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办“即时插播新闻”增强广播竞争力

2009-08-07李锦白

理论观察 2009年3期
关键词:插播听众广播

冯 洁 李锦白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3-0168-01

随着全球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都渴望在第一时间知晓天下事和身边事,随之而来,众多媒体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对同一新闻事件报道时,媒体竞争的关键之一就是看谁“快”。谁快谁就吃到了最新最好的一块“蛋糕”。广播作为传统媒体,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即时插播新闻”应成为快新闻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一、开办即时插播新闻的必要性

有学者曾经这样评价三大系统媒体的各自优势:“广播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新闻;报纸以犀利的笔锋记录新闻、保存新闻;电视用真实的画面再现新闻。”然而,随着传媒行业的发展,第四媒体——网络的普及,第五媒体——手机的出现,对传统的广播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逐渐失去快速传递新闻信息的优势。因此,搞好策划,开办“即时插播新闻”,是保持优势、夺回自己阵地的一个最佳方法。

传统的新闻采访写作观念,往往被“新闻五要素”的采集所束缚,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记者在采访时,必须围绕新闻五要素收集素材,然后,对新闻事件整合撰写稿件,通过审核后,最终制作成音频稿件,播发出去。一个流程下来,新闻的传播速度便受到了延缓。

以齐齐哈尔市大商新玛特购物广场起火的新闻事件为例:众多媒体的记者在接到新闻线索后,迅速作出反应,及时赶到了新闻现场,与新闻事件同步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然而,在这一新闻事件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新闻五要素观念进行采访的话,现场很难了解全面。除了何时、何地、何事外,何人所为,为何起火等新闻要素当时都无法了解清楚。因此,在事发当日,传统的三大媒体都没有刊发这篇新闻报道。第一个报道此事件的却是网络传媒。起火1小时后,在齐齐哈尔网民论坛上,网友首先发表了原创帖子,内容很简单:“齐齐哈尔市的大商购物广场着火了!”很快顶帖的人“纷至沓来”。起火近1个半小时,网友上传了起火现场照片。起火2小时后,官方媒体东北网正式刊发了一条图文并茂的消息,消息内容也十分简单:“东北网11月19日讯(记者路云强)19日14时,东北网网友向本网报料称,当天中午12时左右,位于齐齐哈尔龙沙区的新玛特购物休闲广场发生火灾。目前起火原因及起火部位不清,损失及人员伤亡情况不详。据网友介绍,火灾现场烟很大,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随后的几个小时内,腾讯、网易、新华网等国内知名网站纷纷转载了这条新闻。

网络媒体在报道这一新闻事件中。充分体现了其快速性,在保证了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省略和模糊了新闻五要素中的何人、为何两个重要要素,从而凸显了新闻的快速传播性。

反观之,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媒体,如果打破陈规,即时插播这一新闻,省略一些新闻要素,由主持人或记者现场连线,播发消息,告诉听众发生了什么。恐怕,第一个抢到新鲜“蛋糕”的就不会是网络媒体,而是广播媒体了。随后,记者还可以跟踪采访,待采收集完整的新闻五要素,报道出一篇连续报道,这样一来,便增加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和可听性。

由此可见,广播媒体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一些突发性新闻和现场报道,采取“即时插播新闻”的形式,以最快的速度向听众传递最新新闻信息。

二、“即时插播新闻”的特点和优势

“即时”一词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立刻,当即。”顾名息义,即时插播新闻,就是在日常的广播节目中,用插播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把最新的新闻信息传递给听众的新闻报道形式。

广播“即时插播新闻”的特点:即快速性、现场性、可听性。

快速性。对突发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其他媒体的记者都不可避免的一件事,就是撰写新闻稿件,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广播媒体的记者却可以利用“即时插播新闻”的方式,省略撰写新闻稿件的文字写作步骤,抢占先机。

现场性。虽然广播媒体不能像电视那样播发画,像报纸媒体那样刊登图片,但广播媒体却可以通过记者口述现场情景,给听众一个现场感。“即时插播新闻”通过通讯设备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新闻信息传递给听众,听众可以通过记者的描述、耳闻现场的声音联想到现场的场景,也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听性。“即时插播新闻”可以刺激听众的听觉感官。因为,记者在报道突发新闻事件和现场新闻时,往往处于对新闻事件高度关注、高度敏感的兴奋状态。此时,记者的语言带有很强的兴奋信息,可以刺激听众的听觉神经系统,引起听众的关注。此外,“即时插播新闻”与新闻事件同步,可以引起听众的好奇心,使听众越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从而继续关注广播媒体以后对新闻事什的接续报道。

“即时插播新闻”的优势,在于保持原有定点播报新闻的基础上,可以在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告知给听众,真正实现新闻的新鲜性、时效性。同时,也使广播媒体抢在其它媒体前面播发新闻,这样大大提高了广播媒体的公信度。因“即时插播新闻”的不确定性,便会使听众实时关注广播的各档节目,随时等待听“即时插播新闻”。这也带动了听众听取广播的其他板块的节目,从而促进广播节目的良性循环。

三、“即时插播新闻”适用范围和方式

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用于“即时插播新闻”,像时政新闻、会议新闻、人物新闻、深度报道等就不适合运用“即时插播新闻”。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适用于“即时插播新闻”呢?原则就是听众急需知晓的、急需解决的、突然发生的新闻。

“即时插播新闻”的适用范围,要在保持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的基础上,针对突发性新闻、重大新闻、预警性新闻、政策变更性新闻、现场新闻,以及百姓身边的新鲜事、奇闻等进行报道。

“即时插播新闻”的方式包括记者连线、主持人口播、三方通话等。

记者连线方式。过去,广播媒体要想实现与新闻同步、现场直播,需要借助于造价昂贵的直播设备。随着通讯行业的发展,广播媒体的记者连线报道所用的昂贵的直播设备慢慢地被手机取代,这也提高了广播的新闻播发效率。“即时插播新闻”可以借助手机,将现场采访的记者的电话接进直播间,打断正常的广播节目,与新闻事件同步来插播新闻。这样,记者便可引领听众走进新闻发生的现场。

主持人口播方式。预警性新闻、政策变更性新闻不一定需要记者连线,这样的新闻,就可以由主持人口播的方式传递给听众。即记者把新闻事件的信息,通过手机口述传递回广播电台,由编辑简单编辑,通过主持人迅速播发出去。

三方通话方式。一些监督性现场新闻报道,由于单听一方之言,并不能反映出新闻事件的全部真相。而记者对另一方采访时,也不排除隐瞒真相的情况,从而使新闻了解存在一定局限性。俗话说得好:“人怕见而。”任你说得天花乱坠,只要当事双方一对质,事情的真相就水落石出。具体操作,可以利用时下通讯行业最时髦的三方通话功能。就是由记者将当事一方的电话打进直播间,然后,由导播接通另一方当事者的电话,实现三方通话,找出亲闻事件真相,发挥舆论监督助能,达到督促问题尽快解决的目的。

“即时插播新闻”虽然可以快速传递新闻信息,但其也有局限性和缺点,就是不能完整地表述新闻五要素。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必须做好“即时插播新闻”的后续报道,做到有头有尾。当播报一条即时新闻时,可能新闻正在发生中,记者对新闻的起因、过程、结果还没有了解全面,但即时插播的新闻却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听众。因此,记者在完成即时插播任务后,还应继续采写跟踪报道,通过固定新闻栏目,将新闻的“全貌”广播给听众。

猜你喜欢

插播听众广播
音频信号插播、错播和停播自动报警系统项目建设
“擂”耳
听众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广告插播”应选择好“节点”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