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未终而人已散

2009-08-21

收藏·拍卖 2009年8期
关键词:美术界前卫潮流

彭 德

新潮美术进入高潮的1986年,有人说中国前卫艺术的核心霞镇从北京转移到了武汉。一晃三十年,三十年来,湖北美术界一批名不见经传的从事美术创作与美术评论的年轻人,而今差不多都变成了执掌一方的头面人物,自然而然地进入美术界权威的行列和利益圈,除了极少数仍然渴望奋进的人物,他们大抵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一晃三十年,湖北当代艺术曲未终而人已散,匆匆打捞这段历史,得到的只是残缺不全的片段,只是潮流流逝引发的感慨。

轻视历史是现实世界的人性,在金钱与消费至上的世界尤其如此。世人对待历史犹如对待沦为乞丐的富豪一样无情。现世不需要历史,历史像乞丐一样在现世乞讨。“湖北艺术潮流展”策展使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现世的逻辑。现世的逻辑甚至感染着当事人。人们有很多理由为此开脱,比如忙,比如好汉不提当年勇,比如让作品自己说话,等等。这使得中国美术界二三十年前的事比二三百年前的事显得更加遥远,因为它没有进入美术史教材,尽管大多数人认为最近三十年是中国美术史最值得关注的大变革的时代。鉴于现世的冷漠,我为湖北艺术潮流展文献集撰写的前言(见后文)不免显得低沉。

历史不提供价值,它提供的是启示。回顾这段历史,不难发现历史只会铭记总是身处漩涡中的人物。这些人物投身美术,主动或被动地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这些人物目前在艺术界的地位,或者说目前被认可的指标,则受制于当代的前沿观念与趣味。一度闪光而没能持之以恒的画家成了过眼云烟,缺乏胆识而退却的人物成了历史的过客,过于超前的人物成了悬空的孤儿,过于怪异的画家成了现世的弃儿,性格萎缩乏味的人物的作品没有受到必要的重视,为人张扬的人物遭到的是挤压与冷落,过于精明的人物反而不如不在意吃亏的画家,变化太大的人物丧失了整体的面貌,无视思想的画家成了同画匠为伍的人物。各种人物如何被历史定位,取决于历史不断的筛选,也有赖于他们今后的作为。

在俗人的眼中,历史文献不过是严肃的印刷垃圾而已:展览除了能提高参展者的知名度和画价之外,还有什么意义?“湖北艺术潮流展”是三十年湖北湖南当代艺术回顾联展的一个部分,两者合称“两湖潮流”。它又是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回顾系列展的组成部分,系列展由即将卸任的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构思与策划。王璜生同湖北湖南没有直接的干系,他感兴趣的是美术的历史。

三十年来,湖北美术界一批名不见经传的从事美术创作与美术评论的年轻人,他们的风格与作品而今已被美术界认可,他们也差不多都变成了执掌一方的头面人物,由激进的在野者变成了相对平和的在朝者,自然而然地进入美术界权威的行列和利益圈,除了极少数仍然渴望奋进的人物,他们太抵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这个展览的文献集附录了湖北当代艺术年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人员的迁徙与迁升。它见证了当代艺术从异端变成主流的经历(见“湖北当代艺术年表”)。为他们立传,为他们树碑,是当代美术理论界的义务,而不息的艺术潮流,需要新人的不断涌现。

湖北艺术潮流展前言

一晃三十年。湖北当代艺术曲未终而人已散。匆匆打捞这段历史,得到的只是残缺不全的片段,只是潮流流逝引发的感慨。

新潮美术进入高潮的1986年,有人说中国前卫艺术从北京转移到了武汉,武汉成了中国的纽约而北京是中国的巴黎。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湖北举办“国画新作邀请展”,被视为国画革新妁三大震源之一。湖北举办全省青年美术节,五十个自发组织的群体同时开展。知名的湖北籍当代艺术家有尚扬、傅中望、扬国辛、李邦耀、冷军、黑鬼、袁晓舫、方少华、石冲、左正尧、李建生、黄雅莉、罗莹、肖丰、李巨川、曾梵志、马六明、唐辉等人,投入当代艺术批评的有皮道坚、彭德、祝斌、鲁虹、孙振华、黄专、赵冰、沈伟等人。吕澎当年策划影响巨大的广州艺术双年展,将近一半的批评家来自湖北。1985年起,湖北前卫理论刊物《美术思潮》成为各地中青年写手的阵地,包括理论家王林、王小箭、王明贤、王鲁豫、王璜生、水天中、孔长安、邓平祥、刘伟冬、刘晓路、刘骁纯、刘曦林、朱青生、牟群、严善婷、杨小彦、李凇、李小山、李公明、张强、张蔷、邹跃进、陈孝信、邵宏、邵大箴、邵养德、范景中、杭间、周彦、赵冰、唐庆年、郎绍君、费大为、贾方舟、栗宪庭、徐建融、高名潞、黄河清、殷双喜等以及艺术家丁方、王川、王广义、李路明、吴少湘、谷文选、张培力、陈云岗、陈丹青、陈绍华、陈绿寿、尚扬、周韶华、顾雄、郭线庐、黄永琳、舒群、谭力勤、戴士和等。当时,栗宪庭、黄永冰、张培力曾有调武汉的动议,先后调入者有舒群、任戬、王广义等。以尚扬为代袁的多变画风,以王广义、魏光庆为代表的波普艺术,以傅中望为代表的本土作风,以石冲、冷军为代表的超级写实油画,以曾梵志殿后的象征表现油画,此伏彼起地成为前卫美术的热点,都受惠于湖北这片土壤。湖北的首府武汉,楚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保留着背离正统思想的风尚。当年楚人不服周朝中央政府管辖的执拗,至夸仍旧以“不服周”的口头禅在武汉流行。武汉曾是对外通商口岸,与欧荑素有联系。武汉位于长江与京广线交汇处,同京津沪宁杭穗成渝陕的距离相近,信息交流与人员交往方便。武汉是中国五大书城之一,现当代美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和各种新兴学科对湖北当代艺术的熏陶,及时而深刻。武汉的大学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同美术界有联系的在校少壮派学者,诸如张志扬、陈家琪、易中走、邓晚芒、王幼平、鲁萌、余虹等,都是当时以至今天仍然在影响中国学术的人物。武汉有以湖北美术学院为首的美术家摇篮,不断地在涌现新面孔。中国艺术事业的兴衰往往在于小环境。当年管理湖北美术界的用韶华等前辈思想开放,支持年轻人自由创作与发表意见。这一切造就了一大批不安于现状的湖北艺术家,使之成为中国前卫艺术的一股强劲力量。

打捞这段历史,为了铭记?为了延续?为了超越?或者只是在为研究者提供打捞档案?

猜你喜欢

美术界前卫潮流
闫国庆作品选
70岁老人拿到中国美院双学士学位
论胡也佛的绘画市场
潮流
潮流
潮流
从2014到2015潮流就是“贪新厌旧”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前卫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