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质疏松巧防治

2009-08-21李玉雄

晚晴 2009年7期
关键词:钙质脊椎碱性

李玉雄 王 博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该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常因疼痛等不适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期,我们请贵阳中医一附院骨一科副主任李玉雄医师和您谈谈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骨质疏松症表现

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疼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般骨量丢失12%以上即可出现骨痛。

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身高缩减。

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脊椎压缩性骨折约20%~50%的患者无明显症状。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达40%,患者可出现胸闷、气期内、呼吸困难等症状。

全身不舒服——腰腿乏力,莫名其妙地骨头痛,不能久站久坐,较长时间行走后可感头晕、乏力等不适。

骨质疏松症分类

原发性型骨质疏松症

又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高代谢型。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使骨吸收亢进,引起骨量丢失,因此治疗骨质疏松须阴阳同补,且须平衡,更不能因治疗而导致失衡。直接补充性激素容易引发癌症,因而只能补充性激素类似物,如大豆异黄酮、淫羊霍等,宜气血双补,延缓衰老带来的器官结构和功能的老化。

原发性II型骨质疏松症

又称“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因是由于年龄增长导致调节激素失衡,骨形成低下所致。治疗上可应用骨形成促进剂,如活性维生素D、钙制剂和维生素K2等。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能只靠打针、吃药。它是一种慢性病,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慢慢发生的。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缺少运动有关,千万不要小看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重要作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骨组织就不容易丢失钙质,骨组织中的骨小梁结构会排列得比较合理,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有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运动的老人,他们的平衡能力较好,体内骨密度要比不爱运动的同龄老人高,并且他们不容易跌跤,这就可有效地预防骨折的发生。

“酸性体质”失钙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公认因素,降钙素及维生素D不足也很重要。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正常环境是弱碱性(体液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可是因为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情绪等影响,体液环境常趋于酸性,尤其是在人体摄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时,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人体就会动用体内的碱性物质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而体内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就是钙质,它们大量存在于骨骼中。大量进食酸性食物后,身体就会消耗骨骼中的钙质来中和血液的酸碱性,以维持酸碱平衡,长此以往,身体就变成了“酸性体质”。所以说酸性体质是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改善酸性体质的途径,预防骨质疏松症就显得尤为重要。食用碱性食品是防止体液酸化,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防止钙流失的有效方法。

[爱心贴士]

防骨质疏松6招

1保证每天至少7~8小时的睡眠,并养成午睡半小时的习惯。

2每天晒1小时太阳,锻炼半小时或更长时间。散步、打太极拳、做体操,有条件者可进行游泳锻炼,若体质允许,可适当延长锻炼时间。

3适当补充钙剂调节身体内部骨钙含量,但不要盲目补充维生素A、D剂,其超量可引起中毒,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蛋白质是组成骨基质的原料,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膳食中的钙与蛋白质结合后,才能被机体利用。

5低盐、清淡饮食,不挑食。注意烹调方法,如菠菜、苋菜等含有较多草酸,影响钙的吸收。将菜在沸水中焯一下,滤去水再烹调,可减少部分草酸。

6限制饮酒。过量饮酒可影响钙的吸收,应限量、适度饮酒。

猜你喜欢

钙质脊椎碱性
酵母片不宜与碱性物同服
职业亚健康之脊椎病
地质探秘
文化,语文课堂的“钙质”
冻融循环对预应力CFRP-混凝土加固梁界面性能的影响
日常生活的碱性食物
试析蒸汽锅炉碱性排污水的综合利用
给动物分一分“门派”
首个3D打印人造脊椎成功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