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创造出融洽的学习氛围。这是其中的一个很不错的案例。

另一方面,安排每一个知识点紧凑衔接,让学生以猎奇的心理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分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研究、探索、整理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思路,使教学过程层次分明,脉络流畅,富有吸引力。教学课文《地毯下的尘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定位的知识点有:(1)归纳人物米妮的性格;(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感悟童话的主题。关于这些知识点,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思路:首先,题目设疑——“地毯下的尘土”中的“尘土”真的是尘土吗?(因为预习,学生大部分能回答“不是”,是十二枚金币)其次,从内容方面设疑——是谁获得这十二枚金币?(学生回答是米妮)米妮是什么人?她为什么能够获得十二枚金币?(学生马上默读课文)接着,让几位学生上黑板板书后,又设疑——米妮是这样的好孩子,课文对她的描写,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学生小组讨论辨别)再接着,又设疑——米妮是这样勤劳善良的孩子,她又有什么收获(物质上和精神)?最后,总结性设疑——学习这篇童话受到什么启发?(师生互动,归纳主题)如此周密安排,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逐个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这也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好的案例。

二、开展课堂小组活动,教学方法多样化

新课改理念提倡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发挥学生能动性,反对教师满堂灌。这种新思维,不但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且体现了当代的教育思想。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在课堂上开展适当学习小组活动十分必要。例如,师生互动,教师把身份降下,与学生探讨,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这是学生非常企求的。再如生生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组与组之间进行学习比赛,合作探究,让学生展示个性,表现自己的能力,学生更加喜欢。此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情感熏陶法、意境感染法、朗读欣赏法、图文并茂法以及表演示范法等。把这些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相互配合、灵活运用、相得益彰,课堂就会形成了一种热烈的、活跃的、和谐的学习氛围。目前,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三、展示教师语言魅力,让学生心情舒畅

平时上课,强调教师要教态自然、亲切,固然重要,其实,要求教学语言准确、恰当、讲究艺术,同样重要。俗语说“教师靠口才吃饭”,就是这个道理。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这是当教师的基本条件。语言幽默、风趣、生动,让学生听得入迷,这是教学的艺术。用鼓励性、引导性、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这是教学的手段。所有这些要求,都是语言魅力的展示。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会给学生一种新的听觉感受。此外,评价学生时注意对象、讲究分寸,效果更佳。比如评价回答问题错了的学生,你说:“你回答得有一定道理,不是全对,但你有勇气,相信下次回答得更加准确。”这样,就会消除学生答错题的尴尬局面。评价回答问题对的学生,你又说:“你回答很对,而且比上次更好,希望你继续发扬。”同样,这个学生会更加有激情,争取下一个问题的回答。教师不同的语言表达,学生有不同的感受。教师重视语言技巧的运用,学生听课就会感觉舒畅、享受。

四、针对不同时间段,采取灵活措施,调节课堂气氛

师生都知道,上午第一节课和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差别很大。上午第一节课,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教师上课没有压力。而下午最后一节课,经过一天的学习,学生身体和大脑都感到疲劳,他们学习没有激情,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上课压力较大。此时,教师有必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措施来调节课堂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较好的方法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用单纯而不烦琐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效果肯定不一样。比如,选择激将奖励法,让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得到奖励。星期五最后一节课的最后15分钟,一般教师认为这个时间是无法控制的,如果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背完课文某段,可以提前5分钟下课,教师话还没有说完,教室里立刻响起朗朗书声。结果,学生刚背完课文时,恰好是到了下课的时间。这种挖掘了学生的潜能特征,让学生忘掉急着想回家的浮躁心理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感悟。

总而言之,要让学生感觉上课时间过得快,关键在于细心感受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兴趣,这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宗旨。教无定法,但是,有些教师错误地理解这个内涵,他们在课堂上大讲故事、笑话,开展一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活动,博得学生一笑,但学生在大笑之后什么也没有学到。这种做法,我们不主张。以上这些点滴体会,是我平时教学实践的结果,它在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方面得到印证。各位同行,倘若你感兴趣,不妨来试一试。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米妮导语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爱上写信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知识点自测
阔腿裤的小秘密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涂口红的孔雀
米妮和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