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业务经营风险管理探析

2009-07-30蔡园生

企业与企业家 2009年6期
关键词:经营风险风险管理管理

蔡园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经营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的比拼不仅仅放在产品的多样和质量优异,而是在比拼以风险管理为根本支撑的战略性发展的实效性上。没有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为依托,企业无从谈及经营的可持续性,更谈不上在战略上的前瞻性的发展。实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管理变革的大趋势。

一、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在正常年份宣布破产的企业数量约占企业总数的1%,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每年宣布破产的企业数迅速上升,1970年名列《财富》杂志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公司,现在已1/3销声匿迹。许多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经营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变化,企业破产数量占企业总数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当今全球性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大环境下,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平均寿命短,死亡率高。因此,强化风险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生存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风险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约有40%左右的银行和企业破产,经济倒退了约20年。美国企业为应对经营上的危机,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内部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企业的各种保险项目。

随着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研究,到了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才发展成为一门管理学科。

20世纪70年代,风险管理逐步在法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得到应用和推广,直到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中国。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企业对外发展步伐的加快,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企业之间三角债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呆账死账明显增多,企业风险管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进入21世纪,中国大型企业真正开始重视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但“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2、企业业务经营风险的来源与分类

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可以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

从企业风险因素的来源看,可以划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企业经营所处的外部环境中存在许多变动因素,如国家的法律、政策变动,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竞争对手实力和竞争策略变动,科学技术创新变革影响产品更新和替代以及突发的天灾人祸等等都可能对企业的行业地位、赢利能力和既定目标产生不利影响,这就构成了企业的外部风险。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人、财、物、技术等生产经营要素资源是否足够及得到合理配置,业务流程、信息系统是否顺畅并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等既定的管理目标,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岗位职责、激励机制和团队精神是否配合适应企业的发展目标等等,这些内部管理如果无章可循、管理混乱或者存在漏洞,执行力不够或管理不协调都可能构成企业的内部风险。

企业的业务经营风险内容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1)市场风险:对市场预期或竞争态势分析、判断不准,导致投资失败、产品滞销等,从而给企业带来亏损风险。

(2)信用风险:对交易对手缺乏足够认识和了解,没有进行认真的考察和科学的评判,导致交易对手无力偿付货款或恶意倒闭求偿无门的风险。

(3)法律风险:合同签订不完善或合同签订后没有密切关注合同执行情况,没有及时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导致交易方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时,给企业带来损失风险。

(4)操作风险:操作流程不科学或执行流程不到位,导致商品或资金问题发现不及时,形成企业潜在的经济风险。

(5)管理风险:员工思想道德意识出现偏差或责任意识不强,关键环节监管不力,人为因素形成企业不可预见的风险。

3、企业业务经营风险的形成与趋势

(1)风险认识估量不充分。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没有进行积极主动、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工作。一是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临时性的或间断性的,经营风险出现了就进行管理,风险结束了就将其置之度外;二是企业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而全面的审核和评估,降低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三是有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某些经营决策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往往对其重大经营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缺乏系统全面的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进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2)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是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有的制度内容简单,仅有实体要求而无程序规定,使人们难以操作,有的制度结构设置不尽合理,缺乏应有的权责利的相互制衡,有的制度彼此之间缺乏相互衔接,造成条块分割,相互冲突,不能发挥制度的整体效应;二是制度建设缺乏实效性,有的制度内容滞后,不能适应形势的新发展,失去了执行的环境和条件,有的制度比较空泛,不能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有的制度硬性规定过高,不切实际,有的制度甚至缺乏法律依据,在实际运行中执行不通。三是制度建设缺乏规范性,存在有章不行、有规不守的现象,监督检查和处罚追究不严格,缺少评价体系和完善程序,缺乏执行制度的氛围,缺少风险管理的企业精神和制度文化。

