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目标定位看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内容缺憾

2009-07-28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目标定位国防教育素质教育

杨 晨

[摘要]高校学生军训工作是国防教育而不是军事教育,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国防素质。所以,它具有素质教育特征。目前普通高校军事课内容虽然丰富了许多,但大多数还是没有很好的体现国防教育的目标,也与素质教育的特点不相符。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国防教育意义和国防文化等内容的缺失。

[关键词]目标定位 高校军训 军事理论课 国防教育 素质教育

高校军事理论课内容由课程目标所决定,而课程目标又是由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校军事教育的目标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课程内容也随之变化。

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过去相比,丰富了许多,但是,与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军事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的定位来看还不相吻合,结构不够完整,有一些必要的内容尚需补充。

一、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培养目标由“准军人”向“新人”转变

建国初期,学校国防教育最大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以抗美援朝为中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是为保家卫国培养后备人才。“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国防教育虽然延续进行,但受到极左路线的严重干扰,加之整个国家在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偏差,使得高校在国防教育内容和目的上狭隘化,过分强调树立“打仗”的思想,与备战教育等同起来。“文革”结束后,随着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特别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申和我国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转变,学校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也逐步转变。

1986年8月22日,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商业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对高等学校学生实施军事训练,是学校改革教育内容,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通过军事训练,使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性、纪律性,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从而造就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打好基础。”

这段话为高校军训工作定了性质。虽然其中为军队建设准备人才仍是目的之一,但更强调了它是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指明了学生军训的根本目的。

二、军训培养学生的国防素质

既然军训的目标已转变为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服务,那么,高校学生军训就是属于国防教育,而不是军事教育。现代国防的概念已大大地扩充了,它涉及到军事以外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国防的概念包含军事,而军事的概念不能包含国防。大学生接受军训,将来不一定从军,但需要具备良好的国防素质。提高学生的国防素质就成为高校国防教育的直接目标。那么,素质教育,则是对高校国防教育的进一步定位。因为,大学生在军训中所习得的东西,相对大学专业而言是基本素质。即使相对国防建设而言,也都是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获得的是基本素养。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期,素质教育思想开始引入大学校园,它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一的提高文化素质到全面提高素质的过程。大学的国防教育是与大学素质教育相呼应的。显然,大学生的国防素质培养是诸多素质养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防素质教育应受两个规律的制约,一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是国防素质的基本内容。首先,素质教育是相对专业教育和传统教育而言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最终目标的,它不是一种教育手段或模式,它的实质是转变以知识技能体系为基本内容、以智能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观念,将教育与训练区分开来。当然,它离不开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的教学环节,但它更注重学生作为一个合格的人的整体发展,它在追求智能发展的同时,更注重精神生活及品性的养成。高校军训,重点不在于学生通过训练后,队列走得如何整齐、内务搞得如何干净,不在于学生某些单项军事素质的提高,而在于他们的精神境界、意志品质、作风习惯、国防基本观念和知识等全面提高后,促使学生有一个整体性的蜕变,为他们将来建设国家和保卫国家打下一个良好的素质基础。其次,国防教育有许多的内容,这些内容决定了国防素质培养从哪些方面入手。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有些内容可以简化,但是,有些内容必须有,不如此,就不能形成完整的课程结构。这个完整的结构不仅是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是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根据2006年12月颁布实施的《全国国防教育大纲》细则,国防教育的内容分为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和任务、以及国防技能等。实际上,还有一些内容不是以条目的形式列出的。在第二章《国防教育内容》中,第一句话就是“突出爱国主义主旋律”,显然,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在第八条中,《大纲》提到可以结合形势任务,结合重大事件,结合历史人文等开展国防教育。在第四章第二节《高等学校学生的国防教育》中指出:“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国防教育。”

