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2009-07-23张秀华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素质

张秀华

摘要:大学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人文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必要课程。《大学英语》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好教材,需要教师探索、实践。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传授人文知识,在课文赏析和文学、影视作品的鉴赏中培养人文精神,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塑造学生的人文品格,最终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品格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把教育称作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这对我国教育界尤其是负责向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当今迅速变化的世界,高等学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与发展的大平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正确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与国际沟通的能力,支持他们在科学上自由探索,在社会服务上大胆实践。中国教育要踏上新的历史起点,学问和人生合一才是高质量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原则,抓好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大学英语》则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好教材,值得探索和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当今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高新技术就能拥抱世界,谁拥有高素质人才就能掌握未来。而在人的素质系统中,人文素质具有基础性地位、主导性功能和关键性作用。杨叔子先生曾经指出:“没有科技,一打就垮;而没有人文,就不打自垮。”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学科视野狭窄,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扎实的基础训练受到影响。同时,过强的共性制约,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在不同层面出现了疵点和盲点,像科学求真精神的缺乏,道德诚信度的降低,逃课、作弊的公开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生产的信息垃圾为大学校园亚文化填充了污点。因此,强化人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

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的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3L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与宽容性,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英语教学责无旁贷的使命。

大学英语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的具体途径

外语教育本身是一门艺术教学。它在文学、艺术、音乐、体育、政治、军事、宗教、历史等领域为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学英语》是一套综合性实践课教材,文章均选自原著,内容生动,知识性强。教师在授课时若能深刻地挖掘课文的思想性,将英语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最终将能真正实现“知识就是力量”的伟大教育实践过程。

实践步骤:第一步,调研学生的思想动向,确定问题的解决对策。要科学观测、调查不同层面大学生在现代学习环境中人文素质的失落点,搞清楚大学生目前的思想动向并进行分类分析研究,确定治理方向。第二步,挖掘教材人文教育的切入点。发挥英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教材内容人文点进行总结、分析、分类,确定大学英语人文教育采掘点,以点带面,有的放矢地用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来引导学生,形成“学生——教材——教师”三位一体的课内外空间机制,拓宽大学生道德信念的培养渠道。第三步,研究大学英语人文教育的渠道和方式。首先,课堂上参照教材主题思想的切入点,结合学生思想动向,采用主题讨论、思想引导、教材实例分析、教学实践感召等方式进行正面引导,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求真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水准。同时开展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通过文化讲座、英语演讲、短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自觉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做人做事的自信和勇气,形成踏实的学术态度、高尚的做人理念。第四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塑造教师人格魅力。

具体方法:利用英语课堂扩展学生人文背景知识。在语言教学中,人文背景知识对语言的学习极为重要。特别是层次较高的阅读理解,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结构知识,还要求其具备丰富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语言结构之外的人文知识,这样才能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内容,才能抓住语篇所反映的人文观念。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Robert Lado)曾经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反映的政治历史、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意识以及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相关人文知识。特别是那些包含着深刻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情感的世界,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等,体会客观世界的奥妙,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A部分课文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讲述了美国的五大文化象征。教师在介绍了相关的美国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分析了课文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后,不妨引导学生思考一下我们中国有哪些文化象征,有哪些引以为豪的民族文化,使学生在仰慕西方文化的同时,意识到中华民族也有着灿烂的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弘扬。又如该册教材第六单元B部分课文Changes in the BMance of Nature也是很好地渗透人文精神的素材,通过分析课文中阐述的人类对自然界造成的改变,引导学生讨论人类如何才能更合理地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以及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在文学和影视作品鉴赏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认真学好教材外,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并要求学生在读完好的作品后写出读书笔记。在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乔安妮·科利和斯蒂芬·斯莱特认为,在语言学习中可以通过文学提供真实的有价值的材料,文学为语言的学习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优秀的文学著作凭借其优美的语言具有丰富的形象性、描述性、抒情性、象征性和音乐性而含蓄优美、令人愉悦。”好的影视作品同样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让人回味无穷。时常让学生欣赏英美的经典影视作品不仅能帮助他们学好外语,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还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在让学生欣赏电影“forest Gump”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下电影相关的背景,看完后,再跟学生一起分析电影中的人物特点,通过分析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该如何看待生活、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挫折。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塑造学生的人文品格。教师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好榜样,当好示范。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文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启发式学习和趣味性学习。同时,面对“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英语教学也逐渐实现“超文本化”跨越时间和空间,使英语学习者面对前所未有的广阔丰富的学习资源,自主地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积极地构建高素质的自我品格。教师在做好行为示范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学会鉴别真伪。判断优劣,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总之,注重人文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深化英语教学的基点。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曾指出:“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素质
人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