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李贽《忠义水浒传》评点中看宋江形象

2009-07-30

考试周刊 2009年24期
关键词:李贽宋江评点

张 敏

摘 要: 李贽在《忠义水浒传》中对宋江形象略有点评,但处在读者鉴赏地位的他对宋江形象的解读有异变现象。不同于传统看法和作者本意的理解,李贽重点是从宋江假道学面目对其进行评定,认为其行事表面仁义道德,背后却有自己的利害打算。但从客观立场出发,李贽还是肯定宋江对父行孝、对友散财的性格及行为,并认为他是一个善于领导,有益于社会朝廷的良丞形象。纵观全书,李贽对宋江形象的评点或多或少受到他个人身世遭遇、性格特征诸因素影响。

关键词: 李贽 《忠义水浒传》 宋江 评点 异变

伊格尔顿曾说:“‘我们的荷马不是中世纪的那个荷马,‘我们的莎士比亚也不是他的同代人的那个莎士比亚。”[1](12)这说明阅读对于文学的重写意义。从阐释学角度讲,一切文学作品都由阅读它们的社会“重新写过”,没有一种作品的阅读不是一种重写,这种重写之中就包含人物形象的异变。当读者阅读文本,塑造人物形象时,总要把自己熟悉的人或物附着到作品中的形象上,或根据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兴趣爱好,对文本形象进行个人情感色彩的加工。李贽在《忠义水浒传》中对宋江的评点就是一种形象异变的解读。宋江形象从民间口头流传到最后文人定稿,总体上都是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包含勇、义、忠、孝等美好品德,应该说施耐庵在宋江身上有自己的情感寄托和理想追求,但李贽以大胆狂妄的精神打破了宋江以往的完美形象,重新阐释了宋江。

百回《水浒传》中集中详写宋江的只有三回:二十回“宋江怒杀阎婆惜”,三十八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四十一回“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其他的如“宋公明攻打祝家庄”等,宋江在其中只算是一个配角,而不是一个主角。但不论是主写还是略写,只要是他出现的地方,李贽兴致所至都会说两句。宋江第一次出场是在十七回“宋公明私放晁天王”,当何涛拿着公文告知宋江协助捉拿盗取生辰冈的一伙贼人时,宋江以口头安抚为假,以骗得公文为晁盖诸人通风报信为实,放走了晁盖等人。李贽在其中夹批:“梁山泊祸苗,全在此处,宋江非罪之魁,盗之首而何?”[2](331)又在回末总评讲:“梁山泊贼首,当以何涛、宋江为魁。”[2](340)从贼魁角度定性宋江,这是宋江形象的第一条标签。

对于宋江到底是真君子还是真小人,现在有很多争论的观点,李贽的“假道学真强盗”的评价是振聋发聩的,它颠覆了之前作者对宋江英雄式形象的美化塑造,将宋江从圣坛拉下来变为凡人。李贽在五十四回回末总评中说:“宋公明凡遇败将,只是一个以恩结之,所云知雌守雄也,的是黄老派头。吾尝谓他假道学真强盗。这六个字,实录也,即公明知之,定以为然。”[2](1016)李贽所说的假道学是什么呢?他认为表面是儒家的仁义道德,礼数娴熟,而实际却是言辞修饰,藏头盖尾,口夷行跖。宋江在李贽的眼里就是彻头彻尾一个假道学的小人,他还举出他最喜欢的李逵做对称,以李逵的童心直率、心无城府反射宋江的虚伪。四十回宋江文绉绉邀众人随他上梁山,李逵云:“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罢了。”李贽眉批:“毕竟宋江假,李逵真。”[2](762)李逵在看到宋江把自己的老父亲接上山后,也想接自己的老母亲上山,在回末总评李贽评:“李大哥是个天性孝子。宋公明取爷有些道学气味,亦算计厉害耳。”[2](787)李贽对宋江的假道学行为应该说是非常厌烦,评点也是十分辛辣。六十三回关胜准备迎战林冲时,宋江喝住林冲对关胜道:“郓城小吏宋江谨参,一惟将军问罪。”李贽眉批:“奸诈。”[2](1165)并在此回末总评补充宋江缘何奸诈:“宋公明只是一个黄老之术,以退为进,以舍为取。”[2](1172)六十七回,宋江让梁山泊主位于卢俊义时讲了自己三件不如卢俊义的地方,李贽似乎迫不及待地在眉批直接指出:“都是假话,独有吴用知之。”[2](1237)在宋江讲自己“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时,李贽又夹批:“胡说。”[8](1237)回末总评又辛辣地指出宋江谦让主位的原因:“要知宋江之让,只为中心有愧于卢俊义耳,非真让也。原与吴用妆成局面,了却此件。不然,其中可让者尽多,何急急让此一人哉!平白地引诱他上山,到底良心过不去也。”[2](1238)此处评点既辛辣又幽默,宋江内心的那点小算计被李贽毫不留情地揭示出来,宋江的神圣形象也就轰然倒塌。

虽然宋江的假道学面目李贽是不喜欢的,但他还是能客观地评价宋江的孝道。宋江是个孝子,李贽在《水浒传》中并没有指责其孝为假,而是赞赏他的孝行。四十一回宋江在筵席上对众好汉道他在此连日饮宴快乐,不知老父在家,正是何如。李贽夹批:“孝子。”[2](773)宋江事不宜迟要回家,晁盖说如果路中有疏失,无人可救。宋江道:“若为父亲,死而无怨。”李贽眉批:“模写孝子,便是孝子。”[2](773)