以上这些,都给我们构思高校军事理论课内容和教材内容提供了依据。只有完整地把握这些内容,才能正确地构筑国防教育的知识体系,有效发挥素质教育的应有功能。

三、高校军事理论课内容应具备的特点

高校军训的性质是国防教育,是国防素质教育,它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正是基于此,1985年1月4日,国家教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了《高等院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把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学生军训的重要内容确定下来,使高校军训由重技能、体能训练转变为全面的国防素质教育。普通高校的军事理论课不能顾名思义地把它看成是军事专业课,它承担的是国防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这个课程应具备哪些特点,才能较好地实现国防素质教育的目的意义呢?笔者认为,高校军事理论课至少应该具备下面三个特点:

1.综合性

国防教育综合性很强,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作为一门课程来说,没有哪门大学课程有它涉及的面这样广泛。它既有理论性很强的军事思想,又有涉及高新技术的武器装备知识,既有涉及道德情操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内容,又有实际操作的军事作业技能,既有国防历史的演变,也有当今世界战略格局和瞬息万变的地区冲突事件,还有关于国防法规,军旅文化等,可谓横跨文理,纵揽古今,法制与情操并举,知识与技能共呈。

综合性强是国防教育最显著的特点,面对这个特点,既不要在施教时不敢展开,怕显得不专精,也要注意抓重点。比如,目前出版的各种高校军事课教材,找不到一本把爱国主义作为专项内容来讲,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国防教育贯穿始终的灵魂,如果没有一章来重点讲述,那么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是军事课程的重大缺失。出现这个课程“盲点”,恐怕与过去高校军事教育的惯性思维有关系,也可能是对素质教育的特点认识不清造成的。上文论述了高校军事教育属于国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等于“第二课堂”,也是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国防素质培养不仅包含全面的知识技能学习,也应该包含思想道德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军事理论课不能作壁上观,惟其如此,才能形成素质教育的有机整体性。

2.基础性

军事课涉及的国防教育内容很多,所以,应该采取素质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手段,内容涉及与国防相关的每个重要方面,让学生对国防有一个基本认识,基本了解,以达到形成比较完整的思维意识。因此,每一个方面都必须抓重点,讲最基本的东西。好比一棵树,每一条枝干都展现出来,树叶可以省去,但枝干不能遗漏。有两种现象值得改进:一是教师自己熟悉的细讲,不熟悉的略讲;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细讲,不相关的不讲。二是很多教材缺少目的意义教育,对国防教育本身的阐述不够甚至空缺,这又是一个缺憾。为什么要进行国防教育?国防教育在国内外是什么状况?历史由来怎样?与国防建设关系有什么等。这些是最基本的东西,如果老师授课和教材编写都忽略这一节,那么,就没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军训动机。

3.刚柔统一

国防教育的刚性是指它始终贯穿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这个方向性是单一的、不可动摇的。除此之外,国防教育又有素质教育的诸多“柔性”的特点。素质教育相对传统教育而言,更加注意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提供他们学习上的更多选择性。国防教育在施教方法上应该与素质教育有许多一致的地方。教育过程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启发教育为主;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考核以综合评分、意向评分为主。教学方式的“柔性”容易理解,其实,在教学内容上,也能体现“柔”。

素质教育以大知识观的眼光看待人的培养和发展,国防素质教育也应该以大眼光来看国防,可惜,目前高校军事课教材内容就很局促生硬,没有体现这种眼光。比如,许多教材漏缺国防文化、军事文化的内容。国防文化、军事文化何其丰富多彩,震古铄今,作为一门国防教育课程只字不提,不能不是遗憾。文化即人化,国防说到底是人的国防,见防不见人等于没有国防。以文化的视角看国防,不是诗词歌赋所能代替的,它体现的是最具民族特征的文化情感和思维习惯。可以说,脱离文化的视角来解读国防,看到的只是半张“脸”。

参考文献:

[1]曾天山.教材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2]朱世杰,廖文科.学校国防教育史.军事谊文出版社.

[3]李先德.国防教育学概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4]贾永堂.大学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审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目标定位国防教育素质教育
试论高职法律教学的模式和目标定位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无源雷达信号处理及定位系统研究
浅谈会计目标定位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