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献给话剧百年的一瓣馨香

2009-08-06

金山 2009年6期
关键词:北京人艺镇江剧团

苏 民

编者按:

话剧艺术家戴涯先生,1909年6月30日生于镇江,原名戴忠勳。大学开始热爱话剧,从1933年和唐槐秋创建中国旅行剧团,任副团长,兼导演、演员,到1973年逝世,四十年对话剧艺术矢志不渝。戴涯一生,名副其实是话剧人生。

中国国电集团谏壁发电厂原厂史编辑,镇江市杂文学会会员朱志新先生,曾在2007年创作并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剧魂归天涯》一书,详尽记录了戴涯一生。

今年是戴涯先生诞辰100周年,为怀念这位中国话剧开拓者、表演艺术家,本刊特转载《剧魂归天涯》一书的序言和书中丁尼的《亦师亦友忆戴公》,既慰前人,又励后人。

戴涯先生长我十七岁,倘若他仍然在世的话应该是九十七岁高龄了。今天,对于不熟悉中国近代话剧历史的中青年来说,戴涯这个名字大约是陌生的。因为早在上个世纪的1957年,他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完郭老的名剧《虎符》以后,因被错划为“右派”,就从此被迫离开了他难以割舍的话剧舞台。“文革”浩劫以后,1980年北京人艺为他平反昭雪时,他已于1973年含冤病逝于家乡江苏镇江。

戴涯在北京人艺工作的时间虽然只有五年,但北京人艺院史上肯定要记上他的名字。因为他此生最后一次的舞台创作实践,就是参加了重要剧目《虎符》的演出。这出戏是北京人艺在话剧民族化的试验探索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第一台奠基剧目,戴涯在演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魏安王。导演焦菊隐对他的表演很满意,并向大家传达了剧作者郭沫若的评价——“戴涯演的魏王是郭老所看到的几次《虎符》演出中最好的魏王。”

戴涯还有件写剧本的事,留给我的印象很深。那是六十年代初,他被解除劳动教养,从农场回到了北京人艺宿舍的家里。没有工作,没有朋友,在“左倾思潮”仍然风行的年月,他也不便和朋友们交往,其处境的悲苦是可想而知的。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他竟然独自关门写出一个剧本《郑成功》。他设法请人转告北京人艺党委书记赵起扬,请求面谈。赵听到后就来看他,他十分激动地拿出剧本说:“我一不能忘情戏剧,二不能忘情剧院,这才下决心独自写成这个剧本。不能找别人,只能找你来谈谈我心里的话。恳请你抽时间看看,能不能多给我提些批评意见。”赵答应了。过了几天,赵认真读了剧本,来找戴涯谈自己的意见,戴在兴奋感激之余按捺不住地试探着问了一句:“有没有可能修改好了由剧院上演?”赵也很实在地回答说:“看剧本、提意见,是我个人的行为,我可以负责。而剧院能否上演,必须经过党委、艺委讨论,我无权个人作出答复。但我可以对你说一个想法,即或有上演可能,你也要为剧院着想,作者署名恐怕不能写你的名字。”戴涯听后激动不已地说:“没关系,要是能上演,我就是死也瞑目了。”

我对戴涯先生了解不多。知道戴涯出生于江苏镇江的一个大户人家,四岁丧父,十二岁丧母,是祖父祖母将其抚养长大。上大学时曾组织过金陵大学剧社。大学毕业后,经田汉先生引荐结识了长自己十一岁的中国早期戏剧活动家唐槐秋。由于志同道合,于1933年10月4日中秋节那天,他们二入在戴的家里彻夜饮酒长谈,共同谋划,取“让人生在戏剧中旅行,让戏剧在人生中旅行”之意,决定组织“中国旅行剧团”,由唐槐秋任团长,戴涯任副团长。从此诞生了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民间职业剧团,推动了中国话剧艺术的职业化,并在中国舞台上首演了曹禺先生的《雷雨》。他们旅行演出的方式使话剧在中国各地传播,扩大了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当然也包括了话剧在观众中的普及。1936年,戴涯与曹禺、马彦祥一起创办了“中国戏剧学会”剧团。十余年间,他带领这个剧团转徙各地演出,其中一段时间在西安,大家在生活上几乎陷入到朝不保夕的地步。为了拢住人心,保住剧团不散,戴涯变卖了随身携带的私产以维持剧团的生存。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台下酱菜稀饭,台上英雄好汉。”戴涯曾经这样回忆:“演戏再难,还是要演,我这辈子注定就是话剧人。毕生献身话剧,虽九死而不悔,纵再难,不言退。”

这样一位把自已的青春全部奉献给话剧舞台的艺术家,这样一位为了话剧事业、为了保住剧团生存慷慨捐出自己家产的艺术家,却于1957年,正值他艺术人生趋于成熟、生命力也最旺盛的48岁好年华的时候,被一顶“右派”帽子剥夺了他上台演戏的权力,使这位自誓要做话剧人的好演员只有借写剧本以抒解自己不言退的残志。令人悲愤的事情还在继续,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恶浪又兜头把戴涯强令遣回镇江老家,由当地政府加以管制。又过了告天天不应、问地地无语的七年,戴涯对他的儿女们说:“我的苦,你不懂。”1973年3月1日,这位老艺术家走完他的人生苦旅,享年不过64岁。

本书作者朱志新先生是镇江谏壁发电厂的一名职工(现已退休),业余喜欢写作,酷爱话剧,尤爱北京人艺的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了戴涯与他同是镇江人,进而又得知戴涯的悲惨遭遇以及他对中国早期话剧的贡献。出于乡谊、出于对话剧艺术的钟爱、出于对戴涯先生的无限同情和惋惜,朱志新产生了为戴涯著书立传的决心。为此,他利用业余时间采访戴涯先生的子女、亲属和能找到的了解戴涯(哪怕一点一滴)的所有人,翻阅了大量的文字资料,甚至自己掏钱召开关于戴涯的座谈会……总之,读罢他的书稿,我为他迎难而上的毅力而佩服,为他锲而不舍的执著而赞叹,为他与戴涯倾心的乡谊之情而感动。

2007年是中国话剧百年,这本书能够问世,是对中国话剧百年奉上中国话剧人的一瓣馨香,也是对戴涯先生在天之灵的莫大告慰。

(作者简介:苏民,原北京人艺副院长)

猜你喜欢

北京人艺镇江剧团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