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泉流淌千万家

2009-08-06扬广宣

金山 2009年6期
关键词:广电局广电机房

扬广宣

16年来,他心里拥有一颗炽热的事业心,拥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心里永远装着他挚爱的广电事业。

在万里长江的下游,有一个名叫西来桥的岛镇,多少年来,岛上的人们过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民生活。交通不便、经济滞后,使岛镇文化生活更是落后,然而,在这十多年的时间,岛上的广播电视却办得红红火火。广播电视网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组通率100%,镇村光缆联网率100%,全镇无小耳朵卫星天线率100%,有线电视门樘入户率达105%以上。熟知西来桥的人都称赞这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一奇迹的人正是该镇广电站站长施治和。

16年前,他怀着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执着追求,来到了这一新的岗位。从此,他在日新月异的声频世界里辛勤耕耘,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广播电视事业,西来桥镇广电站和施治和同志多次受到省、市、镇的表彰。

1998年,该镇广播电视站被镇江市广播电视局授予“红旗广播电视站”称号。

2000年,西来桥镇广播电视被镇江市广电局评为“先进集体”;

2001-2004年,施治和在年度工作考核中连续四年受到嘉奖;

2005年,施治和在年度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2005年,施治和被江苏省人事厅、江苏省广电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6年,施治和被镇江市广电局评为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二等奖”,同年,荣获扬中市广电局“春华秋实广播奖”;

2006年,施治和被西来桥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6-2007年,西来桥镇广播电视站被中共扬中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满意基层站所”称号;

2005-2006年,该站被中共扬中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2006年,西来桥镇广播电视站被中共扬中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西来桥镇广播电视站分别荣获镇江市广电局、江苏省广电局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优秀乡镇站。

在西来桥镇,熟知施治和的人都说他是工作狂,从不知疲倦,从不知满足。这话一点不假,16年来,他心里拥有一颗炽热的事业心,拥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心里永远装着他挚爱的广电事业。

记得1992年5月的时候,他担任西来桥广电站站长,第一天进站工作,他看到,一个广电站的全部家当就是两间小房屋,一间是破旧的广播机房,一间是简陋的办公室,再到下面村组一转,他更是心碎了,所有村组的广播线路残缺不全,村民家中过去安装的广播如同“聋子的耳朵”。连续几天,施治和总是在想,作为沉睡的小岛,人民文化生活如此枯燥,广播电视是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主要渠道,为此,他暗下决心,要尽快盘活现状,尽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他带着一种责任,走访周边地区发达市县后,回来向党委政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办有线电视,促广播发展。领导听了称赞他有胆有识,可有少数人却在背后嘲笑他:“凭西来桥这个穷地方,凭你施治和还能办有线电视,真是天方夜谭!”面对少数人的讥笑,他没有泄气,没有失望,却激发了他办好有线电视的激情。

万事开头难,在孤岛上办有线电视可说是一种新鲜事物,但对于一个乡镇广电站来说,一无技术、二无资金,要办好有线电视困难很多,面对种种的难题,他只身赶往浙江,与当时走在全国前头的浙江富阳市广电局商谈,并与他们签订了合作创办有线电视的协议。

技术、资金问题解决了,可广电站连做机房的地方都没有。施治和不顾面子,三番五次到镇用电站协商,借用了两间房子作临时机房,没有人值班他自己带头值班,夏天机房没有空调,他把自己家的电风扇拿来为机房降温。起初,人们对有线电视不太了解,安装进度特别地缓慢,有时一天都装不到一户。在这一筹莫展之际,施治和带着宣传单走村串户上门宣传,并且在基层定点培养宣传骨干,让百姓真正了解、认识有线电视。善于动脑筋的施治和在搞好上门宣传的同时,利用乘凉晚会的形式,把有线电视搬到大街上,充分展示有线电视的优越性。那清晰的图像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上千名群众,从此,有线电视逐渐被西来桥的广大群众所接受,要求安装的户数也越来越多。起初,虽然部分农户接受了有线电视,但有部分农户还不会使用,每天晚上施治和都要带着技术人员逐户帮助调试。为了既提高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又不让群众多花钱,施治和可说是挖空了心思,动足了脑筋。某村有500多户农民,集体经济在全镇处于领先行列。在给该村安装有线电视之前,为了降低收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入户率,施治和多次与该村党支部书记沟通,希望能从集体经济中拿出部分资金适当补贴一点给农户。通过多次上门做工作,这位支书心有所动,但迟迟不拿钱。施治和再次起早带晚主动上门与他交流,以对工作的一片痴心来感动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位支书终于表态了,他说你这个人对工作太执着了,我也拿你没办法,我们给每户补贴初装费100元。就这样,北胜村在很短的时间里,80%的村民都及时装上了有线电视。

