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西津渡街的巷弄生意

2009-08-06

金山 2009年6期
关键词:铜匠津渡书摊

曹 雨

近代西津渡历史街区,是个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

近代西津渡历史街区,是个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小码头街沿街几乎全部被各种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包围。据老人们回忆,从观音洞下行一直到现在的长江路,这短短几百米长的街道上竟有各式店铺150多家。当然,这还仅仅是能清楚地记起店铺字号的商家。从行业种类上看,大致有饮食方面的周记小酒店、杨记饭庄、陈记牛肉店、解记豆腐店、王记大饼店等;有生活方面的刘记钟表店、汤记、郎记裁缝店、杂货店、郑记洗衣坊、皮货店、酱油店、茶叶店、胡记鞋子店、黄记皮鞋店、药店、邵记诊所、祥行龙客栈、布店、徐三嫁妆店、徐记纸扎店、棉花店、秤店、张记米油行、周老四澡堂浴室等等,文化方面的有夏记书店、冷记文具店、崔健裱画店、雕刻店、胡志昂古玩店等等,礼佛方面有李记香店、焦记爆竹店之类。有的行业,现在已经失传,名称也很陌生,例如曾记媒罗行(相当于现在的中介)、毛记荒货店(相当于现在的废品收购站)、粪行、棺材店、炭店、盐坊、染坊、老虎灶、五洋百货店等。店的名称,大部分以店主的姓氏或姓氏加排行作为店号,例如张志清漆匠店、王二席子店、陶三铁匠店等;有的以店主的俗名为店号,例如二呆子皮匠店、小萝卜剃头店、大宝子水果店;有的以店主的家乡为店名,例如广东坊火腿店、广东炒货店;但也有的以吉祥、财源兴旺为店名,例如:万顺昌五洋百货店、广福茶食店、春生园包子店等。店铺的规模、档次与性质大都与交通要道和附近居民的生活有关。这里还有许多为船家服务的店铺,诸如钱记、邵记木匠店、宋记铁匠店、袁记、窦记、王记、季德海盆桶店、荣兴翻砂店、汽油灯店、王记麻袋店、王记铜匠店、高记锡匠店、徐记车匠店、缆绳店、橹店、吉记白铁店、张记笆斗店、殷记木模店、王家油漆店等等。解放前这里还设了一个警察分局,这些店铺加上救生会和救火会,简直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

西津渡街又是镇江的工业发源地之一,小型“巷弄工厂”遍布其中。例如原义渡码头街(1985年改西津渡街)就有“永泰机器局”,专门翻砂、制造螺旋桨等轮船上的机器和零件,兼作维修工作,解放后合并到镇江矿山机械厂;还有设在江边苏北路蒜山下的马万兴机器修理厂,创办人是回族人马成章,原是镇江自来水厂的技术人员,又是西大寺房唧筒(泵浦)设计安装者,是族中有名的“洋铜匠”、“马铜匠”,可以说是一名土工程师。厂内有各工种工人十几名,主要业务是修理,尤其是轮船的修理。设在京畿路瑞芝里的许成记营造事务所,是镇江营造行业的佼佼者。这些都是镇江民族工业的雏形。

20世纪之初的西津渡街,人们为了谋生,加之早期临街的房间大都开间较大,对功能的适应性较强,出现了“舍宅为店”、“前铺后居”、“下铺上居”、“舍宅为厂”的行为,这样的小型店铺和作坊,极大地方便了居民、船民的生活和渡口各种船只的修理。走近巷弄口,电线杆上和两边墙壁上常有一些红纸贴,那些红纸贴是招租广告、寻人启示等。旁边多半是油盐店、酱园一类的商店,老虎灶的灶头整体蒸出腾腾的水雾。

然而,更多的是走街串巷的“流动摊贩”,这些摊贩有叫卖食品的,有修理生活用品的,有理发剃头的,还有卖书和租借图书的等,可谓应有尽有。在巷弄里,十有八九可以发现一个“立等可取”的修鞋摊子,鞋匠一边干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和等在身边的顾客道家常。而理发剃头的师傅也会定期来到巷弄中为居民服务。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流动书摊”,其实就是用门板拼成的,开摊时把两扇板展开,收摊时把门板合拢,专卖连环图书的书摊。书摊旁还备有大小凳子,大人和小孩围着这些书摊买书、租书或看书。

当巷弄里不知不觉笼上黄昏的暮色,这时候,一个挑担的慢慢地走近巷弄里来,“鲜肉馄饨面!”、“水磨汤圆!”时不时抑扬顿挫地叫起来,惹得左弄右舍的小孩陆续奔出来。鲁迅先生认为这些喊叫声既漂亮又具艺术性,使人“一听到就有馋涎欲滴之概”。这些叫卖声已直接唱到巷弄居民和过街旅客的心里,充分说明了巷弄生意与巷弄居民和过街旅客的生活相依相戚。

猜你喜欢

铜匠津渡书摊
电影《驴得水》:底层人物的觉醒
我的小书摊
西津渡古街忆旧
书摊·茶摊
书摊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