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长起来 国土绿起来 群众富起来

2009-08-13刘清荣李志敏

老区建设 2009年9期
关键词:上饶市泡桐上饶

刘清荣 李志敏

当我们置身于上饶市那一片片绿色如茵的泡桐种植基地时,才真切地感受到沃野涌翠的勃勃生机与青翠欲滴的鲜活柔韧,在泡桐的身上竟结合得那样完美;而这样一种充分施展绿之魅力的林木,给人类的贡献却不仅仅停留于视觉表层的鲜丽美观,更多的来自于其内在的生态效应与经济价值。

自2005年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江西省上饶市扶贫办科学规划、真抓实干,通过对泡桐种植模式与经营机制的双重创新,使泡桐逐渐成为了上饶市扶贫开发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该市共有11个县(市区)140个乡(镇、场)639个村在扶贫系统的推广与支持下,栽种了泡桐67802亩。

一、科学规划,真抓实干——智圆行方

在驱车前往上饶市时,对于该市扶贫系统是如何将产业扶贫的眼光锁定于泡桐这样一棵朴实无华的树的过程,我们颇为好奇。然而,历经三天的实地采访,我们发现我们将这支以该市扶贫办主任汪俊辉为核心的扶贫干部队伍想简单了——没有想到那栽种于路旁的一株株很多人几乎都未正眼瞧过的泡桐,会凝聚着这支队伍那么多汗水与心血;没有想到这支队伍会对泡桐此种树的种植与经营那样如数家珍、心细如发!这一株株给当地百姓带来无尽财富的泡桐,纵横四方地遍布于人们眼前;就在聆听过它们的故事之后,我们倏然感受到这如茵的绿色是这样连枝带叶地扎根在了每一位扶贫干部的心里!

1本地调查,外地考察

正如汪俊辉主任所言,扶贫开发的关键就是要探索出一套让贫困地区的农户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产业化扶贫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品种与项目,则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由产品决定产业。上饶是一个林业山地面积比较大的城市。拥有2000多万亩山地。而这些山地又大多集中于贫困地区,开发得晚而慢。这是当地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当地脱贫致富的一大后发优势。有鉴于此,早在“十五”期末,汪俊辉主任及该市的全体扶贫干部就已在为当地扶贫产业的选择问题苦苦思索。

为了找准一种适宜当地的扶贫产业,2005年11月29日由汪俊辉主任带队,该市各县的扶贫办主任和部分企业负责人组成了一支扶贫产业考察队,前往豫、陕、川三省对产业化扶贫工作进行了长达15天的考察。考察队重点考察了河南的泡桐产业化建设、陕南的果业开发和四川的生猪产业化扶贫。考察队一行至河南时,还曾前往焦裕禄工作过的兰考县进行考察。当时兰考县是为抗盐碱地、防风沙才引进的泡桐,而如今泡桐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

在考察中大家了解到,泡桐是中国特有的原生品种,原生地在江南,后被引至中国北方及墨西哥、缅甸等国。原来泡桐在南方种植时之所以成不了气候,与其特点密切相关。因为它不易燃,所以老百姓都不愿烧;因为它木质疏松,所以吃不住钉子,而中国人一般喜用比较坚硬的木材制作家具。但也正是得益于它的这些特点,让它在现代加工技术一日千里的时代,成为了绝佳的工业用材。正因其阻燃性好,木质轻软、容易加工,同时还耐酸耐腐、防湿隔热,所以它特别适合制作航空、舰船模型以及救生器械等;也正由于其木质疏松,导音性强、共鸣性好,同时还纹理美观、色泽鲜艳,所以也特别适合制作。

考察结束后,全市扶贫系统统一意见,大家皆认为:泡桐因其适应广、种植易、生长快、用途多、价格高等特点,特别是对于改变贫困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和实现扶贫开发重点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意义,遂初步确定了把泡桐作为上饶市扶贫开发的主推产业。

