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2009-07-29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态度目标数学

王 骏

数学教学要想取得预期效果,最终都得回归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本身又涵盖了很多内容。笔者认为,在教学所有环节中,课堂目标设计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环;课堂目标设计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此谈谈课堂目标的设计。

一、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思考

1课堂教学目标应该从整体与个体来分

整体是指整个高中阶段或是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应该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个体可具体到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两者不可单独隔离开来设计。整体应该按照国家要求的大的方向来制定,对于每节课的课堂目标,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主动的方式去完成。

2对所任教的学生作全面的分析,并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定位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分析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前提。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确定每堂课的具体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作全面分析。

对学生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探讨。

(1)基本情况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之间的差异,性别之间的差异,年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等。

(2)学生的认知结构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的准备情况。

例如,教师在给统计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就必须对学生对于初中统计的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有充分的了解,否则。当你讲了半天,讲得口沫横飞时,学生突然插一句“什么是众数,什么是中位数”,这时千万别怪罪你的学生,而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之所以将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单独列出来,是笔者觉得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最终的学习效果。

3在对学生作了充分的分析及定位之后,确定每堂课的目标

在这方面,笔者觉得应该参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课堂教学日标的设计。具体内容是: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指的是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简单来说就是完成“是什么”、“做什么”及“如何做”。知识与技能按层次又可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运用。了解、理解、掌握、综合运用都是针对某一具体数学知识而言的,综合运用则强调综合各种知识来解决问题。而这里的所说的“问题”则包括纯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以及介于这两者之问的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指的是通过数学学习过程,把握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描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常见术语有经历……过程、培养……能力、领悟……思想方法、发展……意识、学习……的问题解决方法;观察、参与、尝试;探索、研究、发现;合作、交流、反思。在写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可以根据其内容和上述术语来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是指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情绪体验;数学态度是指对数学活动、数学对象的心理倾向或立场。数学态度可以演变为数学信念——对数学持有较为稳定的总体看法的观念。刻画情感态度目标的术语有感受……、体会……、领悟……、形成……观点、养成……习惯、欣赏……之美。

在卜述三大点中,笔者认为,对学生的分析,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也就不会有好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探索

1学生方面的分析

(1)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分析,以高二下学期的文科普通班的学生为例,班上男女比例大概是4:6。学习方面:学生的总体成绩偏弱,而且有部分同学偏科严重。男生惧怕英语,女生惧怕数学。男生反应稍快,但较懒;女生勤快,但不爱思考。家庭环境大都比较一般,多数为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强。

(2)学生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及总结能力较弱,但本节课前已复习相关知识点,并通过练习得以加强。

(3)学生在观察及自我总结时,用时要多点,并多加鼓励,才敢于回答教师的问题。

2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根据观测数据的特点来选择回归模型。

(2)使学生通过探究体会到有些非线性模型通过变换可以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

(3)初步体会不同模型拟合数据的效果。

3过程与方法

在必修三的统计一章中学习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包括画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回归直线方程进行预报等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案例介绍回归模型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模型的拟合方法、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及发展学生的自我主体学习意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变量的相关性,理解处理问题的方法,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利用学生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态度目标数学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错在哪里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