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能力

2009-07-29付建立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创造性经验物理

付建立

猜想是人们对事物的结果做出的一种试探性的判断,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创造性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可见,猜想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猜想能力是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物理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猜想能力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一、猜想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力武器

猜想在科学探索的历史上曾有过巨大的贡献。著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可见,猜想在科学探索的历史上的重要性。假如物理教学过程中回避了猜想,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学生创造的机会。实际上学生的合理猜想中融合了直觉思维、联想等要素,是较复杂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直觉进行猜想,既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在猜想的过程中能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又能展现他们的创新才智,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而不同的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对物理知识的体验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猜想,但都是学生的主动思维过程,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都包含有创新因子的存在。在物理教学中,猜想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为猜想能缩短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能使学生获得发现的机会。教师应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物理科学不仅仅是观察现象,理解公式,还可以根据现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能够通过想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最后推导出物理规律。可见,猜想确实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力武器。

二、创设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敢于猜想

开始时学生不敢猜,一是他们习惯了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二是怕时间不允许,怕猜的问题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三是怕自己说错了,受到老师的指责或同学的嘲笑。实际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猜想意识的关键是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应该牢固树立“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意识。学生的猜想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往往是“异想天开”,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而应该进行充分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耐心地帮助他们思考,发掘其中可取的因素,然后再作新的猜想。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还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新奇的猜想才可能出现。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有顾虑,遇到新问题时才敢于猜想。比如,在演示自制温度计时,盛水玻璃瓶放人热水中时,不妨先让学生猜猜,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会怎样变化,尽管学生大多数都能猜到,但不能因为容易就忽视猜想的这一环节。要知道根据已有的经验作出合理的猜想,这是科学探究中最具创造性的一环。只有从细微之处有意识地养成学生积极思维,积极猜想的习惯,才能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

三、创设适当的时机,让学生乐于猜想

在新知识的探究之初让学生想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常常想方设法地设计新课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效率地参与学习过程。猜想运用于对新知识的探究起步阶段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猜想。如果说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那么猜想就是创造的深入。从大的方面来看,猜想可以是一堂课要学习或解决的主要问题。用猜想贯穿在整个物理课可以更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小结延伸处让学生想猜。一般认为,对新知识的探索结束了,猜想也告一段落了,课堂小结以后就没有猜想存在了吗?实际上应该有,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猜想知识的运用,那将是猜想的延伸。其实,每个人都有猜想的潜能。作为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产生猜想的欲望。

四、注重正确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善于猜想

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生猜想的前提条件,学生的每一个猜想都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的拓展。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不断沟通物理知识问的联系,构建成物理知识网络。在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传授一些物理学习方法,使学生感悟领会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思维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经验,使学生的猜想合理化。值得注意的是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猜想和独到的见解。当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才能进行分析、类比、联想、批判,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科学知识的人会提出爱因斯坦的量子假说等问题来。教育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学生还没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之前,就去“猜想”、去“发现”,必然会陷于盲目的“尝试错误”的学习之中。因此,在平时教学中,物理教师如能精选某些知识点,并据此设计问题,选择有利时机,设计适当的情景,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便会激活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去观察、去分析、去猜想、去探索,从而养成惯于猜想、善于猜想的思维习惯。运用已有的知识及经验,做出合理的猜想,这是科学探究中最具有创造性的一环。例如,在学习电磁铁时,我在探究过程中就“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请同学们猜猜看,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学们的积极性较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作为教师要做好学生猜想的“导演”,充分调动学生大胆思考,敢于创新,真正做到“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总之,猜想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力武器,猜想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强大动力,它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不断探索初中物理的探究过程实际上是再现前人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运用猜想亲自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使它们真正成为善于学习的人。

猜你喜欢

创造性经验物理
只因是物理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