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教学

2009-07-29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程数学知识

王 祥

近年来高中数学制订了新课程标准,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这一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很大变化,这就给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对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有一定帮助。

一、教师耍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促进者、成功组织者、积极开发者、平等合作者、新锐创造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需要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和谐、健康发展。新课程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应是平等式的交流,合作式的参与,其合作者的角色可从教学行为互尊、学习活动互促、学习成果共享等几个方面体现。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追求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那是因为过去我们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大量时间,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能解决的。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人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①加强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应尽量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教师选取的教学素材也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涪。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诸如环境保护、煤矿安全、节约资源以及投资、彩票、存(贷)款等问题,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③必要时,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本,进人生产生活实际,譬如,利用所学知识测量旗杆高度、动手画跑道等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体会数学的作用。

2积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积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①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新理念的课堂要求学生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它集画面、声音于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将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②留心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的乐趣。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3注重过程,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新课标主张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为了提高探究的质量、合作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精心设计问题。合作探究从问题开始,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注意:一是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二是问题虽然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有密切联系,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必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合作探究才能获得结果;三是问题的答案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但不是唯一的,要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拓展思维;四是问题要激发不同层面学生的成功体验。②讲究实效。教师在教学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一是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用可以吗?二是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个数学知识有用?四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是一个需要长期艰难探索的课题,任何一种固定教学模式都是危险的,希望我们的教学方式能日新月异,能带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职责所在。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程数学知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