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文化语境下的动漫《花木兰》

2009-07-14闫立璋

文学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花木兰木兰观念

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动漫《花木兰》,耗资巨大,凝聚了数百名艺术家的心血,堪称“迪斯尼影片中最好的一部”,在美国公映后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创下了“全美电影票房排列榜”冠军的佳绩。然而,该片在中国的放映却反响平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在于中西方迥然不同的文化差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观念。价值观是“个体或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显性或隐性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模式、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选择。”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决定了人们接受事物的态度与程度。下面我们试从家庭伦常、忠孝观、恋爱与婚姻等三个方面解读《花木兰》中体现出的中美不同文化以及价值取向。

一.家庭伦常

中国传统文化是家国一体的封建宗法文化,家是国的基础,国建立在家的基础之上。“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人们把治家与治国同等对待,反映了古人重视家庭的社会价值,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有关家庭伦理道德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其中“三纲五常”作为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和精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特殊的伦理文化同时把父权制提到了无以至上的位置。家中有长,国中有君;“家无二主,国无二君。”在父权制的统治下,形成了男尊女卑、父尊子卑、长尊幼卑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动漫《花木兰》保留了这些传统的文化因素但有所突破。木兰起床温习“四德”,喂鸡,给父亲送茶水;父亲在祠堂里向祖宗祈祷,希望木兰能找个好婆家;木兰遵从父母之命去见媒婆、木兰还乡等都体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父权制的封建思想。但是,影片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照搬中国传统模式,而是选择性地保留了部分中国元素并引入了西方的家庭观念。动漫中的木兰引诱小狗喂鸡,将“四德”写在胳膊上,骑马去见媒婆以及戏弄媒婆,劝诫父亲不要从军打仗的情节都体现了美国文化中人人自由平等的观念。美国人相信天赋人权说,《独立宣言》上宣扬“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与中国森严的等级制度截然不同。他们注重“你是做什么的”,而中国社会注重“你是谁”,即所谓的身份问题。在中国古代社会,身份的高低代表着说话权利的大小。美国是一个仅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未经历封建社会的洗礼,因此没有体现出严格的家庭等级观念。于是在电影里出现了好几个颇具美国特色幽默的场景。例如:木兰还乡后,木兰的祖母竟然说“真是的,她只带回一把剑,她应该带回一个男人。”见到英俊潇洒的男主角来到木兰家寻找木兰时,竟然脱口而出“下次我也要上战场”,而且希望男主角“永远留下来”。试想,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即使允许发生也不可能发生在一个家庭中最年长的祖母身上。她无论如何是不能说出这些有失尊长身份的话的。因为她本身就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和执行者。在这里,中美文化差异可见一斑。

二.忠孝两不渝

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就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至高至善的美德。《论语·学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五行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是不可饶恕的罪恶。然而孝的观念不仅仅体现在家庭范围内。古人提倡以孝治天下。“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从,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罢北。”古代社会以宗法制度为根本制度,以家国同构意识为主体意识。家与国之间存在共同的利益,但并非从一而终。当家国利益出现矛盾冲突时,移孝为忠的理念便应运而生。中国古老民间故事与动漫《花木兰》中都有木兰不忍父亲遭受战争之苦,毅然代父从军、奔赴沙场的情节。这体现了孝的观念,但这种孝依然带有浓厚的封建思想色彩。鉴于此,迪斯尼在影片中将孝的观念弱化,而是用较多的情节叙述木兰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的激烈场面。即使当身份暴露被无情地抛在雪山时,木兰也心系国家安危、民族荣辱。在屡劝军队首领李翔不成,匈奴王挟持皇帝于宫门之上的危急关头时,木兰运用自己的智谋打败了匈奴,拯救了国家和人民。所有这些无不体现木兰忠于国家,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既契合了中国文化中家服从于国的社会观念,又突出地表现了木兰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忠君报国的思想。然而,影片接着改变了叙述基调。皇帝要为木兰加官封爵,木兰却心恋父母,拒绝接受高官厚禄,返回家乡与父母团聚。这样又峰回路转,表达了木兰孝敬父母的思想。至此木兰忠孝两全的形象跃然于电影屏幕上,难怪会赢得美国民众的热烈欢迎。

三.恋爱与婚姻

在美国社会,恋爱与婚姻是自由的。美国人认为,“在社会提供相对平等机遇的情况下,个人有追求与之能力相匹配的自由。”中国传统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诗经·南山》:“藝麻如之何?衡从其母。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子女的婚姻大事由父母决定,正所谓“父母之命不可违”。按礼制,男女不能自由选择恋爱对象,更不能自作主张自主婚姻。社会严格禁止未婚男女私相往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人充当男女双方中介,于是媒人就这样产生了。《说文》:“媒,谋也,谋和二姓。妁,酌也,斟酌二姓。”自不待言,这种婚姻的基础仅仅是习俗、义务、责任,缺乏感情,更何谈爱情。婚姻的目的是“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影片中木兰尊父之命去相亲,目的是找到一个好婆家,侍奉公婆,伺候丈夫,光宗耀祖。后来,木兰见到男主人公李翔后顿生爱慕之情。在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后,木兰终于冲破传统的藩篱,大胆地追求浪漫自由的爱情生活,向传统的礼教发起了挑战。难能可贵的是,木兰还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化了深宫中作为政治婚姻牺牲品的三位公主,鼓励她们打破牢笼的束缚,追求各自理想的爱情。美国的《独立宣言》这样写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也正是基于此,影片将木兰描绘成一个既坚强勇敢、聪明机智的卫帼英雄,又崇尚自由、争取自我价值实现、“要按照我的心去生活”的新时代女性形象,从而赢得了美国观众的赞誉。

综上所述,迪斯尼公司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以其精湛娴熟的动画技术,在恰当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前提下,合乎其理的植入美国新型文化元素与价值观,不但使花木兰的传统形象“脱胎换骨”,焕然一新,而且适时地迎合了美国观众的审美情趣、文化价值观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圆满地诠释了中国古典传奇故事,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刻。同时,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和各个方面反映了中美文化的相融相通以及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价值取向,吐故纳新,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较文化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王艳华.跨文化视角中的《花木兰》[J].台州学院学报,2008(30):58—62.

[3]程丽华,高大千.“中为洋用”的《花木兰》[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111—112116.

[4]张怀承.中国的家庭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张应杭,蔡海榕主编.传统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闫立璋,男,天津师范大学08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花木兰木兰观念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从儿童的审美角度赏析经典人物形象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花木兰
钓鱼的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