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009-07-30

当代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记日记文风留学生

杨 强

我认为学生怕写作文,“无话可说”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传授给学生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选材方法。那么采取怎样的方法来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以下是作者的几点看法。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的作文脱离实际,生搬硬套,无病呻吟,词不达意,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东拼西凑。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段中的描写:“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鲁迅为什么能把清国留学生的精心打扮的丑态写活了呢?这是因为作者能深入生活、观察生活,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形象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运用回忆的方式从过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中选取真实的材料来写,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告诉学生不要胡乱杜撰,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甜的水喝。

二、积累材料,运用迁移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战奋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一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或者是阅读面非常窄,缺乏写作材料,对老师安排的作文望而生畏。要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有情可抒,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刮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以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注意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能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

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基础,没有读破万卷书的辛勤“耕耘”,就没有下笔如泉涌的愉悦“收获”。因此,要求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才能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最后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三、提倡摹写,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即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经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被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求“与古人离”,所以我们表现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来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稿本,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哪怕是三五句话,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猜你喜欢

记日记文风留学生
编辑精选APP
坚持记日记好处多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不良文风要害在“假”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关于通过改进文风促进作风转变的探究
刘奇葆:改文风永远在路上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改进文风贵在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