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熨帖人心的西津渡

2009-08-06

金山 2009年6期
关键词:熨帖津渡民居

谈 谈

考察街区是否有历史的厚重感,重要的是有无文化的积淀来支撑;其次是这个古街有没有大兴土木,以急功近利的观念来进行以新改旧。

近年来,历史街区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究其原因,无非历史街区这个旅游单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别样的文化意义,它跟纯粹的自然风光或寺庙古迹不同,显得更加日常、温暖和熨帖人心。

历史街区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个最基本的人情社会单元,它大小适中,五脏俱全,我们不但可以通过民居、建筑、街道、习俗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能够从中看到中国乡村向城市过渡的嬗变过程。历史街区往往残留着许多复杂的乡村信息,比如集市、古老的家庭手工作坊、浓郁的风土民情,以及简朴的生活方式等;但同时,建筑和人口的相对密集往往又使历史街区具有商业文明的初级形态。要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地方寻游,一个旅行者会感到民间的温暖。历史街区的居民在古老的建筑和街道两旁延续着祖辈遗留的生活方式,而我们现在涉足其中,跟他们同呼吸、共患难,还有怎样的经历比街区旅行更熨帖我们的心灵?

历史街区作为一个独具魅力的人情社会单元,一直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即便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这些江南小街也是熠熠生辉、神采飞扬。最有名的例子,当属镇江西津渡历史街区,一些形象丰满的历史人物活跃于这个街区的码头、刻着碑文的券门、不高的小山和老房子里,让人感受到一股民间的活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气韵。

西津渡历史街区跟江南的其它历史街区相比,无论是在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上都有较大差异。例如江苏的周庄,浙江的南浔,这些鱼米之乡孕育的是富可敌国的商人和风花雪月的官吏,因此,这些历史街区的兴起都跟名门望族和巨大的财富有关。而西津渡历史街区是因渡成街、因渡而兴。当年,这里千帆入津、商贾云集、寺观林立、民居错落、层峦耸翠、飞阁流丹。一直以来,西津渡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作为人流物流集散港口的功能,西津渡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还在发挥作用。2003年底,镇江市区内连接渡口到沪宁线的市区铁路停止运行,渡口的历史才算终结。街区的一切,无论建筑、宗教、文化、租界、还是民俗、风物,都是因渡而生,靠江而兴。从小码头上街,脚下是印刻着千年轮迹的石板,身旁是古色古香的老宅民居,耳畔是随江风而来的唐诗宋词,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历史。从西券门“层峦耸翠”到东券门“同登觉路”77米长的街道,一眼看过唐宋元明清千年历史长河。著名的历史遗存有唐代的渡口客栈—小山楼遗址,宋代的铁柱宫遗址,元代的昭关石塔(国家级文保单位),成立于宋、延伸至民国初年、世界上成立最早的救生会,传承久远、行旅商贾祈求平安、顶礼膜拜的观音洞。古街尽头,特别是镇江博物馆(原英国领事馆,国家级文保单位),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领馆和租界之一,见证了镇江作为最早开埠口岸的历史。伯先路两侧,印入眼帘的又是风格迥异的民国建筑群。街区内还有大量清末民初的江南民居,以及众多因渡而生的古老传说、民俗风情和传奇人物。众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承载了许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宗教等重大历史事件,使街区成为镇江“看得见的历史”。

居住在这个街区的居民,大部分来之于全国各地,他们带来了故乡的语言、民俗、戏曲、物种和传统技艺,然后在“五方杂处”的现实和包容的社会环境中,经商传家,生儿育女,修建会馆和住宅,在热闹的集市和茶馆中看戏、喝茶、评理……在此,我们体会到的是一种久违的生活方式,那部分停留在传统社会的淳朴日子,人的脚步悠闲缓慢,太阳从屋前升起又从后檐落下,生命变得简单和安逸。

猜你喜欢

熨帖津渡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西津渡古街忆旧
奇趣民居
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