随着有线电视的发展,施治和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通过他的努力把广电事业做大做强。他又开始谋划新的目标,原来租借的简陋机房已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1996年,施治和开始筹建广电大楼,在镇政府没有一分钱投入,广电站账面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自己带头集资6万多元,动员站内职工筹集,在很短的时间里筹资50多万元,建起了一幢550平方米的广电楼。

短短的几年时间,西来桥镇的广播电视事业犹如一朵奇葩怒放,引人注目。但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施治和从不满足,而且想的是工作争第一,成绩要创一流,要把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到岛镇的每一个村组,不遗漏每一个角落,让全镇人民都能看到有线电视。人们知道,在一些偏僻的地区安装有线电视,不仅亏本,而且难度大。但是,施治和始终把人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他身先士卒,在空旷的田野上架设了一道道有线电视线路,让有线电视走进了每个寻常百姓家。目前,全镇154个村民小组,组组都通了有线电视。

一个经济滞后的岛镇,虽然办起了有线电视,但怎样能让百姓都看上有线电视?施治和处处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当作自己的重要职责,为此,站里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伤残、烈军属家庭,广电站免费为他们家庭安装有线电视。这些年来,广电站为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家庭安装有线电视50多户,为伤残、烈军属家庭免费安装有线电视40多户,为特困户家庭免费安装有线电视600多户。

艰苦创业,埋头苦干,勇于创新,为党委政府做好服务是施治和工作的追求目标。在这些年来的工作中,他凭的就是一股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凭的就是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他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各村、各单位对他工作的支持。在施工紧张阶段和故障排除现场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一次在施工中,他被一辆急驶而过的摩托车上的氧气瓶撞伤,身上的衣服从里到外都被刮破,背上也被氧气瓶的铜头撞了一个馒头大的伤口,晚上睡觉也不能躺下,但他一天也没有休息,第二天又和施工人员一起出现在施工现场。

平时,施治和从来没有一个节假日,没有一个星期天,家里的事根本顾及不到,而对站里的工作,对地方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从不马虎,都能及时服务到位。2004年初,由于铁本事件的影响,西来桥镇出现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为了配合党委、政府搞好宣传工作,安定人心,他和施工人员在铁本工地架设了广播喇叭,又在集镇大街上安装喇叭,每天向群众宣传党委政府对铁本事件的处置措施及安置房的安置方法,他经常扛着摄像机,深入到拆迁户中采访,一到晚上他又要为自办节目编辑、摄像、录音。在那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施治和每天晚上都要到八点多钟才能吃饭。通过强有力的宣传,稳定了人心,稳定了秩序,使拆迁安置工作顺利进行。党委、政府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人们常说,施治和工作太认真。这些年来,在站务管理上用心良苦,通过他的努力,摸索出了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办法,带出了一支过硬的技术维护管理队伍,建立了一系列优质服务机制,并以营业厅为服务窗口,在营业厅内设立了意见簿、意见箱,印制了用户联系卡,并将社会服务承诺、收费价格标准,工作人员岗位公示上墙,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为民服务上,建立了首问负责、工作决策、社会监督、故障投诉、用户回访等制度。在施治和的带领下,西来广电人凭着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凭着一股诚信服务的工作热情,在基层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广电站在每年的基层站所测评中都名列前茅。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果实。施治和同志对待工作的一片痴心,对待事业的执着精神,赢得了全镇上下的佩服。可他在成绩面前永不满足,2008年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广播电视双入户示范镇,率先实现了有线电视“户户通”。

猜你喜欢

广电局广电机房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罚款扣物无依据 居民告赢广电局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召开 全区新闻出版广电系统安全工作会议
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新版记者证情况公示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N通信公司机房节能技改实践
新型有线电视机房UPS系统的配置
大功率发射机房冷却送风改造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新建编码平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