2问计专家,试验摸索

在南方大面积的连片种植泡桐,在上饶之前几乎没有先例。该市市委市政府及扶贫干部队伍为确保泡桐种植的成功,特于2006年6月3日在上饶组织了“上饶贫困地区速生丰产林合作项目技术论证会”,会议特邀了中国泡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王玉魁、叶金山、程鲁川、乔技等著名泡桐专家参加。会后,泡桐研发中心的专家们还特意将当地的土壤和该市连续五年的天气预报带回中心分析研究。通过反复论证,专家们一致认定:上饶地区的低山缓坡地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雨时充沛,适合泡桐生长,可以把泡桐作为产业来发展;同时建议大家先在四旁地、坡耕地、缓坡山地示范种植,以总结推广优良的泡桐品种。

通过多次召开专题论证会,上饶市确定了以“9501”优质杂交泡桐为主要品种的泡桐扶贫产业,制定了《上饶市“十一五”扶贫开发十万亩泡桐种植工程实施方案》,搭建好了该市大力发展泡桐扶贫产业的宽广平台。此外,上饶市还与中国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指定了由该市的扶贫龙头企业——江西绿宝湖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泡桐研究开发中心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协议约定由中心在上饶建立泡桐实验基地,并通过实验基地指导全市的泡桐种植。

2007年,上饶市开始试种泡桐100余亩,当年3月份栽下希望之苗,至10月份苗已长至20公分,长势相当好。当时,汪俊辉主任偕同各县的扶贫办主任及种植大户去看,众人皆看入了迷,大伙儿都情不自禁地去摸、去量、去拍照,振奋不已。就在2007年岁末2008年初春,该市扶贫干部队伍一鼓作气,吸纳了上千万社会资金,一举栽下了两万六千余亩泡桐,树苗不够还专程至河南去调苗。这是上饶在试种之后首次牛刀小试,令人欣喜的是,这次“小试”却收获了盘满钵满、牛气冲天的巨大物质效益与精神激励,这让上饶的干群自此放宽心、放开手,鼓足干劲、义无反顾地去营造自己美丽的绿色家园,泡桐亦自此深深地扎根在了上饶肥沃的土地上与百姓期盼的心里。

3真抓实干,自成行家

在上饶的泡桐种植基地实地采访的三天里,我们在绿之海洋中贪婪地吮吸着山野的清新,身旁的泡桐用它肥硕的叶子簇拥着我们,好像在用自己独特的热情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在基地与种植农户亲切交谈,农户们在欣喜地向我们介绍泡桐的种植情况之余,更感慨地向我们表达了他们对党和政府及扶贫干部队伍的深切感激。

有农户说,上饶市各级扶贫部门的领导常在汪俊辉主任的带领下,深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荒山荒坡,对泡桐的育苗、垦种、施肥、剪枝、平茬、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全程指导、督促和检查,并通过现场办公会、协调会等方式,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理在种植点。刚开始兴种泡桐那会儿,汪主任更频繁地往返于上饶市县,一周至少去试点县鄱阳两次,他说一定要“盯住盯好”。市扶贫办项目部的工作人员为了抓紧时间垦山种植,大伙儿一块儿在山上搭帐篷过年。垦山没柴油了,大家又想尽办法到省石化公司协调,结果折腾到景德镇才弄到。此外,省林业厅起初并未将泡桐列入造林绿化的“一大四小”工程,汪俊辉主任为此专程两赴林业厅说明情况;之后,林业厅的领导亲自带领技术人员前往上饶考察看示范地,当即决定将泡桐列入造林绿化工程,并将其作为主推品种之一。

在我们实地采访的过程中,一并陪同我们的有上饶市扶

贫办副主任王兆强、科长江进标;一路上,两位扶贫干部对泡桐的种植与经营头头是道,俨然半个专家。当我们一同走进上饶市泡桐种植的另一大试点县万年时,见到了在市扶贫办领导口中已几近泡桐专家的扶贫干部——该县扶贫办主任陈章鑫。我没想到这位众口交荐的陈主任看上去还那样年轻,脸上更不时地带着点顽童的笑颜;接受我的采访时,他对于泡桐的种植与经营口若悬河,却又不时地向我解释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好,生怕我听不明白。

通过采访。我才了解到这位毕业于江西农大的高材生有过十年从事农技推广的工作经历,有过六年蹲点乡(镇)基层的奋斗历程,而在此后长达七年的扶贫开发实践中,他又与贫困地区的农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发展产业、致富百姓是我毕生的追求!”陈主任说。在陈主任的办公室里我看到了许多他在河南考察时摄下的泡桐生长的珍贵镜头,看到了他代表考察组一行认真写就的考察报告,看到了他送呈市扶贫办的关于贫困地区发展泡桐扶贫产业的建设性建议,更看到了熔铸着他无尽心血的即将出版的《泡桐生产栽培实用技术》。在带领众乡亲脱贫致富的过程中,扶贫干部变成了种植专家;我想,没有比这更能凸显基层干部真抓实干、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没有比这更能昭示“发展产业、致富百姓”在扶贫干部心中的积极感召与巨大力量!

