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扇之趣

2009-08-17

新天地 2009年7期
关键词:芭蕉扇凉风扇面

文 才

扇子为扇风纳凉之物。在我和老伴居住的家中,客厅、书房有空调,其余各屋都有电风扇。空调我们很少开,前几天天气热,小女儿回家来开了空调,第二天我的腰就受凉犯老毛病,我说是开空调的原因,老伴否认,为此两人还争执一番。

那些降温用的电器虽然管用,但我还是喜欢纸扇之类。纸扇是我从年轻时就喜用的东西,是我夏季的随身之物。夏天只要外出总少不了带把纸扇,在腰带上一别,感觉热时取下就用,身轻风柔,随意方便。在家中,我则更喜欢用芭蕉扇,它面积大,煽出的风力也大,炎热时很受用。除了实用,还有一张一合、左右挥动之中的自在和惬意。

也是从年轻的时候起,我就喜欢在扇子上写字。上个世纪40年代我参加工作之前,我曾在乡下家中的蒲草扇子上写过“小扇有凤,拿在手中,有人来借,不中不中”的句子,那是早年读私塾的时候,先生写在扇面上的话,和村民常说的“6月的扇子,谁个不用”一样,都是“暑热难当的时候,人人离不开扇子”之意。参加工作后,我又在扇子上写这几句的时候,把“不中不中”改成了“中中中中”。

盘点了一下,发现我在扇面上写过的字还不少。

在南方工作时期曾写过:“小扇生凉风,伴我夏如春。心畅身又爽,咱俩感情深。”

上世纪50年代,我在大蒲扇上写上字逗孩子念:“小扇一挥,凉风就吹;小扇一抬,凉风就来。”90年代,我为考学的外孙写过小扇题写:“小扇清新送凉风,伴我升学贡献深。待到金榜题名后,以学待谢更认真。”

我还曾以谜面的形式戏说夜晚伴我入眠的一个风速类似纸扇的小吊扇:“动物一件,尾巴拖线。体态瘦小,翅膀三片。小巧玲珑,冬藏夏现。”又写“空中一只鸟,飞翔很灵巧。不需去喂养,感情却很好。日月送凉风,功劳可不小,热伴两个月,还嫌天数少”。“有个好朋友,是个飞翔手,日夜送凉风,要把暑赶走。白天有它精神爽,夜晚做伴睡个够”。

这些说明我对扇子的偏爱。

因为喜爱,我常在家中行使对扇子的支配权。每到夏季,在我家这个小天地中,凡我常常光顾的所在,都要放上一把扇子,专扇专用,随用随拿。例如饭桌上、写字台上、卫生间的抽水马桶前都要放一把纸扇,其中书房沙发间茶几上的纸扇比较高级,最好的一把纸扇则放在书柜抽屉里。客厅的茶几上除了放纸扇,还要放一把芭蕉扇,还有一把适合随时别在腰间带出的,家里简直就是个扇子世界。

除了这些定点专用的扇子,在家中经常不离我手的是一把大芭蕉扇,它身大风高,成为我家的机动“扇王”,除了在家中漫步拿着它,晚间睡在床上,就是开电扇空调也拿着它。

纸扇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用它为老伴服务。老伴外出回来,在走廊更衣换鞋的时候,我就为她扇;在卫生间洗衣服时,为她扇;在厨房做饭时,也为她扇,有时会得到她“多谢你送凉爽”,“让我久旱逢甘霖”之类的夸奖,心里也觉美滋滋的。

在我外出的时候,无论去逛公园、打门球、乘公交车,都有把扇子陪着。尤其是三伏天,就是等电梯、乘电梯也会汗流浃背,此时有纸扇手中摇,顿觉清凉舒适。不过常带扇子出门,难免也会丢失几把。我在魏公村一带暂住时,在小花园里曾遗失过一把绘有“八骏追风图”的高级纸扇,至今想起还心疼。

我随性把家里布置成“扇子之家”,还因为在每个放了纸扇的所在,常常带给我一些美好的文化体验,让我不时沉浸其中神游一番。饭桌上的黑色纸扇的扇面上,有烫金的《莫生气》篇;书房茶几上的大纸扇上一面印有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面是寒山寺图;卫生间放的扇子,一面是梅兰竹菊图,一面是四首配诗,其中黄巢的菊花诗最流畅上口:“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日我若为清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我外出常带的一把纸扇,打开更是“金光闪闪”,上面金字是王羲之的手书《兰亭阁序》全文。芭蕉扇上则是我的“杰作”:“轻摇五指力,重挥八级风。”

前几天小女儿送给我一把硕大的纸扇,打开、挂起,差不多占去了半面墙,上面是手绘的红灿灿的腊梅,梅是老伴的名字,这把大装饰扇的意义自然非同一般。

盛夏时,这些美丽的诗、书、画让我随处可见,使我在进入风凉之境的同时,也进入到由扇子带来的缤纷世界。

猜你喜欢

芭蕉扇凉风扇面
清 程邃 行书双进酒词扇面
凉风有信 风月无边
雷家民作品
舒强扇面作品选登
扇面等式
高凉风
凉风轻轻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