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80后”作品 《裂舌》在国内出版引争议

2009-08-06

金山 2009年6期
关键词:芥川作家小说

日本文学最高奖——“芥川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得主、1983年出生的日本作家金原瞳的中篇小说《裂舌》,日前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

《裂舌》描述了迷上身体改造、最终把舌头一割为二的一个女孩与两个另类男青年之间痛苦的情爱关系。简单情节下,有令人不寒而栗的“身体改造”场景,有叫人恶心的S与M的性游戏细节,还有目不忍睹的切切实实的文身情景。整本书里充满了血腥神秘压抑怪异的气氛。因内容“惊世骇俗”,在日本引起广泛争议。小说获奖后畅销一时,单行本发行逾50万册,被称为日本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裂舌》及其作者的出现在日本甚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裂舌》中文版首印5万册。这个首印数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诉讼笔录》相当,目前销售状况不错。

金原瞳:川奖最年轻获得者

1983年出生的金原瞳,两只耳朵上戴了6只耳环,不过没有文身。她曾想去文身,但被男朋友和伙伴们阻止了。金原瞳经常化着淡妆,抽着烟,脚蹬高跟鞋,可是她看上去仍像刚刚成年。

11岁时,她想成为作家,“要介入灵魂深处”。当时她认为上学对她没有帮助,就说服父母让自己退学。当同龄人还只满足于在作业本上练字时,她已经开始了写作生涯,练习写小说。她为自己挑选了更加“炽热”的作家——山田咏美与村上龙,他们是日本的布雷特·伊斯顿·埃利斯、乔治·巴塔耶和兰波。她创作的《裂舌》于2004年夺得第130届芥川奖,金原瞳因此成为芥川奖历史上最年轻的得主,并得到了以“惊世骇俗”为定义的评价。

老字辈学者观点:“最差劲小说”

巴金研究者周立民认为,小说刻画的是年轻人逃避责任的阶段,“刚脱离父母,接触社会的边缘,要承担一些责任,却又畏惧。”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则认为,小说反映了年轻一代的消极叛逆,“从敢于改变世界,变成了逃遁。不奢求改变世界,而通过作践自己,表达一种叛逆。”江晓原指出,阅读全书后未能体会到文学上的美感,尤其该书前30页针对“裂舌手术”的细节描摹,读来让人头皮发麻。华师大外语学院副院长袁筱一指出,无论从写作技巧还是布局谋篇看,《裂舌》都没有什么突破,仅是在内容、题材上让读者吃惊,她更愿把其当作一个日本获奖文学的案例。译文社总编助理赵武平也认可这种观点——该小说作为“社会学文本”的意义大于“文学文本”。

“80后”新锐作家观点:“难得的纯文学”

叛逆不表明不纯洁,相反,在一些“80后”新锐作家眼里,作者金原瞳很纯洁。几位新生代作家坚持称,“色情”是该书的一部分,并不是以此为卖点;金原瞳的文字非常干净,故事主线明晰,这是本难得的纯文学书籍。

读者反应——褒:

1.为边缘人正名

《裂舌》篇幅不长,内容却惊世骇俗,涉及性爱、暴力、身体的改造……金原瞳能于小说中描写如此精准,除了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外,她是她所身处的这一代的先行者,至少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没有过叛逆不羁的青春的人,读此文字可能会有生理上的不舒服,但放在那些厌恶通俗文学的人眼里,会产生大呼过瘾的冲动。作者要传达的当然不是顺应社会的价值标准,而是通过此类年轻人狭隘的生存空间来展现这种空虚感的可怕力量。麻木的心灵只能通过改造身体的疼痛来获得存在的感觉。当路易在身体上刺青、舌头上穿环时,只是单纯为满足叛逆的心理,但最终因为失去男友而加快了“裂舌”过程,在剧烈的生理疼痛中反衬了其情感从麻木到复苏的过程。《裂舌》是为此类边缘人正名吧,从对这些人的生活表象的残酷描绘,让我们看到残酷后面的情感内核。

2.味觉失调后的另类矫正

读小说,平常心是极端重要的。

对于宣传策略来说,这个中篇可以用两个亮点包装起来:一是作者。作者金原瞳是“80后的叛逆美少女作家”。二是背景。这个小说获得2004年芥川文学奖,被评委们定义为“惊世骇俗”之作。由于这两个因素,《裂舌》便出现在了中国读者眼前,而且,引起广泛争议。

制造“裂舌”的整个过程构成了最直观的线索与事件进路的框架。实质上,中泽路易的痛感和作者直率的残酷写作所传递的痛感使读者形成了最真实的印象。三个虚幻个体的生存体验被一切由此而生的痛感所缠绕、笼罩、冰封,凝结成失落与迷惘的意象,陈列在城市边缘那标注着放纵、叛逆、颓废的橱窗里。我们只是匆匆回避的过客,被如此具象的痛感所吸引,然后好奇地窥见了蛰伏于每个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欲望和躁动。

金原瞳的创作姿态让人感到惊异。她一定知道现实中那坚韧无比的隔膜是无法被逾越的,她也一定知道她的叛逆会引起广泛的争议,她可能还知道自己和自己的文字会被人误解甚至扭曲。但是,假如她是有理由地预留了勇气去维护她的真诚,我们就有理由尊重。

3.安静地读《裂舌》

喜欢这种疼痛的小说,在心情极度低落的时候,才能读出里面的感觉……它能让我们静下来。就像安妮宝贝的《彼岸花》。

读者反应——贬

1.不要被大奖唬住

读了《裂舌》很恶心,但也不奇怪。小说反映的日本社会早已进入后工业时代,高度物化对人产生精神挤压,形成异化,所以有不少青少年迷惘、空虚,甚至通过自残、自虐来寻求刺激和叛逆,这是一种令人感到可怕的人类阴暗面。

尽管该作品获得了芥川奖,我们也没必要被它唬住,对书的文学价值、表现手法、审美情趣等,要有批判意识。中日国情不同,国内读者应该如何阅读这样直观的作品,有关方面有必要引导他们进行评判,尤其是对一些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出版社翻译出版后应多做些辅导阅读的工作。

2.很难理解的东西

看过这个小说拍的电影,据说还很有市场,但是,当你看到的都是十几岁的少男少女,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亲情,生活就是想喝酒就喝酒,想做爱就做爱,想杀人就杀人,一堆受虐狂,不知道自己对家人该做什么,对社会该做些什么,你会怎么想?这样的人,真是不该活着浪费资源。所以,很不理解极度变态的日本人,很不认同极度无聊的这个小说。

网上声音:

四川网友:看来日本这个民族是改不过来了,80后的人也写这种东西还得奖。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日本人和正常人类不同,变态、畸形、残忍、兽……还津津乐道将细节描写出来,真是不齿于人类的垃圾!呼吁大陆不要引进这类垃圾祸害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家侵略不了你,就搞文化侵略,你还替强盗开门!

北京网友:变态在日本是一种美学,因为日本人心理上总笼罩着恐怖的阴影——岛国早晚要沉没。

西安网友:都是生活太好了,要是天天生活在战火连天或为饥饿奔走的日子,这事一定不会发生。生活太好,自律差的人就会这样没事找事——认为是张扬自我。

沈阳网友:现实到冷酷的境地了。与一般人不同,他们在寻找活着的证据。80后,很极端,很悲惨!

南京网友:鬼子又来了,这次是不流血的文化渗入侵略!!!

(夜子辑)

猜你喜欢

芥川作家小说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汉译概说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①论——以芥川、章炳麟的会晤对谈为中心
Résumé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