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7-29冯灿勋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生物课创新力创造性

冯灿勋

“创新”是未来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素质,同时,创新又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主题然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生物教师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本人就谈谈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树立学生的自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激素”

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的抗挫折能力,磨炼学生的创新意志。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中的不同见解,支持学生中各种与众不同的构想,应尽力捕捉每位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要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在失败中获得经验,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各种方法和调动各种媒体,调动各种因素,把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旁栏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材料和探究性实验,设计一些简易的探究性实验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也可以通过情感激趣、设疑激趣、活动激趣以及引导创新、语言创新、实验创新、板书创新、训练创新等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主动地学习和探索的学习习惯。

三、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健康的人都具有创新潜能,但是要把潜在的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教师手执教鞭、表情严厉刻板的教学模式,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事实证明,在课堂教学电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师生关系,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

四、训练和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而百见不如一“做”。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的积累只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起点。创新能力不是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来的,而是必需通过学生的“练”和“做”养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需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和实践。在训练时注意精选习题进行训练;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或正面或反面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必不可少的一环。

另外,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到日常生活中去,引导他们去发现、去体验、去应用、去创造。在活动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鼓励质疑问难和求新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一切发明创造都先源于问题的发现,后成于问题的解决。“学贵乎疑”,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就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就没有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等等。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知识的开始,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起点。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提出问题;还要教育学生不要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要凭着自已的能力和智慧,积极探索,勇于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思考问题。从而独辟蹊径,提出自己标新立异的见解,做到敢言前人所未言,敢发前人所未发;也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发散崽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经历着从重视人的创造物的价值到重视人自身的价值的转变,而对人的品质评价已趋向于提倡人的创造性、开拓性的性格。因此,我们最终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凡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都是创新需要的,这些个性品质称之为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性和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猜你喜欢

生物课创新力创造性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高中生物课教学生活化探寻
国家创新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