二、种植模式,经营机制——并驾齐新

在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上饶市的扶贫干部队伍为了使该市的泡桐产业化扶贫工作开展得更快更好,在泡桐的种植模式与经营机制的探索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依照“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市场运作、龙头带动”的基本思路,采取“扶贫牵头、联手实施、拼盘投入、共建和谐”的有效措施,带领贫困地区的广大农户尝试了多元化的种植模式,并兼用企业投入、合股经营、能人带动、协会组织等多种经营机制,使得关涉泡桐这一扶贫产业的各种资源,配置最优化、产出最大化。

1多元种植,广泛分布

在上饶市泡桐种植的另一大试点县——鄱阳观摩采访时,当地百姓用形象化的智慧语言向我们描述了泡桐的两大种植模式:“一年一根干,三年象把伞,五年能锯板”;“栽桐不用愁,八年长一楼!”该县扶贫办主任邹思俊微笑着向我们解释道:泡桐种植的一种模式是一亩种40余株,因密度太大会影响生长,所以到第5—6年时,间伐一批;另一种模式是一亩种20余株,到第8—10年后全部采伐。现在多采用第一种模式5-6年后间伐20株/亩。3株就有1个立方米,20株即有6个多立方米,这些间伐的中小泡桐能卖到700余元/立方米;到第8一10年时留下的20余株泡桐,2株甚至1株就有1个立方米,中大泡桐能卖到1600元/立方米。

游走于泡桐的绿色王国,我们发现在上饶地区泡桐的种植地域相当广泛——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的大面积红、黄壤缓坡外。丘陵、山区和“四旁”(路旁、沟渠、村旁、宅旁)皆有栽种。在路旁、渠旁,泡桐成行栽植;在村旁、宅旁,泡桐进行带状或块状的栽植;而在山地纯林,泡桐则多采用5 x5米的密度,每亩栽植26株。此外,上饶的公路、交通部门还采用公路绿化的模式参与泡桐种植。县公路局负责国、省道绿化种植,将公路绿化的资金与泡桐开发相结合,可单独也可与路旁所在地的村或农户合作开发种植泡桐;县交通局则与各乡(镇)负责县道、乡村道和“村村通”公路的泡桐绿化种植,可集体组织也可将路段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种植。

2企业投入。合股经营

在上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将贫困农户纳入泡桐产业链,是泡桐产业化扶贫的重要经营机制之一。林改之后,山林成了农户手中可供支配的资源,一旦注入资本与技术,马上就能激活。扶贫系统通过大力招商,利用企业雄厚的经济基础、成熟的经营模式与广阔的市场门路,引导和带动贫困农户发展泡桐产业,帮助贫困群众收获最大化的产业效益。据统计,该市12家龙头企业共带动贫困农户1700余户,种植泡桐15000余亩。

江西峰青林业有限公司就是受上饶市扶贫办的诚意相邀,作为美方独资的一家外向型林业开发企业落户该市万年县的泡桐工程主力龙头企业。该企业有着长期开发荒山、发展速生丰产林的丰富经验,有一支吃苦耐劳、技术过硬的开发团队,还有一大批开发荒山的先进农林机械,更有境外资金、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市场信息的强力支持。该企业对万年、鄱阳两大泡桐试点县的带动都非常大。

此外,依照股份合作的经营思路,加之政府允许山权、林权灵活流转,且扶贫、财政、林业等相关部门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给予农户一定的苗木补助;农户们可依凭荒地资源和政府的扶持政策以荒地入股,无山地资源的重点村可以资金人股实行异地开发——这些独资或合股、本地或异地的开发模式,亦为该市在泡桐产业化扶贫的实践中探索的崭新经营机制。

