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散文的诗意空间

2009-07-23马新华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2期
关键词:哲理散文历史

马新华

在电视荧屏缤纷繁杂的世界里,电视散文恰如空谷幽兰,远离喧嚣的尘世;恣意张扬着自己的魅力,以优美的形式和充实的内涵散发出缕缕清香,展现着一个诗意的空间。

一、电视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电视散文的产生和发展是各种力量推动的结果,有大众文化的兴起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有电视人对电视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还有现代传媒巨大传播力量的推动,更重要的是电视散文本身契合了受众的情感需要和审美需求。

作家丛维熙说:“电影和电视都需要文学血液的支持,如果影视没有和文学联姻,导演和摄影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难越巍峨艺术殿堂半步。”正因如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把探寻的目光关注到文学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身上。1998年中央电视台《地方文艺》栏目推出了1998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这种新的电视文艺形式正式大规模浮出水面。之后的几年,中央电视台独家拍摄的百余部作品将电视散文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电视散文以对“天、地、人”的旷达追求,对“音、诗、画”的优雅寻觅,对“真、善、美”的质朴咏叹,成为整个电视艺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片绿洲。

二、电视散文的文化内涵

电视散文的思想内涵:

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栏目开头的九个字“天地人、音诗画、真善美”内涵非常丰富,意味着电视散文以音、诗、画为表现手段,以天、地、人为表现对象,传达着世间的真、善、美。从这九个字我们可以窥见电视散文的表现内容覆盖世间万物,但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再现生活中的无限感动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震撼人心的事,普通人的不平凡经历,患难中显现的真情,人们对信仰和价值的执著追求等丰富的表达构成了电视散文最感人的风景。《金婚》、《朋友》、《朵朵》、《妹妹,永远的遗憾》、《不沉的船》、《光明》系列等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

青岛电视台制作的电视散文《妹妹,永远的遗憾》令许多人感动甚至落泪。作品中的小姑娘以幼小的身躯扛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担负起供养哥哥读书的重任,而所有的付出她不要回报,一瓶廉价的花露水就让她激动得满脸通红,闻了又闻。在电视散文中,这个瘦弱的小女孩赢弱的外表和强大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由衷地从心底升起感动和崇敬。

情是人类共通的东西,电视散文中宣扬的真情,在作品和观众之间构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2)描绘世间的无限风光

山水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电视特有的声画功能在表现优美的风光上更是占尽了优势,《哈纳斯之春·秋·冬》、《长白山抒怀》、《九寨磨房》、《田湾河风情》、《南国瑶寨》、《读三峡》、《梦幻同里》等,构成了异彩纷呈的山水艺术景观。电视对山水风光的表现有它天然的长处,但是对自然风光表现的要义是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怀,让自然的灵性和人的感悟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赋予作品以灵魂和生命。甘肃电视台拍摄的《生灵》,开篇就是广袤无垠的沙漠和沙漠中突兀矗立着的胡杨,创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自然界生命的呐喊,通过干枯嶙峋的树枝树干对画面的强烈冲击力,召唤生命的归来。

(3)回顾历史上的悠悠往事

电视散文对历史的关注,或回顾历史人物、或咏叹历史名胜等,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和古朴风味。

以历史为表现内容的电视散文,一是以特定的历史引发今人的思考;二是传承祖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对于前者来说,比较典型的作品有《野鸽子》、《徽州往事》、《无名烈士祭》等。《微州往事》其实是徽州乃至整个中国女人屈辱、苦难的历史。端庄美丽的五嫂嫂15岁时就嫁了过来,然而不得不在新婚后的第七天就送走了外出经商的丈夫。在沉重的思念和漫长的等待中,在五嫂嫂熬成五婆婆之后,丈夫的噩耗传来了,一世夫妻只有七天。女人的坚韧和苦难是最动人心魄的,作品激发起观众的是从心底泛起一种酸楚和沉重的哀婉。

对于后者来说,《泰山秋思》、《梦幻同里》、《庐山思绪》、《七弦的风骚》等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其中《庐山思绪》着重追寻历史上曾经留下关于庐山名篇的名人的足迹,让观众穿越历史去赴历代诗人的约会,将庐山的文化内涵发挥到了极致。历史的苦难,历史的厚重,历史的辉煌,历史的优雅……历史的种种侧面都通过一方屏幕呈现给观众。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中的情怀足以够我们揣摩受用终生。