(3)管理职能落实不到位。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方面信息掌握不全、不准确;另一方面职责履行不到位,没有注意对掌握信息进行分析以避免风险,导致企业经营出现风险后措手不及。二是操作管理不到位。执行业务操作流程走过场,内控制度未落实。三是人才队伍发展滞后。企业风险管理专门人才严重匮乏,现有的企业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单一,工作创新能力差等,也是开展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

(4)风险管理模式明显滞后。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仍比较粗放,一些风险没有及时规避和控制。

二、企业业务经营风险管理的现实作用

1、加强企业业务经营风险管理是保障企业目标顺利实现的需要。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企业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与持续保障作用。

2、加强企业业务经营风险管理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加强企业业务经营风险管理,提高企业识别多种风险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减小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与盈利的波动性。

3、加强企业业务经营风险管理是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使企业的经营战略与其风险价值观的相连更加紧密,使企业业绩的增长与风险的关联更加密切、更加优化。

4、加强企业业务经营风险管理是保护企业资产的需要。加强企业业务经营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抢抓机遇能

力,规避企业资产的流失,提高企业声誉。

三、完善企业业务经营风险管理的措施

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企业应健全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依法履行职责,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重点解决董事与高级管理人员重合的问题,加快建立外部董事制度,逐步提高外部董事在董事会的比重,保证董事会能够在重大决策、重大风险管理等方面作出独立于经理层的判断和选择。企业不得以党组(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联合办公会议或任何其他方式代替或削弱董事会履行法定职责。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能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提供组织上的保障,还能从决策环节上防范风险。同时;做好企业风险管理又能为董事会的科学决策提供风险判断和应对方案的基础。

2、倡导全员参与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企业文化。文化是先导,文化是根本。只有积极倡导全员参与,将风险意识牢固地植根于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才能培育出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企业文化是企业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基础。风险管理不仅仅是某个部门和某些个人的事情。“一把手”应当负责在企业范围内培育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文化,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诚信和风险意识,大力加强风险管理素质教育,增强全面风险管理技能,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全面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形成人人具有风险意识、时时注意风险、事事防范风险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文化。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决策失误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3、定期开展业务经营 “体检”,实现辨别风险的预测目标。对各项流程进行重新梳理,针对辨识出的风险,有效地制定风险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内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的帮促作用,促使企业建立起业务管理服从个规章制度、业务操作服从处理流程、业务考核服从统一标准的管理制度。

4、规范风险管理职能作用,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实效。落实各相关职能部门及业务单位的责任。企业各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及业务单位在风险管理方面接受风险管理工作机构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制订风险应对预案,负责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研究提出本职能部门或业务单位重大事项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研究提出本职能部门或业务单位的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报告;做好本职能部门或业务单位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有关工作;建立健全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子系统。

5、加强关键环节风险管理,完善优化企业危机管理机能。一是全方位防范法律风险。企业应进一步完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企业的重大决策,以及经营中的商务谈判、改革改制、投资活动、并购重组等方案和交易合同均应进行合规性审查,属于重大事项的,应征求专业律师意见并取得法律意见书。同时加强对员工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教育员工要恪守社会道德准则,消除违法犯罪的动机和苗头。二是全力防范财务风险。(1)加强对票据、凭证的及时核对和监督检查,及时查找和发现资金、账务管理漏洞,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2)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大力优化资本结构和融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营运成本,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董事会应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企业财务运作应在预警指标范围内进行。董事会应谨慎决策融资、担保及资金运作事项,重大事项应报出资人审核或备案。三是健全信用管理机制。美国信用制度的弊端是诱发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动因。当维系金融新产品得以延续的条件发生变化时,由信用危机引发的金融风险便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发不可收拾。对企业来说,对主要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没有一套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企业经营就会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四是完善企业危机管理机制。企业应制定完善的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危机管理办法,明确超出预警标准和危机出现等情形后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应对策略、工作程序及工作要求。企业出现重大系统风险,应尽快同出资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出资人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作者单位:湖北石油润滑油公司)

猜你喜欢

经营风险风险管理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公路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探析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论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及防控对策
探索审计整改方式 依法从严治企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