3能人带动。协会组织

上饶地区的农户每户有5—6亩山地,而农民手中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只能空等米下锅。此时,政府鼓励种植大户流转农户山场或承包集体山场栽植泡桐,就是为了让大户“先富”,为了将其打造成一股喷薄向上的力量,从而引导和带动广大贫困农户“后富”。这样,农户在种植大户的带领下栽植泡桐,不仅可获山地租金50元/亩,还可获劳务费40—60元/天;与此同时,山地农户还可利用所获租金在自留山上广泛栽植泡桐。2007年,万年县扶贫办引导企业老板和种植大户利用火烧迹地和重灾后的残次林建立了四个泡桐规模生产基地,总种植规模达4740亩,经济和生态效益都非常好。

此外,充分发挥民间互助合作组织的纽带作用,由农业互助合作社组织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泡桐产业开发,是泡桐产业经营机制的又一创新。上饶市横峰县即通过7家农业互助合作社,组织带动了贫困农户273户,种植了泡桐1250亩。

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得益彰

1要想富、栽桐树;谁先栽、谁先富;谁大栽、谁大富

关于泡桐种植的经济效益,上饶农户是这样计算的:按纯利润计,8—10年一个周期,1亩将近1万元产出,种100亩,8—10年下来就是百万富翁,种1000亩,8—10年下来就是千万富翁。所以当地群众总结说:“要想富、栽桐树;谁先栽、谁先富;谁大栽、谁大富。”

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计算:每亩林地种植45株泡桐,5—6年间伐50%,8—10年全部采伐进入市场销售——每亩投入仅1067元,每亩产出9608元,每亩可获纯利8541元,效益十分可观。因此,大力营造泡桐速生丰产林,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2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2008年5月8日,省委书记苏荣在出席泰豪论坛时发表了以“深化省情认识、加快江西发展”为主题的演讲;在谈到保护江西的生态环境时,他提出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一大”是指确保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

“四小”是指县城和市府所在地的绿化,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绿化,农村自然村绿化,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矿山裸露地绿化。这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保护好江西生态的指示的重大决策。

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就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为核心,以市域为单位,有5个设区市环绕湖区,上饶是其中之一;以县域为单位,则大体包括30个县区环绕湖区,上饶的万年、鄱阳和余干3县名列其中。

于是,万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树立了“山上全绿化、道路林荫化、城镇园林化、社区花园化”的奋斗目标,2009年更安排了财政扶贫资金49.4万元用于贫困地区的“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和泡桐产业开发。鄱阳县亦在省市统一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千里绿色屏障、打造生态中国湖城”的总体目标,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泡桐种植与经营。

万年、鄱阳两县之所以在营造泡桐速生丰产林上兢兢业业、不遗余力,除泡桐产业可观的经济效益外,其生态效益亦为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泡桐的根系深,树冠透光性好,叶子鲜绿、花色美艳,是城镇园林绿化、乡村绿化和“四旁”植树的优良品种。此外,泡桐全身上下都是宝。其叶、花、果既可药用——治疗气管炎,疗效显著;又是很好的饲料和肥料。泡桐的花、叶是猪、羊、兔喜吃的一种饲料;《博物志》中记载:“桐花、叶饲猪极能肥大,且易养(‘易养即不易生病)”。另外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分析证明:泡桐的花、叶均含有相当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所含的氮、磷、钾等甚至可与一些豆科植物相媲美。所以发展泡桐产业,还可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泡桐的叶子能分沁粘液净化空气,能诱捕害虫,还是上好的肥料。叶子落入田间经过腐烂,给土壤提供了大量腐殖质,从而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在河南。盐碱地本不能种植庄稼,但种过泡桐之后,叶子落入田间产生了大量有机肥,土壤因此得到改良,现在都是上好的麦地了。

泡桐,好大一棵树,给了人类绿色的祝福,它将深情地扎根于赣之沃土,结出经济生态丰收果。

猜你喜欢

上饶市泡桐上饶
上饶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紫花泡桐(节选)
氤氲泡桐
基于可达性分析视角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评价与优化
上饶炒粉
上饶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与对策探析
上饶市中小学跑操运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梦里开满泡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