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Q传播中舆论领袖的消解

2009-07-23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2期
关键词:家乐福群主领袖

邓 丽

1998年11月12日,马化腾和他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张志东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该公司开发了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寻呼软件,这就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网络QQ聊天工具。在这短短的10年中,QQ传播以其优越性,占领了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本文站在传播学的角度,就QQ人际传播、群传播中的舆论领袖问题作简单的阐述,笔者认为,无论是在QQ人际传播中还是在QQ的群传播中,舆论领袖都已消解,这是由QQ传播的特点和QQ网民的情感既有倾向所决定的,这个观点将和很多专家学者的观点相左,笔者将会在有限的篇幅里作简单的论述并说明笔者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

QQ传播中Q民的情感既有倾向

在论述QQ传播中舆论领袖消解之前,笔者先引入一个概念,即:情感既有倾向。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了政治既有倾向,即:人们在接触传媒宣传之前已有的政治态度,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认为,人们在就政治问题进行决策之际,这种决策的性质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人们既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他们把这个观点称为“政治既有倾向假说”。这种“既有倾向”在人们购物、选看电影、接受新知识方面体现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定势心理。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每一个受众的头脑中都储存着一定的知识、阅历,每当受众接触到一个新的信息时,往往会产生一个将外在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的信息进行比较的思维过程,比较的基础越雄厚,受众的自信心越强。如果外来强加的结论与自己头脑中储存的信息相抵触,马上会产生怀疑,对主观断语和结论的怀疑,又会进一步怀疑事实的本身。人们的定势心理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形成的某种准备状态。

根据“政治既有倾向假说”和“定势心理”理论,笔者得出另一个假说,即:情感既有倾向。情感既有倾向可以理解为,一个自然人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某一事物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一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生活中的诸多细节影响而形成的,情感既有倾向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这种倾向一般不会因为某个突发事件而轻易改变。在网络QQ传播中,Q民在网络上是虚拟的,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个Q民从出生到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中,情感既有倾向也在逐步形成。这种情感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于既熟悉又陌生的网友传播的信息的信赖程度。

根据QQ传播的特点和Q民的情感既有倾向试析在QQ传播中舆论领袖的消解

舆论领袖也称之为意见领袖,戴元光在《传播学通论》一书中对舆论领袖的特征给了以下描述:一是舆论领袖是人们认识和信赖的人;二是舆论领袖与普通大众有相同的社会地位;三是舆论领袖具有某些专长和对于某些问题具有深刻的见解;四是舆论领袖能给人们提供建议和对于某些问题的解释,改变他们的态度,为他们出谋划策;五是舆论领袖具有一定的威望。

从QQ传播的特点试析QQ传播中舆论领袖的消解。在QQ传播中,无论是点对点的虚拟人际传播还是点对面的群组织传播,QQ传播都具有匿名性、广泛性、平等性。QQ传播的匿名性、平等性决定了广大Q民在言论上是自由的,在QQ传播中实现了真正的意见自由市场,Q民之间由于在现实世界中相互不认识,因此在讨论某个问题、发表对于某个问题的见解时通常都不需要有太多的顾忌,只要Q民发表的意见不违法,他们就可以畅所欲言。尤其是当代青年人,他们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在网络这种虚拟的环境中,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任何人、任何组织发出的任何信息不再盲从、不再跟风,他们可以在虚拟的QQ人际交流中最大程度地展示自我。这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跟风现象是不同的。因而,QQ传播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QQ传播中舆论领袖并没有生存的空间。