(4)传达生活中的隽永哲理

优秀的电视散文从来不会排斥哲理的表达,电视散文在传达哲理方面通常有两种形式。

设置警句表现哲理:如《方井》。整个作品充溢着浓浓的怀旧情绪,而当“自来水进了小镇,方并消失了”后,作者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在过去显得那么重要的东西,而今都成了故物,我们温馨地怀念它们。毕竟,它们曾像蜡烛一样照亮我们漫长的生活,然而谁愿意再让蜡烛来照亮黑夜?”作品对往昔的回忆深情浓烈,但依然充溢着对时代变迁、生活进步的礼赞。这样的作品仿佛通篇只为一句警句而蓄势,从而更加强化了哲理的表达。

营造意境显示哲理:虚化的哲理必须由实物的依托才能生发开去,电视散文将哲理意识融入生动的形象中,使理的阐述直观合情。那些富于暗示性和象征性形象的反复出现,使人在电视营造的意境中联想得更远,也使哲理产生更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电视散文把思想的反映包含在形象中,融化在情感里,借助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对景物的描写、对历史的回顾、对哲理的阐发来表达自己的声音和人类鲜活的心灵世界。

电视散文的艺术特征:

电视散文是把散文诗性的语言艺术和电视丰富的声画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视听表达,给人审美愉悦。电视散文是“诗、音、画”的交响,与散文相比,其表现手段更加丰富。

(1)音、诗、画三位一体的立体感

音、诗、画本来是三门独立的艺术,电视散文把这三种艺术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

首先电视散文的本质是“诗质”,这是由文学带给电视散文的诗意审美性。散文不论是深刻厚重的哲理表达,还是飞扬飘逸的情思描述,如诗的语言都会带给观众不可言传的审美愉悦。而电视散文中的语言更是以字幕形式出现并伴随着有感情的朗诵,更加强化了作品诗意的表达。

其次是画面。散文已经具有自己独立的审美价值,当电视散文对它进行二度创作时,画面成为其审美价值增值的重要因素。文字所表现的间接性、模糊性被画面的直接性、确定性、形象性取代,增强了抒发情感、营造意境的效果。

再次是音乐。音乐有助于内涵的表达,有解释、充实画面内容的作用,使电视散文更加完美。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指意的模糊性,电视散文只要选择了适合作品情感、风格和节奏的音乐,就会大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激发听众的联想和想象,带领观众去领略更加细密的情感。

音、诗、画三种表现手段的结合,使单纯语言文字趋于具体、形象、可感;三者对应的视觉、听觉和内心体验,大大开拓了电视散文的审美空间。

(2)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

电视散文以追求美中至美——意境美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它是一种藏于作品的“味中之味”,高于作品的“韵外之致”。电视的先天优势是记录真实的影像,散文表现的是作者意念中的形象,电视散文正是这一虚一实的有机融合。

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一是通过情景交融创造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在电视散文中,一草一木,一滴水珠,一块石头,都会在深沉、隽永、真切的情感的感召下,生发出一股浓浓的情思。

二是寓哲理于生动的屏幕形象之中。电视散文将文字所表达的抽象的情感、理念以及哲理意识融入到生动活泼的形象中,使得“理”的阐述更为直观。散文所追求的审美最大化是尽可能为读者营造尽可能大的想象空间。电视散文不仅仅是停留在引发观众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层面上,而是选择与文字相对应或相关联,但又不完全相同的画面,使文字和画面之间产生张力,从而达到对文字内涵和意蕴进行扩展和事富,营造意境的目的。这种审美追求与散文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电视散文在融合了散文的优势和电视的表现技巧之后。开发出了属于自己的表现方法和审美追求。

三、结语

电视散文将营造诗意空间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但其艺术品位的高雅性和受众的低层次性,电视对“收视率”的追求和价值评价体系等,使电视散文在发展过程中历经了创作的艰辛和寂寞。正如《电视诗歌散文》栏目制片人高立民所说,十年的电视散文是十年的踏雪寻梅。尽管如此,电视散文以它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手法在电视荧屏上开创了自己的诗意化空间。电视散文的创作和探索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然而正如傲雪怒放的梅花,带给人们的必定是凛冽的清香。

猜你喜欢

哲理散文历史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新历史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哲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