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

2009-08-11张金涨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咨询心理健康

张金涨

【摘要】长期以来,很多教育者对学生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关注。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得到和谐发展,它是一种整体优化教育。是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小学教育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颇,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要改变现状,必须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加强教师对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站;开展丰富多彩的“贴近生活”的班队活动。

【关键词】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心理素质、班队活动

“一个人生理有病,一定会去找医生。但心理有病呢?就未必会去找医生了?生理上的疾病是损伤健康;心理的疾病却危害灵魂,毁灭整个人。”[1]长期以来,很多教育者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种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接受。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得到和谐发展,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也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说它是一种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

在小学教育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颇,据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紧张而单调”、“烦躁而抑郁”、“枯燥而乏味”的生活,多达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怪癖等。近年来,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过失、过错、乃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的甚至危害了家庭、校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少先队员心理素质,应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少先队辅导员所面临的迫切问题。究其原因,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家长、教师的教育方法等造成的。在新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我对提高少先队员的心理素质工作做了以下的思考与探究:

1.及时召开家长会,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分析,目前上小学的这一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报道:“94.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1.6%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学方面的书。”[2]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多动症,厌学等,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甚至斥骂、体罚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教育不得法常常会适得其反。此外,对“离异家庭”“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及"留守孩子"更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三年级有个叫林靖炫的同学,虽是本普及区的学生,但是从二实小转学回来的,这个同学经常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老师被气得没办法。经过了解,单就在涵江城区他就转了六所小学,到哪个班,老师都拿他没辙。无奈之下,其父亲就撇下他,把他寄居在外公家。根本就不去管他。从孩子嘴里得知,在做生意的父母根本没有去照顾他,一听到老师的反映,回去就骂他,罚站,有时还打他,给孩子造成畏惧心理。一次家长会上,我主动找家长谈心,才让他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经过促膝谈心和耐心的教导后,如今,这位同学能及时完成作业,参加学校组织的讲故事比赛还获得二等奖呢。“六一”儿童节,和同学合作表演小品,博得同学的阵阵喝彩。

2.加强对教师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和工作压力,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3]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活泼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此外,加强教师对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或网络教育课程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于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应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能使学生身心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每周一下午放学后,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学习,学习党的纲领性文件,有关法律、法规,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教师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做好读书笔记,书写心得体会。组织教师参加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涵江区《教师六不准》的有关条文,鼓励教师参加提高学历进修等。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目前不少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为了普及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和谐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如:学校采用骨干教师走出去和请进来有关专家的办法,分年段每周给学生上一节心理健康辅导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4.创设条件,建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站

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一些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通心理咨询电话热线——3951810。如: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5.开展丰富多彩的“贴近生活”的班队活动。

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儿童将来要参与社会生活,现在就该投入社会生活。教育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教育本来就应是生活,是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4]因此,班队活动理应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如:在庆祝“六一节”活动中,学校举行了“我是生活小主人”活动,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生活,体验各种职业的困难和乐趣,让他们自己融入到现实生活中。通过这种形式获得的体验是深刻的、具体的,也是实用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学生获得真情实感,也许会是刻骨铭心、一辈子都难以忘却的体验,这是最有价值的,最有教育意义的心理素质教育课堂。

总而言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智力的发展。各校都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中去。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扎扎实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方与圆》之第三章《心里整容》

[2]《网络知识》

[3]《学校管理工作理论》

[4]《小学校长培训教程》

收稿日期:2009-01-13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咨询心理健康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服务与咨询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