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是为了“吐”

2009-08-25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作文能力语文

黎 壮

中学语文的教学包括语言文字教学与作文教学等方面,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可以说是“吞”的过程。“吞”是为了“吐”,要学生运用“吞”到的语言文字知识通过写作文“吐”出来,从“吐”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吞”的容量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春蚕是我们的一个榜样,春蚕“吞”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雪白的蚕丝,而这个“吞、吐”之间需要一系列的加工制作,才会有精美绝伦的蚕丝出现。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并能较容易地细“吞”和乐意“吐”而不感到精疲力竭呢?笔者以为从“吞”到“吐”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按照以下的做法来。

一、如何“吞”

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学生本来对语文的学习是有兴趣的,但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考一次败一次,致使兴趣之火熄灭,视语文为虎,谈语文而变色。要扫除学生学习语文的拦路虎,就要先了解学生,对症下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俗话说:浇树要浇根,教人先知心。要知心,就要与学生交朋友,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说话能力、组词能力、造句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等。之后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些学生说语文没劲,是“老北京的传说”,这是对于一些教师的程式化教学感到厌烦的一种形象说法。要改变这种状况,培养学生的兴趣,一方面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有时代特色,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教学内容应该拓展与课文有关联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涉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有书画、自然界、科学界等相关联的东西。如讲授《荷塘月色》等写景散文时,可展示相关的风景画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或播放一段中国古典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美。要让学生成为一个“通才”,就要在教学中把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各门知识的基本结构,理解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又能发展智力,培养他们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再就是教学语言不能是干巴巴的,而应是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不能老是一个腔调,要尽量用变换声调、语速、语气、感情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学习内容,这样学生才会注意听,才会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高兴的记忆永不忘”就是这个道理。第二方面,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积极扶持学生成长。被誉为“一代词宗”的夏承焘说过这样一件事:小时候,老师教如何写诗填词,讲到唐庆余《宫中调》这首诗里面的两句:“含情欲说宫中毒,鹦鹉前头不敢言。”他读后便填了一首《如梦令》,其中有两句:“鹦鹉鹦鹉,知否梦中言语。”老师看后就用大红朱笔浓浓地划了几个圈。夏老先生说:“我拿到作文本,看到老师的红圈真是高兴极了。其实不过是划了几个圈,可是我看得极重要,就是这几个圈,可以说影响了我一辈子,它使我慢慢地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可见,教师的鼓励往往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中差生,教师更应该扶持,适时的鼓励让他们觉得老师对他们是重视的,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毅力,让他们更健康地发展。

2.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便是为了要达到叶老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往往是限制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发展智力。因此要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要力争用最低限度时间与精力消耗,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这就要从方法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可以这样进行:第一,提供自学的工具书和资料。第二,教授各种文体知识,让学生从文体知识入手学习教材,对教材进行质疑和分析,寻找规律性的东西。第三,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心智灵敏,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很多学生描写雪,都是赞雪的洁白,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后,有些学生就懂得从反面入手进行思维,揭露雪的虚伪性——雪掩盖了一切丑恶和美好。又如让学生写荷,很多学生都是赞美荷的高洁,赞荷出污泥而不染,而个别学生从求异思维出发另辟蹊径,揭露藕和杆的内心空虚,只想装饰自己的外表,让“才子”来赞美它。青年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对事物好刨根问底,这些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心理基础。老师要从学生的这些实际出发,培养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这样,学生通过引导后会从心里喜欢学习语文。

二、如何“吐”

奶牛“吞”的是草,挤出来的是营养丰富的牛奶。那么,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吐”得自如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从小处着眼。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词汇欠丰富,组织句子的能力也不强,口头表达的条理性也较差。因此,讲课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抓基础:(1)进行词汇比赛,这样既能提高能力,丰富词汇,又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注意选一些词语进行造句。首先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后运用词语造句,并引导学生排除习惯性做法,另辟蹊径。如“无精打采”这个词语,学生总把“无精打采”的对象指向人,在指导中可引导学生排除这种习惯做法,要求不能写人,要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且符合情景的描写,一些学生就把对象指向树木、路灯等,写出了很好的拟人句。(3)课前说故事或叙述所见所闻。每节课讲课前用五分钟让一个学生述说一个小故事或所见所闻,要求叙述清晰,语言准确,并要求其他同学把叙述要点记录下来。这样既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可锻炼记叙能力。

2.指导学生观察,写观察日记或片断作文。比如在讲解记叙文与写景散文时,提问一些曾上街玩的学生,在街上看到了些什么,让他们叙述出来。可能同学都说没看到什么或说的只是浮光掠影,没能把内容详细叙述描绘出来。这样可引导为:街上那么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百人百面,有行色匆匆的行人,有外表粗鲁而切肉精细的屠户,还有颜色鲜亮的玩具,吵得不可开交的手机、电视机广告,街道两侧摆满五颜六色用途各异的小商品,怎会没看到什么东西呢?如此因势利导之后,学生将清楚什么是观察,从什么角度去观察,观察的基本要领是什么等等。让学生能抓住时机、抓住精妙的切入点进行有创意的观察,既能横向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又能纵观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既能观察到事物的现象又能透析到事物的本质。这样它能为我们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故写作时就有材料可写,也能写得具体生动。又如,让学生用《热情大方》写一些小作文,但又不准用到“热情大方”的字眼,而要用细腻的描写和语言刻画出一个人热情大方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这样的作文形式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学生们也喜欢写。

3.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比赛、猜谜比赛、书法比赛等各种比赛。如办手抄报,学生自任编辑、记者、排版等,让他们把在学校或在社会上看到的、听到的以及采访到的写出来、抄出来。这样的活动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总之,教学方法千千万,没有一定的程式,要让学生能从积极地、愉快地、有创意地“吞”,到自如地、有创新地“吐”,尚需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创新,以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作文能力语文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