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术截击

2009-07-18@6

航空知识 2009年5期
关键词:长机僚机敌机

@6

单侧偏转截击

基本过程

单侧偏转截击是将所有的截击机都置于目标机编队的一侧,并且截击机长机要么遂行前半球截击要么遂行尾后转换截击,如图1所示。

在这个例子中,截击机双机发现敌编队处于迎头位置,在时刻“1”,长机向北转弯,可能是为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在截击全程中,理想的情况是首先用雷达截获目标的飞机成为战术长机。起初,位于南侧的僚机向长机的下方俯冲以增速,然后穿过长机的航线,出现在具有较好防御间距的另一侧。这种机动能使僚机顺着长机的方向观察敌机,使其确信敌机位于其左侧。在这次截击中,这样的机动限制了僚机主要的视线和雷达搜索区域,但提高了它后续截击的安全性。

在时刻“2”,长机确定已有足够的航迹间距用于攻击,然后他要么实施前半球截击(时刻“3”),要么采取尾后转换截击(时刻“3”)。选择的战术依赖于是否有可靠的前半球武器、能产生航迹间距的大小、有效的截击时间和对敌机数量和队形的确定程度等。这两种战术的优劣,大部分已经加以阐述,但还有一些未涉及到。前半球截击更适合于对战斗机实施打了就跑的战术,尤其是在未知敌方环境中。它也适用于对付尾后防御严密的轰炸机。尾后转换截击的好处是能多次攻击多个目标,且能使截击机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和敌战斗机交战。然而,若还有未发现的尾随敌机分队的话,那么尾后转换截击将是致命危险的。

如果选择了尾后转换截击,或为前半球攻击需要急剧转弯的话,那么僚机飞行员通常应在时刻“2”、时刻“3”间多次在长机下横穿飞行。这样就可以使长机和敌机处于僚机机头的同一侧,并使僚机位于长机的正侧方,从而形成更具防御能力的作战间距。僚机在转弯时应警惕从双机腹侧区域出现的敌机。

优缺点

当敌机是纵队编队时,在首先攻击目标上会有一些意见分歧。当然,首先选择的目标通常是殿后机,因为它可能更易受攻击。然而,这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尤其在截击机具有前半球武器发射能力时。从前半球或正面截击,先攻击敌机长机可以连续攻击敌纵队编队。特别是如果目标为轰炸机时,完全让其长机不受攻击而通过是不明智的。

当截击机只装备后半球射击武器,且能确定敌殿后机,那么尾后转换截击就可以来对付敌纵队编队。图2阐述了对付装备有雷达的敌机或敌方有地面引导截击(GCI)敌机的情况。

在时刻“1”,截击机相对目标机的航线已有理想的间距,并且计划对殿后机进行尾后转换截击。在时刻“2”,截击机已拥有对付殿后机的转换距离,并且飞行员正在开始尾后转换。不幸的是,由于截击机雷达天线万向支架的限制使截击机丢失敌长机。距离进一步缩短时,敌长机也已对截击机作尾后转换截击。在时刻“3”时,正当截击机飞行员感到有信心击落敌机时,敌长机侧滑进入开火位置,我截击机陷入敌夹击中。在对付机动性更好的敌机时,这种情况尤为危险,因为敌机更可能从有效的航迹间距中获益。

由于存在这种危险,单侧偏转截击一般不用来对付敌纵队编队。可选择的是利用全向攻击导弹、航炮或火箭对每一架敌机依次不间断地进行前半球攻击,或者利用更有效的截击战术(其中一个战术后文要介绍)。

虽有这些局限性,但单侧偏转截击战术也有一些优点。有意识地将敌机置于编队的一边隔离了敌机,并减少了受敌机夹击的可能性,也允许截击机飞行员依据环境选择进入目标的方向。这种战术也能提供很好的相互支援,因为我战斗机可以保持密集队形,而不必因相互处在较大的防御间隔而冒风险。然而一般来说,单侧偏转截击战术是一种防御性的战术,因为它虽然不会给敌机提供优势,但同时己方也无法获得更多的优势。

