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对我国基础教育考试评价的启示

2009-07-24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4期
关键词:测试考试评价

张 琳

一、PISA简介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于1997年启动,由OECD负责组织各国教育专家讨论、设计,历时3年,于2000年首次在32个国家进行测试。其中从28个成员国中选取265000名15岁完成基础教育的中学生进行测试,测试对象之所以选择15岁3个月到16岁2个月的中学生,是因为无论参与国的教育体制、内容有何不同,各国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刚好结束义务教育。评价针对各国的基础教育进行,测试学生是否有面对未来生活挑战的能力,如学生阅读、科学、数学三个方面的能力。测试每3年举行1次,每次测试侧重一个方面的能力,每9年为一个周期。2003年,有41个国家共计275000名学生参加,2006年,有57个国家参与,2009年将有63个国家参加。测试参与国的逐渐增加,足见其影响力。PISA结果报告并不仅仅是对各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做一个简单的排名,更重要的则是衡量各国义务教育的产出,应用测试结果提供教育成效对比的有效指标,并通过收集家庭、学校等方面的相关信息,为各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PISA的每一个评估体系都是在其哲学思想和框架下进行的。PISA的基本理念是终生学习,认为学校学习目的是为学生终生学习打基础,学校教给学生的应该是面对实际生活的应对能力,学生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才能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即:数学素养、阅读素养、科学素养,测试也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PISA对于“素养”的定义为:评定、整理、整合、评价书面信息,发展个体知识和潜能,个体参与社会并对社会作出贡献。这一关于素养的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的延伸:一是对书面信息的分析、比较、对比和评价,二是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三是有效地交流思想与观点,四是富于想象力地思考。PISA将核心素养区分为三大类别:一是互动式地使用工具参与社会生活;二是自主的反应,如有全局观念。学习策略,担负责任,了解权利和义务限制;三是在多样化的团体中相互作用,如与他人友好相处、合作,团队协作,处理和解决冲突。PISA注重测试学生未来发展的潜能,关注对学生人文素养、知识运用、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的考察,其题目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超越了对课程具体内容的知识考核,测试题目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刺激学生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在笔试结束之后,每个学生包括学校校长还必须完成1份20分钟的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是有关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问卷的数据和测试结果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对于解决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中的难题有借鉴意义,对于国内基础教育多元化发展,分省命制中高考题,以及考试的科目均有一定的启发。

二、PISA在我国的开展

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6年引进并启动了PISA2006中国试测研究项目。2006年11月,PISA国际协作组织协助教育部考试中心从北京、天津和山东潍坊3个试点地区1400余所学校抽取150所学校、16万学生样本,又从每所学校15岁学生样本随机抽取5000余名学生参加测试。学习、借鉴PISA先进的评价理念和技术,对于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评价标准、手段、技术和方法体系,对于促进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特别是对命题环节的改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PISA评价理念先进、科学,评价标准公正规范,评价程序周密严谨,评价结果全面可靠。借助PISA2006中国测试研究结果,首先,我们可以了解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青少年的能力表现情况,并且通过与其他国家同年龄学生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我国教育制度的优势与不足,借鉴在PISA评价中优秀国家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意见并提出合理建议。其次,通过分析PISA的评价结果,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影响学生成就的诸多因素,如学校因素、教学因素及动机因素,并对此提出改进意见,这对于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第三,鉴于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相对于国际水平仍有不足的现状,PISA测试流程的整体实施,有助于我国教育考试机构学习和把握国际教育评价的设计理念和操作方法,建立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在我国开展科学有效的评价项目。

三、PISA对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的启发

考试,又称“量才尺”。中国是考试的发源地,考试的初始形态是口试或面试,早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出现了考试活动。而制度化的考试则产生于汉代,历史上明确记载的第一次笔试出现于西汉。教育考试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是整个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非但不能取消考试,而且应该加强和改进,改革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革新考试的手段和技术,改革评价制度,改革评价方法、评价内容,提高考试的效能。因此,国际学生能力评价项目值得我们借鉴。

与教育活动相伴的是教育评价,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可能取得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教育评价是“评定价值”的简称。美国学者格朗兰德(Gronlund,N.E.)在1971年以下列的公式表达教育评价的概念:

评价=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价值的判断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考试仅仅是对学生成绩量的记述,是评价的一个方面,还不足以做出最终的判断。如何开展有效的教育评价,使教育评价成为促进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国目前还缺少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成功的科学实践,所以关注国际教育评价项目的评价理念、技术、手段、结果及其发展动向,学习和借鉴国外基础教育评价项目的评价流程体系,无疑将大大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发展。

任何教育评价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特别是针对学生作出的判断,都必须依从于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我国传统教育对于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准则,通常以学科和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社会需要为标准,所培养的人往往脱离社会生产实践,脱离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与我国传统的教育评价只关注分数不同。PISA测试关注分数背后的影响因素。PISA的结果报告所要分析的就是分数背后的原因,分析不同国家学生成绩差异的原因。PISACX为,学生的成绩没有及格与不及格之分,对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均应保密,只对国家的整体成绩进行公布。因此,学生并不把PISA测试当作一个负担去准备,而且,测试的内容很多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解决的,无法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学生光靠记忆书本知识是无法应对考试题目的。由此可见,理想的考试应该与素质教育融为一体。考试不应站在教育的对立面,学生才不会害怕考试,甚至会喜欢在考试的过程中学习。这样的考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强化他们求知的欲望,完善他们健康的人格。传统的评价体系使得我们的教育为考试服务,而忽略了人的个性发展,所以才会在基础教育阶段出现“灌输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方式。PISA给我们的启示则是,考试为教育服务,评价以社会需求为中心,评价应从“知识定位”转向“能力定位”。时代在变迁,我们不能仅仅以知识的渊博作为判断人才的标准。人才应该是一个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这就是说,建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进行综合能力的测试,包含学生智力、体力、解决问题能力、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考核。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己任,以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为己任,关注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的需求。我们的教育评价要立足于社会,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测试考试评价
心理测试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你考试焦虑吗?
心理小测试
测试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