宋江又叫“及时雨”,主要说他仗义疏财、接济他人、周济朋友,在《水浒传》中有多次这样的叙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的“义”的英雄本色。李贽对此是怎么看的呢?十九回阎婆没钱买棺材,宋江不但送了具棺材,而且给了十两银子做使用钱,李贽在此夹批:“宋江只是轻财,所以做得来。”[2](372)三十七回宋江借李逵十两银子,李贽眉批:“只这十两银子,便买了李逵,真是大贼。”[2](699)三十八回宋江当着戴宗等人的面给了宋老儿小银二十两,李贽眉批:“把这二十两银子与他三人看样,贼,贼。”[2](714)李贽既肯定宋江轻财重义的性格,但同时又将宋江轻财表面之后的心理用心看透。他认为宋江是舍得花钱,但更善于花钱,钱总是花在刀刃上,花在别人看得见之处,花很少钱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论宋江是以假道学蒙骗他人,还是以财笼络人心,宋江的领导才能李贽都是不得不服的。六十九回梁山好汉逮了张清后,宋江取酒奠地,折箭为誓:“众兄弟若要如此报仇,黄天不佑,死于刀剑之下。”李贽眉批:“宋公明最善用人,若有片长寸艺,无不留心,所以一百单七人死心塌地,如七十子之服仲尼也。试想官天下者,有如是之人,更当何如?”[2](1260)李贽联想到自己的遭际,感叹天下为官者都能如宋江这样识人用人,天下又该是如何呢?肯定不是他现在所处的那么昏暗。在《忠义水浒传序》中李贽也说:“若夫宋江者,逢人便拜,见人便哭,自称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的是假道学真强盗也,然能以此收拾人心,亦非无用人也。当时若使之为相,虽不敢曰休休一个臣,亦必能以人事君,有可观者矣。”[2](26)

整体上讲,李贽并不反感宋江,但他对宋江的认定多少还是有脱离作者愿意之处。现在有观点说施耐庵对宋江的态度是明褒暗贬,但我认为作者对宋江还是持赞扬态度的,他并没有正面写宋江任何“阴险奸诈”之处,那些“不择手段”,有些不是宋江亲为,有些放在当时甚至现在也不能算阴险,只是计谋而已。这样一个作家一直在褒赞的英雄人物,李贽却看出了其中的“小”来,不能不说是对作家意图的误读。为什么李贽会有误读的结果呢?这就涉及他自身的思想与感情因素。

李贽最反感宋江的一点是他的假道学气。这与李贽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即痛恨假道学相关。李贽批评当时人“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3](P48)“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3](P49)有这样“异端”思想的李贽,在看到宋江“文绉绉、假惺惺”的言行时,自然一针见血指出宋江本质是个假君子真小人。这与后来金圣叹评价宋江为奸诈之雄相应合。

李贽虽说以反抗儒家道德的“异端”自居,但是对于儒教中的合理成分他还是非常认可并力行,所以对于宋江的孝行他是赞同的,因为他也是一个非常看重孝行的人。李贽家道衰落,他的祖先三代五口灵柩已经停放了五十多年,直到他祖父去世,他才在上司和朋友的丰厚资助下回乡安葬了他们。不能早早安葬祖先灵柩,对李贽而言是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他曾对朋友孔若谷有一段心理自白:“吾先曾大父大母殁五十多年矣,所以未归土者,为贫不能求葬地;又重违俗,恐取不孝讥。夫为人子孙者,以安亲为孝,未闻以卜吉自卫暴露为孝也。天道神明,吾恐决不不肯留吉地与不孝之人,吾不孝罪莫赎矣。”(《卓吾论略》《焚书》卷三)虽然境况使得李贽最终迁就现实,没买一块风水宝地好好地安葬自己的祖先,但是让自己的祖先们先入土为安,这一问题的解决,李贽还是颇感安慰,觉得自己为人子的责任得到完成。

对于宋江如“及时雨”似的轻财散财,李贽半赞赏半讥讽,这也是缘于他一生很多时候都是靠友人或者达官贵人的资助生活的,如他晚年创建芝佛院,其创建和维持的经费,绝大部分来自他一人向外界的捐募。“他常常写信给朋友,要求得到‘半俸的援助,或者以‘三品之禄,助我一年”。[5](195)因为李贽认为朋友施助或接受朋友的资助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对于宋江仗义散财的行为他还是称赞的。但李贽还有一个尴尬处境,因为他有“狂狷”好辩论的性格特征,即使对朋友也是不留情面地进行抨击,与耿定向兄弟的矛盾就说明了这点,正如黄仁宇所指出的那样:“李贽的难言之隐在于他强烈地抨击了这些人物以后,他还是不得不依赖这些被抨击者的接济而生活。”[5](199)对宋江的疏财仗义李贽所以讥讽,或许是他觉得宋江在实施资助的过程中有欲盖弥彰之嫌疑,将赠予做足了面子活,而李贽喜欢君子式的坦荡荡地赠予和坦荡荡地接受。

《忠义水浒传》中李贽从细读文本出发,但又结合自己的人生遭际与思想特征对宋江形象做了随兴而发的评点,他的一些言论在当时看来有很大的创新意义,也为后世读者阅读《水浒传》提供了一种阐释的可能。

参考文献:

[1][英]特里伊格尔顿著.王逢振译.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明]李贽.焚书续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中华书局,2007.

猜你喜欢

李贽宋江评点
李贽之死新探
——以黄麻士绅纠葛为中心的讨论
发潜德于快悦,出谨肃以春和
——《李贽学谱(附焦竑学谱)》评介
李贽与大同不了情
李贽辞官的心路历程
书评点讯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宋江为什么不杀情敌张文远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