从情感既有倾向试析QQ传播中舆论领袖的消失。情感既有倾向即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某事物固有的态度,这种态度并不因为某个突发事件而轻易改变。由于QQ传播中的匿名性等特点,这种倾向比现实中的人际传播更明显。就以去年的家乐福事件为例,2008年的奥运火炬在法国境内传递期间,奥运火炬在传递时遭到干扰,这引起了国人的强烈愤怒,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在QQ上许多网友发起了抵制家乐福的倡议,这则抵制家乐福的消息在QQ群里不断被转发,一场轰轰烈烈的拒绝到家乐福购物的运动由此展开。笔者曾在100名QQ好友中作了调查,在这100名Q民中99%的Q民都收到多于3条的关于抵制家乐福的消息,内容都大致相同,94%的Q民对此消息持认可态度,但是在关于近期(奥运火炬传递期间)是否有到家乐福购物这个问题上,92%的Q民承认抵制家乐福的消息并没有使他们改变去家乐福购物的习惯,一方面是到家乐福购物已经成为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另一方面Q民认为抵制家乐福并不是爱国的表现,这种做法是不理智的。笔者的这个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些人认为的在QQ群里发起各种号召和散布各种信息的Q民为舆论领袖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根据戴元光关于舆论领袖的理解,舆论领袖必须是能给人们提供建议和对于某些问题的解释,改变他们的态度,为他们出谋划策的人,而在笔者的这个实验中,那些收到抵制家乐福的信息的Q民并没有改变他们原来对家乐福的态度,也没有改变他们去家乐福购物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和态度是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对家乐福的情感既有倾向。当然这种既有倾向也不会因为某个突发事件而轻易改变。

QQ群主,QQ群的管理员,QQ群中的写手不能称为QQ传播中的舆论领袖

曾经有人将QQ群主(QQ群的创建者),QQ群的管理员,QQ群中的写手(灌水者)称为QQ传播中的舆论领袖,笔者认为这是不合理的。QQ群主指的是QQ群的创建者,拥有QQ群内的最高管理权限,负责监督成员的在线交流,管理群内的公共空间,审核成员的准入资格。QQ群管理员的职责是辅助或替代群主开展群的日常工作。QQ群中的写手(灌水者)实际上就是QQ群中的普通成员,任何在QQ群里的成员都有资格成为QQ群里的写手。

从三个QQ群主要角色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没有哪一个角色可以称之为QQ传播中的舆论领袖,舆论领袖必须具备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见多识广,二是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威望。事实上很多QQ群的创建者都是那些在线时间足够长,使得QQ头像有一个太阳级别的Q民,这样的Q民在现实中一般都是青少年,他们或者没有正式的工作,或者学习压力很小,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挂QQ上,因此在线时间比一般在现实中很忙的人要多得多,所以只有他们,腾讯公司才赋予了其创建群的资格,然而这些有创建群资格的Q民大部分都不具备舆论领袖这个角色的特征。其次,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证明QQ群的管理员符合舆论领袖的角色。所以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称之为QQ传播中的舆论领袖。另外就是QQ群中的写手,这个角色更不能称为舆论领袖,在这个草根文化泛滥的时代,网络为草根的成长提供了平台。每一个在现实世界中并不被人重视的角色在网络上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感言,发泄自己的情绪,再者,这些出自QQ群中的写手的文章大都是反映个人情感、工作和对环境不满等内容,对其他人来说,阅读这些文章除了消磨时间外,并没有其他实质意义。因此,如果硬要给QQ群主、QQ群的管理员安排一个在QQ传播中的角色,笔者觉得与其说是舆论领袖,还不如说是QQ群里的把关人。

结语

QQ传播的主要特点是匿名性,这个特点使得每一个追求个性、独立的Q时代的Q民不再盲从、不再跟风,他们也不再需要顾及现实世界的太多束缚,对于某个同样是Q民的个体发出的消息,他们不再一味地接受,他们可以对某个观点畅所欲言。这是证明在QQ传播中舆论领袖消失的第一个因素。另外,社会化了的Q民的情感既有倾向使得他们对于QQ传播中的信息不是全盘接受,只有那些和他们的情感既有倾向相似的观点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反之则不会轻易改变他们对某个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另外,有人将QQ群里的一些角色误认为是QQ传播中的舆论领袖,我认为这些角色并不具备舆论领袖的特征,因此,他们最多也只能算得上是QQ群传播中的把关人。

猜你喜欢

家乐福群主领袖
领袖风范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大树当群主
天上不会掉馅儿饼
外资零售业:陷入“亏损”泥沼
外资零售业:陷入“亏损”泥沼
领袖哲学
幽默新群规
家乐福网上商城进京
平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