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巧妙地导入新课

2009-07-29崔雪梅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导人悬念灯泡

崔雪梅

所谓新课的导入,是指在正式讲授新课、传授新知识前的开场白。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初中物理课教学中,导人新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开场白”,要讲出新意,讲出字里行间学生看不出来的“奇珍异宝”。因为学生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科、每个单元、每个课题的“开场白”。好的“开场白”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那么,怎样提出课题、导入新课呢?通过实践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种导入法效果不错。

一、复习式导入法

这是新课导人中应用较多、效果显著的一种方法。物理教师在讲新课前,有意识地提示、分析与本堂课要传授的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学生原有的记忆。简言之,复习式导人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总结和运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问题情境”,出现新的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相“冲突”,造成学生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而后再开始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这种导人法易于调动学生心理中的积极因素。

例如,在讲“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时,先提问学生100W的灯泡和40W的灯泡接在200V电压的电路中,谁亮?回答:“100W的灯亮。”之后,将两灯泡并联接入电路,结果果然跟同学们的看法一致。然后再将两灯泡串联接人电路,IOOW的灯泡反而比40W的灯泡暗多了。这事实使他们为之一怔。接着启发他们去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征,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物理意义。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种情境中,新知识便会又迅速、又牢固的与旧知识联系,融合在一起。

二、讲故事导入法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例如,在讲“运动和静止”时,教师可讲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法国的飞行员驾驶一架战斗机在空中飞行时,发现在耳边有一只“昆虫”,他伸手一抓,竟然抓到了一颗子弹。为什么他能够轻而易举的抓到子弹呢?

又如。讲磁现象,教师可通过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导入新课,等等。讲故事导人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人胜,不仅能吸引学生,使课堂产生愉快的学习气氛,而且还能使学生越来越喜欢物理这门学科。

三、悬念式导入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带有悬念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讲到水沸腾的现象时,引入平时人们常说的:“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引导学生去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在讲到升华和凝华时,提出口常生活中灯炮用久了会变黑,灯丝会变细,为什么呢?在讲“阿基米德定律”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一只铁钉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为什么用钢铁做的大船在水中反而不会沉下去呢?在讲在“磁场”时,因为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为此我便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取一个大试管,在试管下部套一块圆环形磁体,然后把另一块圆环形磁体从试管上部套入,使靠近的两极为同名磁极。此时学生会看到上面的一块环形磁体悬浮在空中,这和生活常识发生了矛盾,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了悬念,此时,教师再适时地引入“磁场”的概念,学生对磁场有一点感性认识,理解起来也就事半功倍了。可见,悬念、疑问常常是探索的出发点,在悬念中既可以巧妙地提出学习任务,又可以创造出探求的最佳情境。

四、实验式导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利用实验式导入法,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幻灯片、投影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解决这些问题人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在新课导人时做一些新鲜有趣的实验导入,效果将会比应用课本实验好得多。

例如,在讲“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时,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想得快,师生就容易进行情感交流,为整堂课的教学开个好头。这样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激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自制一些小实验,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人新课。

五、推理式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中,如能采用层层设疑,步步逼近,逗引学生思考,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从而主动钻研下去。

例如,在研究“物体不受力作用时怎样运动”,我先按课本做了一组对比实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分别运动到毛巾、纸板、玻璃铺垫的水平轨道上,观测它运动距离的长短。然后提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小结学生的回答后,启发学生推理:“如果小车放到一个更光滑的物体上,光滑到漫有摩擦力的作用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还受不受外力的作用,它将怎样运动下去?”学生得出小车水平方向不再受外力作用,它将一直以原来的速度运动下去。这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看不到的,学生带着好奇听课,收到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导人悬念灯泡
进行课堂导入的三个方法
优化导入方式,让英语课堂多姿多彩
灯泡创意秀
沉迷钱色,何以“导人”
巧在开篇设悬念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英语课导入方法的探讨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