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文化大餐”,城市旅游的别样选择

2009-08-17徐雪莉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8期
关键词: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参观者

王 敏 徐雪莉

暑期已至,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博物馆又迎来参观高峰期之时,记者走访或电话采访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以了解这些历史文化重地如何为参观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建设的大力推动,人们对文化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中的文化类场馆日益受到旅游者的追捧。可以说,重要的文化场馆不仅为当地的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免费文化大餐”,也为来此地旅游的参观者送上了一份别样的文化体验。

首都博物馆:暑期夏令营 缤纷体验行

“缤纷暑期——我的生活我装扮”“古都之旅——魅力北京”“传统工艺体验之旅——年画、拓片”,这个暑假,首都博物馆推出的“2009年文博先锋夏令营”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

7月21日至25日,活动对象主要为9至12岁小朋友的“古都之旅——魅力北京”率先展开。营员们一起参观正阳门、永定门、燕墩、辽金城垣遗址历史博物馆、皇城艺术博物馆等北京城内外的人文景点,还动手做门墩、堆城墙,切身体验北京都城历史变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工艺体验之旅——年画、拓片”是针对13至18岁学生推出的活动,主要目的是认识中国最古老的科学记录文献的方法和了解传统年画的制作过程。不仅参观国子监等北京的历史文化重地,还走出北京,到河北武强年画博物馆参观,加强参与者对年画的了解和认识。动手环节当然必不可少,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让营员们熟练掌握拓片和年画的制作过程。

暑假期间,一直非常重视社会教育的首都博物馆在夏令营活动以外,还推出了“远古的文明——泥条盘筑”和“绘制京剧脸谱”等一系列活动。

除了这些活动外,首都博物馆还常举办主题性大型展览,“北京文物精品展”“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紫禁城内外的竞技游戏展”等都有重要的社会反响。近期的重要展览是7月5日至25日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走进世博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览”。这个全面展示与展望世博会的大型展览以多媒体展项、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手段,综合介绍了世博会的由来和发展历史,并呈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概念形态和筹备进展。这项免费的展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记者在现场看到,有很多三五结伴而来的中学生、大学生,还有在老师带领下前来参观的几十人的学生队伍。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红色教育长热 军旅文化精彩

作为我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一直以其独特的革命历史文化、军旅文化吸引着各地参观者。7月开始,大、中、小学逐渐开始放暑假,随着北京旅游高峰期的到来,军博的客流量也明显增多。7月初记者走访军博时,正赶上一个下雨天,时近中午12点,来军博参观的人仍旧不见减少,领票的窗口排着长队,安检口人也很多。记者看到军博大门口的两侧停满了载客的大巴,多是外地来京的旅游团用车,一群群学生正在登车或刚刚下车。

走进军博,几十人的学生队伍时时可见,其他的散客也多是家长带着孩子参观,每个展馆都有不少人。在抗日战争馆,一位家长边参观边给孩子讲解。他告诉记者,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离曾经战火纷飞的年代越来越远,很多孩子不是很了解那段历史。带着孩子来军博参观,就是要让他直接地接触历史、认识战争,告诉他历史不能忘。

最热闹的还是一层的重武器厅,足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坦克、战车、高射炮等重武器旁挤满了拍照留念的参观者。据场内的工作人员介绍,记者到军博参观的前一天,日客流量达到了1.8万人,暑假期间客流量翻番的情况每年都会出现。

而据军博陈宣处一位干事介绍,暑假期间,日客流量基本都在万人以上,特别今年是建国60周年,也是军博建馆50周年,在这样的时刻参观军博更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客流量较往年有很大增长,其中学生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

除了不断推出主题性展览,军博还丰富了常规陈展内容。2007年“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在军博举行。这一有“战略决策、辉煌历程”等7个部分的大型展览现已由临时展览成为军博的常规展览之一。

上海博物馆:讲座深剖析 导览精讲解

位于上海市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除了以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吸引着参观者外,还常举办内容厚重的讲座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教育、文化休闲功能,使得参观博物馆不同于简单的景点游览,体现出文化旅游的特色。

公众讲座是近年来上海博物馆公众教育的重点项目。今年暑假,上海博物馆针对初二以上学生推出了“缪斯的居所:世界博物馆之旅”2009暑期学生系列讲座。另外还有针对广大群众开展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系列讲座之清代服饰、清帝与景德镇官窑等颇有分量的讲座。

据馆内相关人员介绍,在7—8月份,上海博物馆还有着其他丰富的专题活动、专家导览和手工体验活动等。中国书法活动系列、中国古建筑活动系列、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活动均为免费项目,每个系列活动都包含着讲座、文化实践等环节。其中最吸引人的还是8月20日至23日的“文化考察之旅——千年佛光:山西古建筑考察”,主要考察点包括山西博物院、南禅寺、佛光寺、悬空寺、应县木塔、云冈石窟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化遗产系古建专家李志荣将随队进行介绍讲解。

在文化考察之旅中能与专家随行,聆听讲解、深入体验确是一件幸事,据了解,此项30人一行的考察活动早在7月初就已报满。不过,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可以与专家同行的项目并非仅此一项。暑假期间,上海博物馆还将在中国古代陶瓷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古代雕塑馆等展馆内邀请专家与参观者同行,进行讲解。一样的展厅,不一样的同行者,徜徉在精美的文物之间,听专家解读文物深层的美与价值,定是另一番感受。

上海博物馆正是以其丰富暑期活让人们在参观常规展览之外,还能聆听大师讲座、深入体验、亲自参与……把资源变活、把硬文物用软活动变幻出更多的魅力。

陕西历史博物馆:

弘扬华夏文明 拉动文化旅游

陕西历史博物馆自1991年落成开放以来,接待了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声名煌煌,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承载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巍巍大馆在推动陕西文化旅游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树立陕西文化旅游品牌做出了突出贡献。

该馆自2008年3月27日免费对公众开放,采用“免费不免票”的形式,每天限量、限时发放免费参观券4000张,较好地避免了“人满为患”所带来的破坏性参观。目前每天接待游客的数量都在4000人左右,既满足了公众的参观需求,又保证了场馆运营的正常秩序。在2008年免费开放初期的统计显示外省游客只有35%,而2009年的统计则显示,外省游客已占到68.6%,对拉动陕西文化旅游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据该馆宣传科科长曹小民介绍,日前国际游客占总体游客的比重不断上升,除接待各国旅行团之外,与国际各知名博物馆也建立了长期的友好联系,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除常设展览之外,该馆还结合国内外文物考察、保护近况,举办各类饶有新意的特展;每年推出1—2个专题展览,保证展览内容不断出新,增加游客的“回头率”。

猜你喜欢

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参观者
最美的蝌蚪
首都博物馆推出建党百年特展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上海博物馆内容和运营均需升级
新时代背景下中外博物馆展览合作的展陈设计启示——以“都市·生活
脑洞大开
关上手机再看
国家文物局将9件周代青铜器划拨上海博物馆
哥伦比亚前西班牙时期黄金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