纵队截击

基本过程

纵队截击是一种截击机航迹重合以纵队方式进行的截击战术。在图3的例子中,两个编队在时刻“1”以偏置方式接近。截击机长机立即转向相遇航向实施前半球截击。同时,僚机机动至长机尾后成纵队。尾随距离通常是目视所允许的最大距离。僚机必须把长机保持在良好的视线范围内,并且它不能落在长机后面很远,以防敌机从后面向长机进攻而不能提供帮助(比如:尾随机滞后距离不能超过武器的最大射程)。如果尾随机想根据长机的目视识别来发射迎头攻击导弹的话,那么长机与尾随机的间距应超过导弹最小的发射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攻击前长机的目的是要对目标进行目视识别。有些时候,目标机的方位、大小和可视性都不允许在截击机全方位武器射程内进行有效的目视识别。纵队编队形式在这种条件下是有用的,因为长机可以作目标识别并将信息转给僚机,然后僚机在超过最小射程限度之前发射导弹。但僚机必须确定其火控系统已确实锁定并导向目标,而且不是自己的长机。

一旦长机发现目标机,通常应尝试攻击,以迫使目标机进入防御机动。敌机发现不了尾随僚机,其防御机动能对尾随僚机构成很好的攻击机会。另外一种稍差的选择就是留出较大的横向航迹间距来引诱目标机。敌机被引诱转向对长机以攻击,但同时也转到了僚机的前面。尾随僚机飞行员应和长机保持很大的垂直间距以减少被发现的机会。由于雷达杂波和视觉遮蔽效应,低空飞行的尾随机一般很难发现,上视条件也有利于发挥全方位武器的性能。

优缺点

纵队截击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目视识别及前半球攻击的优点已经进行了阐述。另外,攻击我长机的敌机会成为我尾随僚机的目标,而敌机如果不转向攻击我长机的话,又会被我长机攻击。总之,敌机将陷于两难之境。

虽然纵队截击具有很好的进攻性,但在防御方面效果不佳,特别是对尾随机。它的位置和与长机的间距使得长机不可能以目视掩护它,并且如僚机被攻击的话,长机也很难进行支援。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纵队截击战术在未受控制的敌方环境中是很危险的,需要保持很大的速度来帮助尾随机的后半球的防御。不过,增加截击机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这种危险。例如,派出两个双机组,每个双机组保持战斗间距,一架在前,另一架在后。这样既可以拥有纵队编队的优势,又可在每个双机之间保持相互支援。这种队形通常称之为“箱子”编队。另一种选择就是一个双机尾随一架单机。

如果在一个未被控制的环境中运用纵队,并且期望很幸运地完成截击的话,那么绝对有必要尽快转变为更有效的防御队形。飞过敌机后,长机朝任一方向做一个大约90°的转弯,然后再掉头,这样就能让尾随机有很好的间距位置。

纵队编队是对付敌尾随编队的有效防御战术。它可使长机进行单侧偏转对敌尾随僚机进行攻击,而不用担心敌长机对其攻击(图2就是这样的例子),然而相对来说,它还是一个防御战术。

后掠截击

基本过程

后掠截击实质是纵队的尾后转换截击,图4阐述的就是这种截击。在时刻“1”,截击机以疏开编队靠近转换点,以实施尾后转换对付敌机编队。当长机开始进行尾后转换截击时,位于编队外侧的僚机推迟它的转弯以获得一个头一尾(nose-tail)间隔(时刻“2”时)。在时刻“3”时,长机正在接近尾后射击的时机,而僚机在背后掩护。

优缺点

如果截击机能保持直到时刻“3”不被发现的话,那么这种战术对截击机的攻击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他们已形成了连续攻击的队形,并且如果僚机保持合适的高度差的话,就很容易隐蔽其位置。如果敌机发现了长机并转向攻击它的话,隐蔽的僚机就使双机获得了更好的攻击潜能。从防御上来说,一直到转换开始,后掠截击都能提供良好的互相支援。对付有尾随机编队的目标,当长机截击目标僚机时,截击机僚机也能应付目标长机,从而提供许多保护。

然而不足的是,可怜的僚机在转弯期间无事可做。正像前面所解释的,增派两架截击机能在未知环境中为尾随机增大安全系数。如果仅有两架截击机,一般不宜采用这种战术。

事实证明,在这种愈来愈困难的作战过程中,战斗机中队长只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才能赢得认可。

——德国空军中将阿道夫·加兰德

责任编辑伟翼

猜你喜欢

长机僚机敌机
冲着敌机,开炮!——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
“忠诚僚机”大猜想
塔康空空测距工作模式应用研究
忠诚僚机
新中国建国后击落入侵敌机大盘点
浅析阿贝误差对激光干涉仪测量测长机示值误差时的影响
MSA在1 m测长机系统监控中的应用
偷架敌机开回家
红军长征途中击落三架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