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文化工作应强化资源意识

2009-08-17张晓青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8期
关键词:设施人才建设

张晓青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学和文化创作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也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作为一名社会文化工作者,就必须要进一步强化资源意识,积极地、合理地、科学地利用好社会文化的宝贵资源,使社会文化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才能使它在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繁荣社会文化,必须强化文化人才资源意识

文化人才资源是社会文化各项资源中的最宝贵的资源,是否有一支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文化是否繁荣的根本标准之一。但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转型,文化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厂矿、社区、农村虽有一批为数可观的传统文艺人才,但在一些地方由于种种原因,对他们没有很好的使用和扶持,从而造成了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对于在新的世纪里更好地繁荣我们的社会文化,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切实改变文化人才录用使用方式,才能真正促进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文化战线不同于其他工作,文化人才往往分散在各行各业,分布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体之中。现在文化人才的情况是,一方面找不到人,一方面又留不住人;一方面下大力气培养人,一方面还不能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我们可以考虑完善有关政策规定,在参加事业单位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加入专业课考试,以确保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打破常规,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使之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我们看到凡是重视文化人才的挖掘、培养和利用的地方,那里的社会文化活动就蓬蓬勃勃,红红火火,那里的两个文明建设就搞得有声有色,有实效。反之,就会导致干部群众精神落后、死气沉沉,封建的东西、不健康的东西,如黄、赌、毒,就会肆意泛滥,成为阻碍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一个乃至一批优秀的文化人才能带动起一方的文化产业,一个乃至一批优秀的文化人才能使一个地方的文化活动搞得不同凡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远的不说,我们本地区的临朐在奇石大王石广德的带动下,形成有名的奇石文化现象;高密剪纸能手齐秀花、范作信等人把高密剪纸推向世界;杨家埠的杨洛书,使杨家埠年画焕发了青春,受到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表彰。现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工作已经启动,实现寿光市社会文化的全面繁荣最缺的是两种人才:一是有特色有一定水平的文艺多面手。没有这样一批多面手,要尽快普及社会文化,并在普及的基础上尽快提高,是不可想象的。在着力培养基层文化艺术的多面手上,作为各级政府和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切实重视,做好培训工作,使他们尽快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在这方面文化馆、站应担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是缺少内行的文化管理人才。繁荣社会文化,牵动着文化事业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认真培养和选拔那些有经验、有能力、有责任心、会管理、办事公道的复合型人才,担任基层文化馆站和文化经济实体的领导职务。要打破选拔这方面人才的条条框框,要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思想观念,要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只要选对了人,那里的社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定能开创新局面。

二、繁荣社会文化,必须强化文化阵地资源意识

基层文化阵地是发展繁荣社会文化事业的硬件资源。要大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荡涤封建文化活动的污泥浊水。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就必须要借用文化阵地这个强大载体。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就我们本地来说,在抓文化阵地建设上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并作为考评先进文化站和文化中心的基本条件。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转型,文化设施的投资渠道发生了大的变化,有些地方的领导在投资的认识上产生了一些误区,直接影响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发展。更有甚者,过去已经建成的文化设施和文化中心大院等等,早已形同虚设,根本发挥不了作用,有的还被挪作它用。在新的世纪里,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抓好文化阵地建设,更好地繁荣社会文化,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是建设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是必须为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各种形式的文化设施,要达到这个要求,重在建设。文化部、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央和地方要加大力度,加快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在大力抓好文化阵地建设中,应全面规划,重点突出,量力而行,重在落实。二是要结合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抓好有特色的文化设施建设,在这方面,我们寿光市已迈出很可喜的一步。市政府投资近3亿元,2007年8月开工建设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及多功能活动厅等馆舍,建设面积约4万平方米。这些馆舍投入使用以后,将成为规格高、设施全、功能完善的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这样的文化设施,能够以其鲜明的特色吸引游客,吸引文化商客及广大人民群众,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个丰收。在抓好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积极搞好社区、乡镇、村的文化设施建设。过去已经建成而被挪用的,要尽快使其重回“工作岗位”,使其发挥作用。争取每个乡镇都有一至两处综合性的文化设施,每个村都有一处文化大院。要抓好文化设施建设,必须落实好有关政策,要借全市开展招商引资的东风,大力吸引方方面面的资金投入文化设施建设,凡是投资、参股搞文化设施建设的,要给予充分的优惠政策,达到既引得来资金,又能留住人进行长期经营、长期开展活动的目的。群众文化要做大做强,必须要坚守自己的阵地,亮出自己的旗帜,凝聚社会的力量,赢得市场的认可和尊重。

三、繁荣社会文化,必须强化文化品牌资源意识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既要坚持抓好主业,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特点选准突破口,打造出自己的文化活动品牌,这是提升和创建新型社会文化的制高点。如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已经成为寿光文化的一张金色名片,是寿光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寿光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蔬菜文化也成为寿光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我们还看到天津的杨柳青文化、山东的泰山文化、江南的纺织文化、青岛的啤酒文化、曲阜的孔子文化等都从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一个地区特色与品牌。而且,这些品牌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人们从中看到一个个文化品牌对改善经济环境、提高地方知名度的重要性,因而创造文化名牌,充分强化这一资源意识的自觉性,被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

在短短的几年内,山东省各兄弟县(区)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品牌,像寒亭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品牌、临朐的奇石品牌、高密的民间艺术“三绝”品牌、昌乐的蓝宝石文化品牌、安丘青云山旅游文化品牌等,都在省内外占有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足见强化资源意识在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都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更新观念,不等不靠,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并不断地扩大文化资源,抢抓发展机遇,用出色的工作和坚定的信心,迎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到来。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设施人才建设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寒露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