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2009-08-11房云海关艳玲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习题课质疑培养

房云海 关艳玲

摘要: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趋向,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切不要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要努力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大胆质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培养;质疑;习题课

21世纪是人类的创新时代,创新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怎样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呢?

一、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起点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趋向。对中学生来说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好奇”。他们常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提出一些教师也可能没有思想准备甚至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正负数时,学生就会问为什么要把整数、分数叫做有理数,难道还有无理数吗?有的学生平时喜欢搞“小动作”,把计算器、复读机、手表等东西拆开来,看看里面的零件。这种好奇心和探求欲望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也是发明创造的前期准备。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心爱护他们的好奇心,要铭记陶行知说过的那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这一心理特征,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缺乏兴趣,学什么都是难以学好的,更谈不上创新。

二、让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其创新能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创新的第一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发明与创造往住是从质疑开始的。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是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重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造成学生善于求同思维,而缺乏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做“学问”。一个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懒于思考,不会提问的人也就无创新可言。提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参与思考,敢于提问,勇于创新,从而增强了创新能力。

三、突破习题课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外,更要在习题课的编排、设计方面开动脑筋,研究并优化习题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求异的创新能力。习题课教学是学生思维不断深化与扩展的训练过程,可以使学生挖掘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规律所在,是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继续,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必要过程。因此,上好习题课是必要的。

1.变“接受式”为“探究式”。

学生总结必须要独立钻研教材,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在这个过程中,既对知识进行了重新记忆,又探究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所学知识形成“知识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另外,通过讨论,使学生尝试了失败,体会了成功,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学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还根据一些知识的特点,指导学生写“小论文”,组织学生进行单元章节小结、数学小窍门、思维方法的总结等。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发展落实在每一个知识点上。

2.变“单一型”为“开放型”。

根据近几年中考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增多的特点,在习题课上,我常常选编一些相关命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特别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调动学生自己探究新问题、发现新结论,形成创新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四、改变检测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的功能被异化了,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每次检测,学生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思想上一直处于紧张抑制的状态,这种状态势必会约束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了消除学生的“恐考证”,我尝试了下面检测方法:

1.自出考题,各抒己见。

章节的小测验,可让学生每人出一份试卷并做出答案,张贴在教室内,全班同学选出最佳习题,教师择优录用。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主人”的感觉,又可以在自己出题的过程中,品尝到创新的乐趣,多次尝试以后会产生自己编题的愿望,创新的思想就会在这样过程中萌发出来。

2.因材施教,分层检测。

每次编排考题时要注意分层,因人设疑,需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既要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不至于“撑坏”,也要让能力强的学生“吃饱、吃好”,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消除了学生的“恐考症”。

在平时的单元小测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附加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可通过再测验,进行指导性训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如此方式的检测,使学生感到考试不是“魔术师”式的表演,进而改变了考试的被动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习题课质疑培养
实现课堂高效的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之高中数学习题课初探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习题课应有利于学生真正实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