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特殊教育课堂闪现“生命、生存、生活”的光辉

2009-07-24赵金菊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4期
关键词:残疾技能生命

赵金菊

生命、生存、生活是人生状态的三个层次,生命为自下而上创造条件,生存为生活奠定基础,生存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品味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之所以要享受生活,就是要点缀生命,体现生命的价值。生命、生存、生活,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生命无法选择,生存却有着各式各样的方法,而生活幸福是另一种更高的境界。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进而为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如何引导盲聋残疾孩子感悟生命的尊严、生存的价值、生活的真谛,帮助他们提升生存能力,品味美好人生,值得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深思。“三生教育”能够深入校园、深入课堂、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对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三生教育”在盲聋教育学校的特殊地位

学生时代是知识储备和人格培养的黄金时期,是人生命中的重要历程。然而,一部分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生存能力欠缺,生活态度消极,缺乏对生命、生存、生活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还有不少人往往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轻易放弃生命。

“三生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能够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这对于长期经受精神磨难的残疾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坦然面对自身残疾,面对生活中的阳光与风雨。让学生善待生命、健康生存、快乐生活,是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应当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特殊教育的宗旨是为残疾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奠基。盲聋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奠基,还需要健全的人格和心智开路。残疾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后,最终都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生活。要让他们顺利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在人生道路上走得平稳、坚强,并拥有适合于自己生存的发展空间,立足于社会。并非多读几天书,多学几门课,多储备一些知识和技能就可以顺利融入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其情感、能力、心理等各方面都需要达到一定的状态,而尊重生命、学会生存、懂得生活是他们立足社会的前提。

“三生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盲聋残疾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加之他们主要生活在学校,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很少,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有限,对其进行“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任务主要依靠学校教育来完成,教师必须担负起这一重要责任。

二、学科渗透是“三生教育”最直接、最有效、最持久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强化学科渗透,是“三生教育”最直接、最有效、最持久的途径。细细分析,各门学科都是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优质课程资源和载体。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赏析文学作品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生存的意义、生活的真谛,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艺术学科能够让学生发现美之所在,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自然教学可以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和宇宙无穷的奥秘,懂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道理,懂得保护人类自下而上的环境是何等重要;体育教学可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使生命力更加顽强,为生存提供体力支持,为健康生活奠定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三生教育”的内容,有机渗透“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这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较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课堂教学闪现“生命、生存、生活”的光辉。

1.拓展生命知识,丰富学生情感,懂得生命可贵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通过教育,让学生认知生命来之不易,每个孩子从出生到成人,父母需要付出无数的辛劳和心血。特别要让残疾学生知道,天底下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但不可能人人、事事都如愿。尽管导致孩子身体缺陷的原因很多,但父母往往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于自己,把痛苦深藏在心中,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精心呵护、百般疼爱,包括孩子在学校的每一天,父母都牵肠挂肚。残疾孩子的父母比其他父母付出的心血要多数倍。俗话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每个人要学会感恩。珍爱生命,就是对亲人最好的回报,因为生命不只属于自己,还属于爱你和你爱的每一个人。

既然生命如此短暂、宝贵和来之不易,就应该懂得珍惜,懂得善待,懂得尊重,就应该抓住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存在的价值,多为社会作出贡献。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包括自己、他人和一切自然生命。

2.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能力,以科学知识守护生命

生存,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存在于社会的首要条件。通过学科渗透生存教育,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遵循生存规律,提高生存能力。

残疾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对他们的“生存教育”不仅仅是生存观念、生存知识、生存技能的传授,还应该帮助他们掌握一些生存技巧,让他们多了解一些社会的阴暗面和复杂性,增加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另外,还应强化生存意志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坦然面对社会,面对未来,从容不迫地走向新的征程。要注重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帮助学生学会判断和选择更好的生存方式,正视生存危机,摆脱生存困境,正确应对各种挫折,合法、高效、较好地解决生存问题,提高生存适应能力。

3.端正生活态度,培养劳动观念,为幸福生活奠基

生活是一种方式,是人存在于社会的终身追求。如今,吃好、穿好、玩好已经成为一些学生衡量幸福、快乐、美好生活的标准,爱慕虚荣、盲目攀比、追求享受的学生不少。“生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追求幸福生活。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是追求快乐生活、幸福生活的前提。残疾学生的“生活教育”,应该从端正生活态度、培养劳动观念着手。

其实,幸福生活不只是体现在物质生活的富足上,精神生活的充实同等重要。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积极乐观、向上有为是健康生活的象征,只有精神丰富、人格完善的生活才是最幸福、最美好的生活。

综上所述,“三生教育”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项活动,而是一项事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活动中体现、在教学中渗透,应该立足于残疾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三生教育”也不应该只是班主任和某几位科任教师的“专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有义务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积极探索“三生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残疾学生的健康生存、幸福生活奠基,让残疾学生的生活绚丽多姿,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猜你喜欢

残疾技能生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只要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会来
拼技能,享丰收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